翠云廊位于
剑阁县,“翠云廊”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指的是位于四川广元、
绵阳市、
南充市境内纵横300里古驿道上的行道树群。这些被民间称为“
剑阁柏木”、“皇柏”的古驿道树,树干巨大,千姿百态,昂首云天。
翠云廊是我国AAAA级景区,该地区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
这近300里的森林古柏,
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如今也还有古柏8000多株,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加上近代以来陆续补植在公路旁、古道侧的
柏树,总数已达数十万株,蜿蜒蟠绕、展翠摩云,妖娆袅娜。远远望去,像一条莽莽苍龙,逶迤于山岭之间,身临其境,又似一条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文物学家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
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翠云廊又称“皇柏大道”,是由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
剑门关风景区翠云廊景区实行微信小程序实名制线上扫码购票;享受景区门票政策的游客,须凭本人有效证件到售票处进行免票兑换。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翠云廊位于
剑阁县境内,分布在以历史文化名剑阁城为中心的西、北、南三线约200余里的古驿道上。
翠云廊,以剑阁城为中心,东南至
阆中古城,西南至
梓潼县,向北至广元
昭化镇。
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
南段
是古剑州(今剑阁)通往
巴西郡(今阆中市)的要道。自江石乡的桥边河开始,经龙源镇,白龙镇的小垭子为止,行程八十余里。有古柏四千余株,是三段中古柏最多最密的一段。
西段
是
剑州(今剑阁)至梓潼全长120里,从剑州出发经凉山铺,柳沟驿,武连驿,演武,上亭铺到梓潼为止,是剑州至
成都市的主要通道。这段驿道上的武连驿是唐朝名臣
魏徵的出生地,昔称“种松之乡”。“拦马墙”是西段中保护最完整的一段,在长约5里的驿道上,有古柏近二百四十株。
北段
是古代天府之国通往中原的唯一大道。整个北段可分为三个景点:兔儿岩段,全长约3里,古柏四十多株;第二景点是石洞沟段,长约5里,路面全是青石板和石条铺砌而成,宽阔雅致。该段是古金牛道剑门至
剑阁县中点段。车马銮舆,客旅行商,无不在此歇脚用餐。三国时孔明六出祁山曾在此安营。至今还有“峰火台”,“饮马槽”等遗物。这里是古代驻扎军营设置驿站的地方。北段的大柏树湾为国家AAAA级景区。
当你漫步翠云廊,那遮天蔽日的翠绿帷幕,将你裹在静谧、清幽、奇异和环境里,你会感到妙趣横生,遐想不断,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没有了尘世的喧嚣,炎夏的酷热霎时消失、宁静、清幽的气氛立刻向你袭来,可谓阴以蔽日,凉风疯疯。
气候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阁县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地形地貌
剑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 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平均海拔540米。
水文
剑阁县境内
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坝、长岭等地,流经
南部县、
阆中市汇入
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
隆庆府、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
剑门关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
清江河,清江河在
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后于
昭化区区
昭化镇汇入嘉陵江。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织密“摸排+清查”防护网。聚焦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域,重点清查县内安投的猎套、夹子、电网等工具和设施。联合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排查中药材和农贸市场、餐饮行业、驯养繁殖企业等野生动物违法交易重点部位。
(2)严守“集线+打击”生态线。围绕“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目标,充分发动基层公安力量,全面搜集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线索,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整治,成功侦破省督“1.16”特大非法狩猎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9人,查获国家二级陆生野生保护动物
毛冠鹿6只、
豹猫2只、其他陆生野生动物398只及相关制品4000余公斤。
(3)打开“普法+警示”扩音器。依托“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节点,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电视广播等方式,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通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典型案例,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累计录制公益广告10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
名称由来
她像绿色巨龙,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蜿蜒曲折,蟠环在剑阁古驿道上。
清代诗人
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剑门路柏”的雅名。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翠云廊以剑阁城为中心,东南至
阆中古城,西南至
梓潼县,向北至广元昭化。就是这近300里的森林古柏,
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加上近代以来陆续补植在公路旁、古道侧的
柏树,总数已达数十万株。
发展历程
森林概况
根据考古史料,翠云廓蜿蜒三百余里的古柏,多数是天然森林,少数是人工栽植。明清时定名的“翠云廊”为三百余里,自剑南至
阆州,西至梓潼,古柏数万株。实际古柏绵延不止明清的三百里,至低有七八百里,下自
梓潼县七曲山以南,
剑阁县以北至
勉县,都是自然柏树森林。
人管:三级林长制度
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监管员、网格员“林长制”。县级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林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林长;乡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林长,分管林业的乡镇科级领导任副林长;村(社区)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林长。目前,翠云廊剑阁段内的古树全部设置三级“林长”,形成安全稳定的三级防护。县级林长2人,自然保护区林长1人,监管员、网格员共204人。这里的古树的“私人管家”目标一致却又分工不同,县级林长领导全县林长制工作,组织完成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预防和处置森林灾害,建立源头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林长负责
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网格化管理,制止并配合查处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细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置相关工作。监管员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护,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责任区内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等情况。
法治:官方植树与立法保护
剑阁蜀道上的古树由历朝历代官方主持栽植,其中可考的包括“张飞柏”等。历史考证,在金牛道开通后的2300余年时间里,这条官道上的一草一木一石均受到历代王朝的严格保护。“皇柏”中的“皇”,可理解为“国家”“政府”以及“巨大”之意。由此可以看出,翠云廊古柏被称为“皇柏”和“张飞柏”,表示这是官办的身份。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蜀道沿线史料可考证的植(树)柏活动有6次,民间传说有2次。据1994年《剑阁历史年表》记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李壁等等一些人整修官道,两旁植树10万株”。所以,剑阁蜀道古柏的“皇”家身份就决定了保护管理会沿袭。据考证: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李璧颁发了对驿道栽植柏树“官民相禁剪伐”命令。从清代诗人张问陶《剑州官道古松歌》及俞陛云《翠云廊歌》也可知,至少在乾隆中晚期和光绪晚期,当时剑州就为每棵皇柏悬挂了书有“官”字的木牌,而可考证到明确成文的“法规”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四川省政府就发布训令,要求剑阁县政府严加保护驿道古柏,并对每棵古柏要“依序编号,列为专案,并列册备查,以备县长交接”。《剑阁县林业志》记载:“光绪末年,白龙鼓楼铺贾姓大财主砍皇柏一株,被官府捉拿入狱罚银500两,羞愤而死。”据记载,仅民国时期,办理损坏古柏案件就达21件。
2004年以来,剑阁县先后4次立法对翠云廊古柏进行保护,制定了《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目前,
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已经印发,古柏保护进入了正规化、法治化轨道。
剑阁县人民法院成立了“驿道古柏保护司法服务站”,县检察院成立了“剑阁古柏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站”,认真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生存环境专项行动。剑阁县积极推动蜀道古柏沿线的司法合作,构建四市五地“司法合作、区域同管、县乡共治”的司法监督机制。
文脉:离任交接制度
剑阁县传承“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古柏“离任交接”制度,明确在换届和工作变动时,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及县林业局局长、乡镇林业站站长、村级护林员均需签订离任交接书,将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内容纳入离任交接和审计范畴。在任时把“传家宝”保护好,离任时把“传家宝”交接好,已成为剑阁的传统。该县传承了“点窝登记”制度,对古柏进行了全面挂牌保护。20世纪50年代至2017年,先后进行3次普查挂牌。2019年,再次进行挂牌保护。实行“一树一档”,针对GPS坐标、树高、冠幅、胸径、树龄等,都建立了图文电子信息档案。该县还坚持“辨症施治”原则,对古柏科学复壮救护。已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对全县境内古柏砌石填土3500余株,
白蚁防治1800余株,支撑加固337株,复壮救护247株,围栏保护174株,安装防撞警示标识86株。2020年8月31日,在
剑阁县举行的古柏保护行政首长离任交接仪式上,离任县长向新任县长移交了7803株古柏树。
剑阁县还建立认养机制,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完成认养运营平台建设,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古柏保护工作,让蜀道古柏在“私人订制”的保护环境中健康生长,目前已募集社会资金50万元。该县还投入资金30万元为古柏购买了健康保险。如今,翠云廊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剑门关风景区的重要名片和剑门蜀道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著名影星
孙道临来翠云廊采风。著名文学家、诗人郭沫若,美学家
王朝闻,作家贾平凹、
白航、唐大同等来此撰写诗作。
管理历史
秦代
统一
中原地区后,秦始皇嬴政下令以
咸阳市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松柏,所谓“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以此彰显天子威严。
汉代
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大量地进行了植树活动,为以后其进取中原做出了准备,这便有了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蜀汉大将
张飞任巴西
太守时曾修缮官道,并于路旁广栽柏树。后人缅怀张飞,也将此地的柏树称为“张飞柏”。这次规模较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在很多传说都与此事相关。
东晋
由于当时
道教风行一时,各地纷纷种植“风水树”,而蜀地又是道教发源地,故而又一次大规模地植树。
北周
南北朝北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计算道路里程,就在路两边垒土堆,每隔一里作为标记。土堆会被雨水冲散,就改为一里栽一棵树,金牛古道迎来了规模较大的植树。
唐代
唐代的
杨贵妃爱吃川南荔枝,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唐代政府又一次在翠云廊原有基础上进行补栽,此时的翠云廊的规模又一次扩大。
宋代
赵祯诏令:“自
凤县(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
利州区(今
广元市),
剑门关风景区直入
益州(
成都市)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植树运动,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明代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出任剑阁
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
柏树。现翠云廊景区内还保存有李壁祠堂,以展现对其功绩的认可。
当代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剑阁县沿袭古制接力保护,继承和发扬“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已完成2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镇)长离任交接。“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植柏护柏”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翠云廊,现在还可以看到皇柏、剑阁柏、夫妻柏、先主柏、阿斗柏等充满传奇的千年古柏。这些巨柏遮天蔽日,大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重要地点
古蜀道
广义的古蜀道南起
成都市,过
广汉市、
德阳市、
梓潼县,越大小剑山,经
广元市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左拐之后沿
褒河过石门,穿越
秦岭出
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包括金牛道、米仓道、
英山红道、子午道、傥骆道、
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全长约1000余公里。狭义的古蜀道仅包括
四川省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3000多万年前的地质运动让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龙门山、
大巴山脉等大山脉,被环绕其间的
四川盆地因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但也让这里与外界有了峻岭阻隔。因此,蜀地先民建造了一条总长一千余公里的古代交通基础设施,统称为“蜀道”。随着南北往来频繁,铁器等工具革新,人们开始利用山体修凿宽阔的石板路,才有了后来的翠云廊。从“凿山铺道”到“凿石问路”,古蜀道历经了多次翻修和改道。
金牛道
相传在
战国年间,
秦惠文王欲南征巴蜀,但苦于秦蜀两地之间有
秦岭和
大巴山脉横亘其中,于是使计赠送
王建几头“会产黄金”的石牛,贪财的蜀王派大力士开山辟路迎回石牛,却没想到对方日后顺着这条路攻入蜀地。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蜀道。自那以后,蜀道便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布局特征
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
南段是古剑州(今剑阁)通往
巴西郡(今
阆中市)的要道。自江石乡的桥边河开始,经龙源镇,白龙镇的小垭子为止,行程80余里。有古柏4000余株,是三段中古柏最多最密的一段。
西段是
剑州(今
剑阁县)至
梓潼县全长120里,从剑州出发经凉山铺,柳沟驿,武连驿,演武,上亭铺到梓潼为止,是剑州至
成都市的主要通道。这段驿道上的武连驿是
唐朝名臣
魏徵的出生地,昔称“种松之乡”。“拦马墙”是西段中保护最完整的一段,在长约5里的驿道上,有古柏近240株。
北段是古代
四川省通往中原的唯一大道。路面由青石板和石条铺砌而成,宽阔雅致,至今为人们使用。该段是古金牛道剑门至剑阁中点段。车马銮舆,客旅行商,无不在此歇脚用餐。三国时孔明
诸葛亮北伐曾在此安营。至今还有“峰火台”,“饮马槽”等遗存。
主要景点
张飞井
柏树林中,有一口水井叫张飞井。相传,
蜀汉大将军张飞奉命北伐,至此烈日当空,兵士饥渴难受,战马嘴吐白沫,张飞命士卒四处找水,未有水源,心情烦躁,举拳猛喝一声:“渴煞我也!”拳头砸地,只见一股清泉从拳印中冒出来,缓解了饥渴。张飞又命兵士将拳头砸出的圆坑凿成一口深井,以供当地乡民饮用。百姓为了感谢张飞,将这口井称之为“张飞井”。
翠云廊石碑
在翠云廊南向门口,立有两块石碑,分别是1983年原国防部长、儒将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翠云廊”和1984年中国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先生题写的“翠云廊”碑刻。
张飞石像
剑阁县特聘请了雕塑家
叶毓山教授专门设计制作了这尊“张飞植柏”的造像。在设计这座雕像的时候,有人建议,全国的张飞像都是怒目圆睁的,可不可以在翠云廊展示出一尊张飞开口大笑的造像,叶教授欣然接受。豹头高昂,环眼闪光,胡须外展,燕颔大张,左手提着
柏树苗,右手拿着锄头,正带领军士们高高兴兴的前往蜀道栽植柏树。大家可以在这里留影,把张飞的和蔼与正气都带回家,为家庭增加更多的祥和。
李璧祠
翠云廊山梁上,有明代官员、学者李璧的祠堂——李璧祠,祠内有李璧
塑像。
李璧(?~1525),字白夫,号琢斋。武缘(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壮族。他弘治八年(1495)中举,曾任浙江兰溪县、仁。
和县教谕,也曾随
章懋在南京讲学。
正德十年(1515),他出任四川剑州(今
剑阁县)
知州后,筑剑阁道,倡修学校书院,增设贸易市场。正德十六年(1521)升云南临安府同知。嘉靖四年(1525)调任南京
户部员外郎,病逝于赴任途中。李璧就任
剑州知州时,战事刚平,
隆庆府城垣破败,民生涂炭,百业待兴。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州人朱彩撰写的《重修文庙记》中记载:“剑道植柏,盖武缘李公遗荫。”清雍正《剑州志》载
乔钵《翠云廊》诗云:“两行古柏植何人?……传是昔年李白夫。”
同治《剑州志》载:“古柏树万株,为璧所植。”
李壁植柏、补柏、护柏的举动,对翠云廊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剑州人民为了怀念先后担任
知州的李璧和杨如震两位德政卓著的父母官,于明万历八年(1580)在古城普安(剑阁县普安镇)修建二贤祠,并铸二公铜像供奉。后祠毁于火灾,清光绪十一年(1883)重建于古城小玲珑(普安镇小玲珑社区)内。后当地政府在此新建一祠,专祀李璧,以颂扬他植柏、护柏的功绩。
李壁以剑州古城为圆心,北至昭化、南至
阆中古城、西至
梓潼县为半径补植古柏。用古柏做线,系住昭化、梓潼、阆中三方县城州府,使之成为剑州古城的卫星城市。
李壁就任时,剑州城垣破败,民生涂炭,百业待兴。他劳以身先,为老百姓办了诸多实事,剑州志记录他了他的15项惠政,植树只是其中一件。
剑阁县人喜吃土
酸菜,用酸水制作豆腐是几千年的传统,曾打破吉尼斯纪录,酸菜正是为了综合碱性水土长期给胃带来的不适,而碱性土壤则是
柏树的生命之床(剑阁微碱性土壤占77.2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人李壁到剑州任职,也会很快习惯吃
酸菜炖豆腐。或许,当他看到古道在酸菜中延伸、柏树在豆腐里茁壮时,补植柏树惠及路人的决策便在这一饮食习惯中果断诞生。
夫妻柏
夫妻柏介绍:夫妻柏,高27米,胸径1.2米,材积17立方米。此树枝覆盖,枝交错,相拥而立,彷佛像一对情侣在携手并肩窃窃私语,互通情愫,人们称之为“夫妻柏”。
帅大柏
帅大柏高29米,胸径2.24米,材积33.9立方米,树龄2500多年,是翠云廊大
柏树湾中的特大柏树之一。
景区收费标准
翠云廊门票
剑六关通票 100元/人.次
学生证半价
索道单行 50元/人.次
翠云廊 15元\人.次
梁山寺 30元\人.次
通票:关楼和梁山寺门票,也就是指购买了通票就可以游览
剑门关风景区关楼和梁山寺;【注】通票不包括翠云廊景区的门票,购买通票后要游览翠云廊还需要另外单独购买翠云廊的门票。
云翠谷门票
云翠谷位于
四平市铁东区303国道,途经哈福镇,和卧龙泉景区。从四平市出发自驾大约40分钟。是私人经营的一片山林(门票费20元/每人)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四川省构建起境内
西成高速铁路和京昆、绵苍、兰海3条高速,正在建设的
京昆高速公路复线,国道108、国道347、剑南路等区域内交通主环线在内的“快进慢游”旅游路网,在区域沿线创建2家5A、6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规划、尽早建成4条
蜀道翠云廊古柏旅游风景道,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弘扬古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
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境内存世最早古代人工
柏树群—蜀道翠云廊古柏群的保护利用,守牢老祖宗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自然珍宝。政府对翠云廊进行划定区域保护,保护范围是以
剑阁县普安镇为中心,沿古驿道北至
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西至
梓潼县石牛镇、南至
阆中市思依镇左右两侧500米范围,包含
昭化古城、
剑门关风景区、翠云廊、
七曲山大庙4大旅游景区。
四川省组织建立超2万株古柏的信息和影像资料档案,实施“一树一证”、统一挂牌保护,落实了“一树一人”管护责任制;成立研究中心,组织专家抢救复壮、预防性保护,修复改善土壤环境。
根据调查发现古柏资源。四川开展翠云廊古柏资源普查,查清古柏群主要分布在省广元
剑阁县、绵阳梓潼县、南充阆中市、以四川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6个自然保护地区域内,拥有自
秦汉以来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正常株为16725株、占古柏总量的82.03%,衰弱株3469株,死亡株5株。
将剑阁柏的信息统计在微信二维码中,通过手机一扫,即刻便获取了它的名称、树高、冠幅等情况;把古柏等保护列为专题协商、视察调研、民主监督等工作重点,累计组织动员百名市、县(区)政协委员主动为古柏等保护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奋力当好古柏的悉心守护者;将古柏保护纳入了
四川省首部关于蜀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正将“剑门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剑门山区气候和土壤适宜
柏木生长。千百年来,当地人民都有栽植柏木的传统,以致在
剑阁县形成了川北最大的柏木林区,漫山遍野基本都是
柏树,剑阁县林业局局长张智勇表示,近年来剑阁县持续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我为剑阁栽棵树”等大规模植树活动。
翠云廊有关的诗句
第一首
古柏葱茏欲蔽天,虬枝盘绕任狂癫;
饱经战乱及盛世,藐视洪荒与酷寒;
激励众生廉吏供,悯怜勇士现甘泉;
贤达显贵多光顾,骚客文人寡语言。
第二首
蜿蜒蜀道翠云廊,古柏参天十万苍。
百态千姿争竞彩,今来古往自流芳。
翡翠龙蛇高下舞,剑门青史著华章。
第三首
古木葱茏欲蔽天,虬枝盘绕任狂癫;
万株巨柏集殊趣,千载风霜写坦然;
兄弟结交弘义气,夫妻连理美名传;
翠云过后无奇树,祈愿神明力保全。
近期热点事件
2023年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
广元市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参考资料
翠云廊古今记.梓潼县委 梓潼县人民政府.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