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西湖,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的淡水湖,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区面积为35.64平方千米,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59.04平方千米,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景区内的地形以湖泊、山峰和丘陵为主。景区内的西湖,在远古时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了一个潟湖。自隋唐以来,西湖就一直作为重要水利工程被修建,如唐朝李泌创造性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宋代苏轼动员百姓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了2.8千米的长堤——"苏堤";明代杨孟瑛除加宽苏堤外,还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为“杨公堤”;清代李卫开浚西湖湖道,并筑石堰数座,用以蓄泄沙水入西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主要景点122处,景区核心西湖的湖面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可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此外,在外西湖湖心建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加上夕照山雷峰塔宝石山保俶塔,形成了“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西湖十景”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三潭印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此外还有“新西湖十景”和“三评·西湖十景”。西湖地区更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除了有白居易、苏轼等众多文人留下的大量描写西湖的诗词,当地还一直流传着济公许仙白娘子、李慧娘等中国神话。更有众多文物古迹,如雷峰塔遗址灵隐寺岳飞墓(庙)、清行宫、龙井等,见证了西湖地区佛教、道教、茶禅等文化传统的发展。
198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发展至2007年,被国家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2年11月末,西湖已取消了130多处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八成以上。此外,杭州市西湖文化景观还在2011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命名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钱塘湖和西湖这两个名称为历代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4′45″、东经120°8′30″,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湖面面积有6.38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区面积为35.64平方千米。西湖处于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的地带,三面环山。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西经九溪至留芳岭,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北自老和山山麓转青芝坞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江大学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气候
杭州西湖风景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1.23℃,夏季多高温,7月底至8月温度高达30℃,局部甚至达到35℃以上的高温;冬季最冷月为1月,均温保持在5℃左右;春秋两季西湖景区气温适宜。因山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的功能,西湖景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59.09%。西湖景区一年中的相对湿度以3~4月份最低,5~11月较高。西湖景区秋冬季即11月到次年2月,相对湿度维持在40%~70%之间,较适宜开展户外活动。5~6月杭州经历梅雨季,西湖景区湿度较大,达到了50%~80%。
地质
西湖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潮水涨落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开,这种由古代浅海湾变成的湖泊,地质学上叫湖。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地质构造属杨子淮地台东南边缘浙西一部分,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低山区山势陡峭,东北部毗邻杭州湾,地势低平。丘陵由古生代沉积岩和中生代火山岩构成,围绕西湖水域呈马蹄形分布。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岩石由第四纪凝灰岩、流纹岩、酸性岩浆岩等的风化体发育而成,在地形、水热条件、成土母质、植被及人为因素等的综合作用下,土壤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成土母质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酸碱适中.主要有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淤灌土等。
地形地貌
杭州西湖风景区位于丘陵地带,西湖区地域西部与中部高,山脊走向呈横趟的丁字形,为天目山余脉,多为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北部与南部为平原,河流纵横。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全区平原与山地各占一半左右,俗称五山四地一分水。自然地形有高峰和悬崖,例如天竺山、南北高峰等;有洞穴,例如飞来峰石窟、宝石山石窟等;有沟壑溪涧,例如桃溪、金沙涧等。人工地形有岛和堤,例如阮公墩、湖心亭等,不仅是西湖的观景绝佳之地,还在空间上对西湖进行了划分。
水文水利
水文
西湖的水源从灵隐、龙井、西山、玉皇山经由金沙港、龙泓涧、赤山泉、长桥溪等溪流流入湖中,流域面积有21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1400万平方米,与西湖总蓄水量1429万立方米大致持平。西湖湖区间由桥孔连通,西湖的水面积包括湖中岛屿为6.5平方千米,湖岸周长15千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2.8千米。
水利
1986年,杭州市曾经建成西湖引水工程,使西湖水质得到了明显改观。但是,由于钱塘江水不加任何处理直接输入西湖,受到了钱塘江的潮汐和水质的影响,其真正可引入西湖的天数实际不足100天。2003年8月,西湖完成了配水工程的建设,该项目主要由两个水预处理场和输水管网组成,采取科学的沉淀方法处理取自钱塘江的水。其中,位于玉皇山南侧的玉皇预处理场日处理钱塘江水30万立方米,经太子湾公园、花港小南湖将水引入西湖;位于赤山埠的赤山埠预处理场日处理钱塘江水10万立方米,经杨公堤(原西山路)将水引入西湖湖西新增水域。工程结束后,每天有经过预处理的40万立方米、透明度达1.2米的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湖水域,使西湖引水不再受到钱塘江水质变化的影响。同时,通过西湖的引水、换水,保证有充足的西湖出水用来冲洗市区的古新河、沿山河、西溪河、古运河等河道。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西湖景区拥有1223种陆生维管植物,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此外还有许多落叶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及一些栽培植物群落。该地区的植被是在原有植被遭到彻底破坏以后,通过封山保护、幼林抚育、人工栽种和砍伐破坏等措施,逐渐发育起来的。
西湖景区的落叶阔叶林包括朴树、珊瑚朴落叶阔叶林和枫香树落叶阔叶林,乔木层主要以朴树、珊瑚朴、枫香、槲栎等落叶树为主。常绿落叶混交林包括樟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青冈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和木荷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乔木层以青冈、木荷、樟等常绿阔叶树种和枫香、栎、麻栎等落叶阔叶树占优。秃瓣杜英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为人工林,伴生种有樟。常绿阔叶林包括米槠一木荷林、苦槠一木荷林、木荷一青冈林等,乔木层主要以米、木荷、苦槠、青冈等常绿阔叶树种占优。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包括马尾松一木荷林、马尾松、苦槠林和马尾松林等,马尾松为乔木层优势种或共优种。毛竹林在西湖山区分布较广,现存的均为人工林。
动物
西湖景区拥有238种陆生脊椎动物,包括白骨顶松雀鹰,以及红胁蓝尾鸲黄喉鹀橙腹叶鹎、虎斑地鸫、黑翅长脚鹬玉斑锦蛇、北方貉等。西湖中生活着36种鱼,隶属于5目、9科、28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其中似鱎、鲫、、黄尾鲴和是杭州市西湖的优势鱼类,另外还有白鲢、花鲢、鲤鱼、草鱼、鲫鱼、鱼、黄鱼等。
历史沿革
形成过程
西湖西、南、北三面的岩石人约形成于二亿年前,但封闭的西湖,及其东岸的整个杭州大陆,大致生成于一万二千年前。在沉积土尚未沉淀下来之时,现在杭州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只是钱塘江左边的小湾,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 秦汉,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宝石山山麓形成沙嘴,并逐渐靠拢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汉唐时期的西湖面积有10.8平方千米,由于三面山区的溪流携带泥沙不断填充西湖,宋元时期面积减小为9.3平方千米,明清时期有7.4平方千米,现在仅为6.38平方千米,西湖完全封闭以后,水体逐渐淡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湖泊。
修建历史
隋唐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由于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因遭大雨而泛滥,因久旱而干涸。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沁调任杭州刺史,创造性用饮水入城的方式,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居易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土之称。
宋朝
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赵煦,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千米的长堤,百姓为了纪念苏东坡把它命名为"苏堤"。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
元明
孛儿只斤·忽必烈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明代时候知州杨孟瑛奏请改造西湖,使苏堤以西至于洪春桥、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为杨公堤。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在湖中的小瀛州放生池外自南而西堆筑环形长堤,形成的独特景观。三十九年,杨万里继筑外埂,池外造了三座小石塔。
清朝
清朝,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小瀛洲两个岛屿。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平方千米,但葑滩20多公顷,经过大规模的疏浚后,面积广及近代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水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筑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形成。
民国时期
1924年,有近千年历史的雷峰塔因塔砖盗挖过多、塔址附近汪庄造屋打桩引起震动而倒。“雷峰夕照”也因此有名无实。1929年,西湖举办了西湖博览会,且西湖白堤苏堤拱桥改为平桥。同年,杭州西湖博物馆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市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政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进行全面疏浚。在西湖风景区,开辟植物园、花圃,兴建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公园,改建玉泉观鱼、涌金公园,整修灵隐寺净慈寺杭州岳庙、三潭印月、湖心亭、印月亭等风景点。修筑环湖西路(西山路)、龙井路、九溪路。
游览历史
宋朝
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南宋时期,西湖十景有了雏形,并持续演变至今形成了十个诗意命名的系列景观单元.
元朝
元朝,游览西湖的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市游览的增多。元朝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朝有所扩大。据《元史》卷23记,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
清朝
清代康熙五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插云”“平湖秋月”等未定点的景目,有了固定的观赏位置。雍正年间,还推出“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乾隆六次到杭州游览,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为游人注目。
清朝以后
自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迁台前时期,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线以及杭州至上海市、南京、宁波市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除传统的香客外,上海、南京等地游客以及欧美、日本等国的游客也日渐增多。
景区布局
西湖景区景点众多,其中以“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和“三评·西湖十景”最为出名。
“西湖十景”环西湖分布,基本位于西湖沿岸或者西湖内湖,以位于最北端的断桥残雪为起点,由北至南顺时针环湖的景点大致分布为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三潭印月、苏堤春晓、曲风院荷、双峰插云、平湖秋月。
“新西湖十景”除阮墩环碧位于西湖湖心,其他都西湖外缘,比“西湖十景”更远离西湖内湖,以最北端的宝石流霞为起点,由北至南顺时针环湖的景点大致分布为宝石流霞、吴山天风、玉皇飞云、满陇桂雨、虎跑梦泉、九溪烟树、云栖竹径、龙井问茶、阮墩环碧和黄龙吐翠
“三评·西湖十景”部分景点位于西湖沿岸,另一部分位于西湖外缘,以最北端的北街寻梦为起点,由北至南顺时针环湖的景点大致分布为北街寻梦、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三台云水、六和听涛、梅坞春早、灵隐寺、杨堤景行和岳墓栖霞。
西湖景点
西湖十景得名于南宋马远等诗人所作西湖山水画的题名,景点分别是雷锋夕照、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平湖秋月、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景点位于西湖北面,白堤的东面,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是欣赏雪景的绝佳之地。每当瑞雪初霁,西湖银装素裹,桥上的石拱桥面无法被雪铺满而露出斑驳的桥栏,但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与灰褐色的石桥在一个画面里显得不一样,于是石桥似断非断,故称为“断桥残雪”。
原断桥建立于唐朝张祜的诗歌《题杭州孤山寺》中写到“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现存的断桥重建于民国三年(1921年),是一座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桥东仍有康熙帝“云水光中”的御词。除了雪景优美外,断桥自身也有传奇浪漫的色彩。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娘子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为了保护断桥不受来往车辆重压和撞击,断桥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机动车通行。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景点现位于西湖东南岸,分为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占地面积约为21公顷,因其间有黄莺飞舞且竞相啼鸣,故有此名。柳浪闻莺景点的园区内有近350种的莺,见于花园、林地以及沼泽地。“三面云山一面水”是对柳浪闻莺极为恰当的形容。南宋时期,柳浪闻莺景点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被叫作聚景园。明代万达甫在诗歌中写到“柳阴深蔼玉壶清,碧浪遥空舞袖径。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
柳浪闻莺的主景区建有闻莺馆,又在周边设立巨型网笼“白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侧,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沼泽后,人工种植的大草坪。大草坪北侧,可见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大草坪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林,全园景色别有天地,似于“桃花源”。
南屏晚钟
南屏山绵延于西湖的南岸,山高虽然不过百米,但是山体的长度却能够绵延至千余米。如遇晴空,满山萃露显得清新潋滟,如遇雨雾天,山色空蒙,景色颇为不同。公元954年,吴越国主在南屏山麓建立寺院,即为后来的净慈寺,是与灵隐寺齐名的“西湖两大佛教场”。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于1986年重建。净慈寺共两层建筑,上层悬大梵钟,大梵钟高3米,口径2.3米,重10余吨,因此景点被命名为“南屏晚钟”。下层建筑为为净慈寺地藏殿。
雷峰夕照
夕照山位于西湖南岸,雷峰塔位于夕照山的雷峰顶之上。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雷峰塔遗址,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至明嘉靖年间被外寇烧毁,只留下了砖体塔身。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1924年9月25日下午,雷峰塔塔基全部崩塌。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落成,新塔高71米,依山临湖,而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并有许多的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景点位于西湖的西南岸,东边是苏堤,南北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现是一座占地20余公顷的大型公园,是赏鱼的佳地。南宋时期内侍官卢允曾经周边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立了一座私人花园,畜养,于是有人杂沓光顾,因此得名为花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南巡至西湖,题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虽现今的景区布局已有不同,在朝代更替的印记里也可见当时的盛景。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为防止西湖淤塞,苏轼于西湖深潭处设立三座小石塔。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朝康熙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着五个等距离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月明之夜在洞口处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难以分辨,故得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素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称誉。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杭州市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岛上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苏堤春晓
苏堤旧称苏公堤,它南起于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现长2797米,堤宽三十多米,高出湖面0.4米。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横跨整片西湖,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沿苏堤栽有植杨柳等观赏树木,另外,苏堤上还有还有北宋所建的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
苏堤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诗人苏轼所建,他在任杭州市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而成此堤,百姓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苏轼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伐都尽。”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景区位于西湖的西北岸,总占地面积为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8000平方米,传说南宋期间,洪春桥边上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景区内有曲院、风荷、滨湖密林等景区,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纪念馆,共有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养于湖面。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中的双峰为南山山峰和北山山峰,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约有十余里。南峰高约257米,北峰高约340米,且北山上有广为人知的灵隐寺。南山、北山是浙江天目山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在此地形成了环抱状的景色。南宋时期将其列为“西湖十景”之一,诗人陈璨诗歌《两峰插云》云“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但清代以来,两峰的佛塔或被摧毁,或遭雷击,终致废,"插云"景观名存实亡。而后康熙帝改“两峰插云”为“双峰插云”,并在今灵隐路的洪春桥旁竖立亭子和碑。可见此景本为湖中遥望之景,现成陆上之景,虽观景地点发生了变化,但南北高峰仍是西湖山水中极富登临的胜景。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景区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背倚孤山,景观沿湖一排敞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由于它伸出水面的平台非常宽广,视野十分开阔,所以成为一流赏月胜地。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无论春夏秋冬、晴雨阴晦,都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景象。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观点于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又在龙王祠的旧址上建"御书楼"。康熙六次南巡,五次来此。1918年,这一带又被"外商"看中,犹太富商哈同将它霸占了十年,成了他夫人罗嘉琳的私人别墅,取名"罗苑",直到1927年才被收回,改作中国美术学院(即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如今,这里演变成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增添了一份书卷之气。
新西湖十景
1985年,经过杭州市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新西湖十景”,分别为宝石流霞、吴山天风、玉皇飞云、满陇桂雨、虎跑梦泉、九溪烟树、云栖竹径、龙井问茶、阮墩环碧和黄龙吐翠
宝石流霞
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这里的山岩呈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韦纷披,尤其是朝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生辉,宝石山正因此而得名。宝石山东巅,保俶塔巍然挺秀。原为九级砖木结构,现在的砖砌实心式样,是1933年重建时仿自清代原样,虽不能登临了,却以其漂所处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
吴山天风
吴山天风景点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有城隍阁,秀出云表,巍然壮观。山道旁,有一组形态各异的岩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称为“十二生肖石”。山顶建有“江湖汇观亭”,站在亭中,钱塘江和西湖全景一览无余。在亭侧通往云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观遗址,遗址旁留有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书:吴山第一峰。
春秋时期,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市江、山、湖、城之胜。
玉皇飞云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钱塘江,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山体挺拔高耸,山顶常有云雾飞绕,因而取景名为“玉皇飞云”。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玉皇山在南梁时已有佛寺,五代十国吴越时经全面开发,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开通山东麓慈云岭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台”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庙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庙改为道教官观,山顶福星观及慈云宫在清代极为兴盛。
满陇桂雨
满陇桂雨景点位于满觉陇村、石屋洞前一带。满觉陇俗称满家弄,明清时盛产桂花,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桂花树被大量砍伐,仅剩少数农家屋前屋后几株老树。抗日战争胜利后稍有恢复。1950年后,新种植一批桂树,至1955年前后,连同老树,数达万株,其中树龄最长的约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一代传一代,终于造就了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户户皆植桂,房前屋后,村内村外,满山坡,路两旁,举目皆是。每年中秋节前后,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桂花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细小而量大。
虎跑梦泉
虎跑泉位于大慈山下,是西湖众多名泉中的翘楚。虎跑泉的得名,始于“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的佛教神话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日醒来,果然发现甘泉,此泉即被命名为“虎跑泉”。虎跑泉在地质学上属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质优良,其形成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虎跑泉与龙井、玉泉鱼跃、郭婆井、吴山大井,并称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质特别纯净,世人将虎跑泉与龙井茶叶誉为“西湖双绝”。
九溪烟树
九溪烟树景点位于西湖西边鸡冠下。九溪源发翁家山杨梅岭下,途汇清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清头和方家,曲折隐忽,流入钱江。1947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发现古代冰川遗迹,认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第四纪时,杭州西湖尚为一片冰雪世界,当时下龙井是一处储水盘谷,承受大量冰雪,经九溪十八涧东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涧峻险地段。民国期间,九溪十八涧一带有二、三私家茶庄,卖茶水并供应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庄所备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涧边石块权充桌椅。1975年以后,园林部门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馆、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环境,疏浚泉池,筑水坝,架画桥,布蹬道,造亭子,扩大游览面积。
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景点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素以深山古寺,竹径声称胜。康熙帝曾四到云栖,赋诗题额,并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浙江省地方官为此建“御书亭”“皇竹亭”以记盛事。相隔43年后,爱新觉罗·弘历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栖。清末以后,云栖竹林屡遭破坏,不复旧观。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更遭滥伐,几近灭绝。1950年后,在杭州市园林部门护理下,竹林逐步复壮,整修寺宇,开辟茶室。今天的云栖竹径,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
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景点位于西湖西南的风篁岭山。五代十国此地建有龙井寺。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名。且龙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摆动,然后慢慢消失。龙井不仅有名泉、名景,还有名茶。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为茶中极品。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风气,元明间,人多以游龙井品茗为乐。清代西湖龙井列为贡品,声誉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乾隆还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
阮墩环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为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岛。1981年,岛上建环碧山庄。庄内揭出大旗于林之上,随风招摇,颇存古风。岛中心为一片林间空地,偏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落。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部岸边置一用杉木皮结顶、棕榈作柱的圆亭,取名“忆芸”(纪念阮元意思)。小小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阮墩环碧环境远山近水、开阔明朗、清逸幽静。
黄龙吐翠
黄龙吐翠景点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一目,“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贴泉池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景。黄龙洞在宋、元、明、清代皆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期改为道观。此处前为庭园,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与人工建设为一体,为期上雅幽园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化内涵与寺观园林景象于一体面的黄龙洞辟建为仿古游乐园。黄龙洞山门到二门之间,有一段长而曲折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墙漏窗,颇多可赏景物。
三评·西湖十景
2007年,杭州市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确定了三评西湖十景分别为北街寻梦、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三台云水、六和听涛、梅坞春早、灵隐寺、杨堤景行和岳墓栖霞。
六和听涛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明正统二年,修顶层和塔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此况实属罕见。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高59.88米,占地888方米。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十万军声半夜潮”,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比钱塘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体味万千意象。“六和听涛”因此而得名。
湖滨晴雨
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因此也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杭州有句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取名“湖滨晴雨”,既是对苏轼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湖滨新景区建设,范围从北山街断桥起至一公园沿湖用地。湖滨地区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主要是民国以后的民居、旅馆、店铺、小别墅等类型。
灵隐禅踪
灵隐寺位于西湖西面,建于晋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是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寺名来自创建者印度僧人慧理所说的“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飞来峰又名灵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十国、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中原地区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
岳墓栖霞
杭州岳庙位于西湖的西南方,靠近钱塘江,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岳王庙位于杭州市栖霞岭南麓,每年入秋,栖霞岭上红枫似火,望之如霞。“岳墓栖霞”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
钱祠表忠
钱王祠位于西湖东面,距离西湖湖岸较近,旧名表忠观,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钱王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祠内有苏轼撰书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碑记”叙述了吴越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2003年,在保护原有遗迹的前提下,配合西湖水体景观,钱王祠重新复建,成为西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园林景点和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基地。
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西湖东南方,初创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是明清时期杭州市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的地方。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几百年来,万松书院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无数人才,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师重教、育才树人的民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据史料记载:唐朝曾在万松岭上修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明清时期已成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浙江省文人汇聚之地。
杨堤景行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是为纪念杨孟瑛而得名。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杨孟瑛出知杭州市。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排众议,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实施疏浚,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与苏堤六桥遥相呼应。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这也是杨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桥拱圈旧构的古桥。杨堤景行,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惠及杭州市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换景的特色。
三台云水
三台山景点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南到虎跑路。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黄公望故居、先贤堂、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三台山景区的茶楼,是杭州茶楼的一大特色。飞檐仿古的建筑,亭阁宛然,花木葱茏,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三台云水”点出了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同时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梅坞春早
梅家坞村位于云栖西2千米的琅岭北麓的山坞里,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是杭州最大的西湖龙井生产基地,茶地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梅家坞原来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由于周总理的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现在的梅家坞是杭州一处独具风姿的旅游热点,农家茶庄迎接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梅家坞盛产的茶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节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所以,“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北街寻梦
北山街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并与市区湖滨相连,全长2600米,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条路上,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撞上历史,撞上文物,其间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舍,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郁的文化。历史上,北山一带向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寺院祠墓林立,曾留下无数佳话逸事。现尚存许多文物古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岳飞墓(庙),杭州市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大石佛院造像、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展馆等。还有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抱青别墅、静逸别墅、穗庐、玛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
其他景点
白堤
“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这是一句民间词谣,前半句说的是苏堤六桥,后半句则是写白苏二堤传承数百年的景致。白堤旧名白沙堤,是唐朝唯一连通孤山与湖岸的通道,“两堤三岛”景观格局的创作,就始于白堤。白堤全长987米、宽33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
杭州博物馆
杭州博物馆是就是对杭州历史的记录。杭州在秦朝置县、隋朝出现“杭州”之名。唐朝,杭州成为东南名郡。之后,吴越建都杭州。建炎南渡,杭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博物馆馆藏有四大类,“物华天宝”为杭州出土文物精品陈列馆;“意匠生辉”为杭州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造像等);“翰墨丹青”为绘画书法作品;“闲情雅致”是文房书斋,体现的是中原地区文人推崇的“小器大样”“格物致知”。
俞楼
俞楼位于西湖的西南部,它的前身是西湖经精舍,是俞樾讲学著书之地。也许是沾了书香,俞楼的建筑沉稳大气,庭院内花木扶疏,仿佛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落。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其学生徐花农等筹资重新修建,之后友人彭玉麟又帮助增建。为感激众人厚意,俞自书一联,悬于楼前:“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1920年,俞曲园的亲友决计重建俞楼,并重修了楼后曲廊、山上的小,内外布置一新。俞楼内还可见到当时的名人曾国藩等的墨迹,大师精魂犹存,令人肃然。
名人墓葬
杭州市西湖周边有众多名人墓葬,包括苏小小墓秋瑾墓武松墓、梅妻鹤子林和靖墓、“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墓、国学大师章太炎墓等。苏小小墓位于西桥畔,有诗写道“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苏小小是南齐时歌伎,她的歌舞诗赋冠盖群芳,名动西湖。秋瑾墓几度迁移现位于西泠桥南端。秋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创办了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秋瑾起义失败,不幸被捕,她从容就义。因生前有“埋骨西泠”的愿望,其遗体安葬在西泠桥畔。武松墓武松墓位于西冷桥北口西侧,距离苏小小墓几十米。墓牌坊石柱上刻的对联是著名作家冯骥才书写的“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其匾额“奇瑰伟”则按老照片中的原篆书字体恢复。
文化活动
中秋城隍游园
西湖历来是最佳赏月地,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都以月夜美景知名。作为杭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城隍阁是登高望远的绝佳地。城隍阁特设祭月台,市民游客可登阁远眺,行拜月古礼。此外,城隍阁还准备了精彩的“城隍游园”活动,在这里可以体验剪纸、朱府铜雕、雕版印刷、制作天竺筷等传统技艺,欣赏婺韵花灯制作以及专业相声表演。西湖景区特别在中秋假期的三天开通特色月亮仿古车环西湖沿线游。游客可乘坐带有月亮的仿古车,沿西湖风景水岸线观赏城市夜景,沿途停靠长桥公园苏堤景区望山桥、平湖秋月等赏月地。
印象西湖
印象西湖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铁三角”导演团队再次联手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作曲者为日本音乐家喜多郎,首演于2007年,后经多次改版,至今深受追捧。截至2023年,印象西湖共演出3000余场,每年40余万人次。印象西湖是世界上唯一的著名都市山水演出,演出以天为幕、湖为台、山水为景,结合灯光和音乐,创造出变幻的美境。印象西湖以杭州市古老的民间传说、神话为基础,将西湖人文历史代表性元素与自然景观、灯光、音乐、表演合成一体。整个《印象西湖》演出分为五幕戏,分别是《相见》《相爱》《离别》《追忆》和《印象》,主题曲为张靓颖演唱的《印象西湖雨》。它以许仙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
开发与保护
开发
解放初期西湖的整体状况
由于解放初期的社会处于战乱,西湖风景区处于万物萧条、满目疮的境况下。194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西湖的平均深度仅为0.55米,蓄水量仅有413.22万立方米,湖的西南部几乎已经成为沼泽,湖岸坍塌。加之由于西湖西南侧的群山遭到日本侵华时的大肆砍伐,大部分的山头裸露,水土流失的现象及其严重。
50年代——60年代初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这一时期由于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集中于景区的基础建设,使西湖恢复了三面青山、中涵碧水的山水景观格局,逐步开展环湖景区的治理和恢复工作,西湖十景的盛大再度重现。但在5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经济困难时期的到来,西湖风景区的建设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疏浚工作停滞不前。
7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7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第二轮西湖全满的基础整治工程又再度启动。文物古迹再次重修,一批新专类的公园相继开放,例如杭州动物园儿童公园等等。
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杭州西湖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对原有景点进行了充实,建成了一小批中小型纪念馆并开放。这一时期更加注重的是西湖景区的人文景观建设。主要设计包括阮公墩、望湖楼和灵峰探梅的设计。阮公墩是由淤泥堆积而成的,土质异常松软,选用轻盈的竹子为主材料,凸显江南特色,阮公墩的园林设计体现出“深院静、小庭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田园诗意自然美。望湖楼的设计,考虑了现场环境,以及需要体现的建筑历史空间感,将望湖楼和餐秀阁分设在古樟树的两侧,由回廊进行连接,围合成面向西湖的敞开庭院空间,把醉书望湖楼诗词刻于假山石上,与古树、岩壁题刻共同营造古朴典雅具有历史感的景观氛围,有“此处凭栏依旧水如天”的意境。灵峰探梅将景点分梅花园和腊梅树园两个部分,是结合地形、山林、水系和历史遗迹设计的,共收种梅花品种60余种5000余株,腊梅品种12种2800余株。
9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90年代的西湖风景区,一大批的博物馆落成与开放,例如浙江省博物馆。在这一时期内,西湖风景区内最著名的私家园林——郭庄,修复并且对外开放,是目前风景区内唯一对外开放的传统私家园林。这一时期,西湖风景区原有的景区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包括灵隐景区等。
90年后至今西湖的发展沿革
2000年西湖雷峰塔重建,雷峰夕照景区占地8公顷,分为雷峰新塔游赏区、藕香居餐饮休闲区、如意苑游人中心区和汇文轩文物鉴赏区四个部分。在雷峰原址上采用现代钢结构,选择了南宋重建时塔的外观影像重建新塔。塔共分上下两大部分,下部利用现代结构营造空间来保护原塔的遗址,做成雷峰塔博物馆。上面则为砖石塔心,外围飞檐、平座,共五层的楼阁式,风格基本与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中的雷峰塔相似。
2002年新西湖环湖南线重新整合贯通,并郑重承诺,整合改造后的环湖南线将免费向游人开放。以南线为突破口,杭州市正式启动整个西湖环湖景区的改造工程,打造“游在杭州”品牌。西湖环湖南线的规划范围北起湖滨一公园,南至长桥公园,东起南山路以内的环湖用地。涉及西湖岸线3.5千米,占西湖岸线总长度的23%;整治面积50.38公顷,占环湖路内陆地面积的27%。综合治理以后,南线景区将有所延伸,除原有的湖滨景区外,还将包括为雷峰塔、万松书院、玉皇山等景区。
保护
1981年5月,中国国务院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侵占、破坏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采取措施:一是全面清理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违章建筑。二是逐步搬迁占据风景点和名胜古迹的单位。三是西湖风景区范围内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单位,不得扩建。四是严格控制西湖风景区范围内的居民点的规模。六是引钱塘江水改善西湖水质,并利用西湖排水冲洗中、东河。
1982年,相继撤出占用净慈寺(主要是前殿、大雄宝殿等所在的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法喜寺(上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等的单位和工厂,归还市佛教协会和僧众管理,陆续恢复为寺庙并开放游览。
2002年2月至10月,杭州对西湖南线的四大公园(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年公园、长桥公园)进行整合。共拆除围栏2.25千米,拆除建筑6.57万平方米,开挖水系2.60万平方米,新种乔木8000株,草坪和地被植物4.5万平方米。四大公园均实现二十四小时免费开放。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即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村等三大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主要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等共计70公顷的水面面积,西湖水面已由原先的5.6平方千米里扩大为6.5平方千米。
2002年2月,在整治南线的项目确立之后,钱王祠作为景区内最为重要的历史景点.重建工程于2002年2月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即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1月6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在江苏徐州正式开幕。杭州园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牵头组织实施、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花港管理处承建、浙江理工大学方案设计、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设计与施工。展园总用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以杭州西湖“景中村”为设计蓝本,以“家在钱塘”为主题,通过浙派园林的造园手法,营造“竹隐”“云舍”“湖居”“问茶”“寻香”五大展区,描绘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与茶园竹林、南宋风情相交融的美丽画卷。
相关文化
西湖风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白居易、苏轼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墨客于此留下了大量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也有白蛇传说、梁祝传说、济公传说、李慧娘传说等。
神话传说
白蛇传说
深山里历经千年修炼的白蛇与青蛇变幻人形结伴游历人间。白娘子在西湖断桥上巧遇许仙心生爱慕法海、许仙、蛇妖,一场人、妖、魔的千年决战拉开了帷幕。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至于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民间文学专家认为,杭州市镇江市是这一传说的重要流传地。白蛇传传说流传地区广泛,与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并列为汉族流传较广的四大传说。
梁祝传说
梁山伯祝英台相约此生死后一同安葬于西湖边的南山。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展现艺术魅力。梁祝传说自1600年前的晋代形成以来,主要流传于杭州、宁波市上虞区宜兴市济宁市汝南县等地,并向中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流传辐射。在流传的过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断丰富发展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此外,梁祝传说还流传到朝鲜越南、缅甸、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济公传说
传说济公是南宋人,18岁来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是个不守诫理律的和尚,好喝酒、吃狗肉,后至南山净慈寺。和济公有关的是飞来峰传说。一次济公预知将有一座小山从西方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村民性命,他急中生智,以“和尚抢新娘”的方法,让村民们都避开了被山压死的厄运。
李慧娘传说
李慧娘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却被传颂于戏曲舞台和民间故事中。传说中李慧娘死后化作人形,与少年裴舜卿人鬼相恋。裴舜卿阻止奸臣抢占民女而被加害,慧娘救走裴舜卿,承认是自己所为。贾似道十分吃惊,命人重新安葬了李慧娘。
人物
杭州市城的这片湖水,一开始只是被放置在广阔的长江以及珠江中下游一线,其自然风貌和熟知度并非达到如今卓然的程度。正是因为有了白居易以及其后的苏轼等文人墨客,才让人散发出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人文之美,从此成为天下第一名湖。
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在宋金议和的过程中,因遭受秦桧张俊恩人的诬陷而入狱,1142年同长子岳云一同遇害。赵昚时岳飞得以平反,改葬于西湖栖霞岭。并设立了汤阴岳飞庙,是现西湖的著名景点。
白居易
公元822年,50岁的白居易因一首《长恨歌》名满天下,但在官场的路却不顺。被贬为杭州市刺史后,他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疏浚西湖、修筑新堤。但是历史上的白堤早在白居易之前就有,他修筑的堤坝后来被人们称为”白公堤’,平日蓄水以备大旱。长堤建成后白居易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刻于石上立于湖边。但后来此堤与内陆相连不复存在,后人将附近的白沙堤定为“白堤‘。
苏东坡
历史上的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官职。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迫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他最爱游西湖,留下了许多诗词。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晴空潋滟无限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度出仕杭州,然而此时杭州因为疏浚工程的不力而出现了杂草丛生、湖水干涸的荒凉景象。加上当时杭州市遇上大旱,西湖又是百姓主要的淡水来源。为体恤民情,苏东坡开展大规模的治水工程,他开除葑田、修复旧观,并在潭水深处建立了三塔,即现在的三潭印月。苏堤也是苏东坡留下的文化财富,这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穿越千年,印证了苏轼伟大的水利工程贡献,也给后人极其宝贵的景观。每当春风微抚,群山含翠,湖波如镜,陆游写苏堤“画满苏堤柳满烟”,汪元量在《鸪天》中写“潋滟湖光绿正肥,苏堤十里柳丝垂‘。
西湖相关诗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西湖留别》: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白居易《杭州回舫》: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堤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八声甘州·寄岑寥子》: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卜算子·感旧》: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风归,春水绿於染。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平晚妆。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吴文英《风入松·桂》: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巴金、郁达夫等人都有写过西湖相关的文章。
重要事件
热门事件
2016年9月7日,杭州西湖曲院风荷作为观看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的场地。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湖上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主创团队在原有《印象西湖》的基础上,打造了一台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的标志性景观,是江南园林“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结合”的典范。西湖中的这三座小石塔被称为“三潭”,中秋节时,在塔中点燃灯烛,灯光、月光以及它们在湖水中倒影交相辉映。第五套人民币壹元纸币背面的图案就是三潭印月。
景区荣誉
198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2007年,西湖被中国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列为国家AAAAA级景区。
2011年6月24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收入西湖风景区景观。
参考资料
Interpretation of Hangzhou.中国日报网.2023-08-14
西湖.吴江通.2023-08-04
西湖概况.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自然地理.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2023-08-24
杭州西湖.生态中国网.2023-08-24
西湖风景区.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24
李泌.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24
新西湖十景.大杭州旅游网.2023-05-24
西湖景区免费20年,是一种互联网精神.腾讯网 每日商报.2023-08-2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24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5-23
西湖十景的历史构成.光明网.2023-08-23
[西湖十景]柳浪闻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西湖十景]雷峰夕照.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西湖全景.720云全景虚拟现实社区.2023-05-24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2023-05-24
[西湖十景]双峰插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西湖十景]平湖秋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宝石流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吴山天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玉皇飞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满陇桂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虎跑梦泉.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九溪烟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龙井问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阮墩环碧.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新西湖十景]黄龙吐翠.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六和听涛.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湖滨晴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岳墓栖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钱祠表忠.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万松书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杨堤景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三台云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梅坞春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三评西湖十景]北街梦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3-05-27
博物馆简介.西湖博物馆总馆.2023-05-24
西湖文化名人墓建成开放.中央人民政府.2023-08-14
中秋来西湖西溪景区 体验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印象西湖.韵味杭州.2023-08-05
情结园林 心系西湖.中国民主促进会.2023-08-23
白蛇传传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05
梁祝传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05
爱情故事四缺一 西湖莫忘李慧娘.浙江新闻频道.2023-05-24
G20峰会文艺晚会演出地点游客火爆.浙江新闻官网.2023-06-08
目录
概述
命名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水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历史沿革
形成过程
修建历史
隋唐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明
清朝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游览历史
宋朝
元朝
清朝
清朝以后
景区布局
西湖景点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雷峰夕照
花港观鱼
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双峰插云
平湖秋月
新西湖十景
宝石流霞
吴山天风
玉皇飞云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九溪烟树
云栖竹径
龙井问茶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三评·西湖十景
六和听涛
湖滨晴雨
灵隐禅踪
岳墓栖霞
钱祠表忠
万松书院
杨堤景行
三台云水
梅坞春早
北街寻梦
其他景点
白堤
杭州博物馆
俞楼
名人墓葬
文化活动
中秋城隍游园
印象西湖
开发与保护
开发
解放初期西湖的整体状况
50年代——60年代初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7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90年代西湖风景区的建设
90年后至今西湖的发展沿革
保护
相关文化
神话传说
白蛇传说
梁祝传说
济公传说
李慧娘传说
人物
岳飞
白居易
苏东坡
西湖相关诗文
重要事件
热门事件
景区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