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
企业的劳动手段
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指的是企业持有并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的有形资产,其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固定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厂房、机器设备、办公电脑以及办公楼等。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确认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同时,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这些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劳动资料的作用。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价值损耗,这种损耗会在运营过程中转移到成本中,这种转移至产品成本中的价值损耗被称为折旧,企业通常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原值、净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和使用年限都会对折旧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资产。为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能,根据不同情况,固定资产也需要进行分类和管理。此外,为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需要确立一定的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计价和损耗的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磨损,这种值的损耗将转移到成本中,并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回收,以弥补和更新固定资产损耗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企业能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提升生产经营的效益。
企业在获取固定资产时可以选择购买、自行建造或融资租入等方式。不同的购入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核算计量方法。同时,企业需要对所获得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无谓损失,并最大化固定资产的效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本概述
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对外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办公用电脑和办公楼等。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保持其原始形态,但其价值会因损耗逐渐减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并非所有劳动资产都被归类为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具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劳动资产才会被列为固定资产;反之,则会被归类为低值易耗品。如果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并且需要按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那么这些部分应被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举例来说,电梯和房屋的装修费应与房屋主体分开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考虑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极有可能流入企业。通常情况下,通过判断是否取得资产所有权来确定与其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到企业。如果企业已取得资产所有权,无论是否已实际收到该资产,都可将其计入企业的固定资产。相反,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资产存放在企业中,也不能被视为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然而,所有权转移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企业不拥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如果能够控制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企业仍应确认该资产。例如,在融资租赁方式下租入的资产中,即使承租人并不真正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仍能够控制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因此,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了企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企业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所产生的支出。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时,企业可能需要根据最新数据对其进行合理估计。只要企业能够准确估计固定资产的成本,这样的成本计量就被视为可靠。
特点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固定资产通常具有最低使用期限为一年以上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使用期限可延长到数年甚至数十年。由于使用期限长且难以改变用途,这些资产不易变现,因此其流动性较差,周转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资产循环周期。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经营过程提供服务。从投入使用到报废清理,固定资产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和性能,并不断发挥作用,直到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随着使用的进行逐渐进行,而实物更新则只能在固定资产报废时进行。
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土地除外)
固定资产不仅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但它们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物理性能、使用情况、使用条件、维护保养的好坏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不仅要考虑因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导致的有形损耗,还要考虑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无形损耗,进而降低固定资产价值。
为经营管理而持有
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条件,而非出售。这一点是区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即使某些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且库存时间较长,只要其目的是出售,就不能被归类为固定资产,而应被列为流动资产。举例来说,机床厂生产的机床,目的是出售,因此应被视为流动资产;机械加工厂则使用机床来加工零部件,所以机床应被归类为固定资产。
分类
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固定资产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分析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在全部固定资产中所占比重。
首先,生产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或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其次,销售用固定资产是指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用于销售门市部的运输设备等。第三,科研开发用固定资产是指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用于科研开发的房屋、机器设备等。最后,生活福利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职工生活、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职工宿舍、职工医院和职工俱乐部等。通过对各类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比重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构成和变动状况。这为企业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
按使用情况进行分类
在资产分类中,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使用情况划分为不同类别。一类是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即正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用于生产、销售、科研开发和生活福利的资产。这些资产可能因季节性需求或大修理等原因而暂时停用,或被租赁给其他单位,或被存放在生产车间或经营场所以进行替换使用。另一类是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包括已完工但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资产,以及因改建、扩建等原因而暂停使用的资产。还有一类是不需要使用的固定资产,指那些不适合本企业需要或超出本企业当前需求的各种固定资产,这些资产需要进行调配处理。
按照所属关系分类
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其所属方式进行分类。首先是自有固定资产,指企业自己购置或建造的资产,所有权归企业所有。其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指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在租赁期间,这些固定资产需要按照企业自有资产的标准进行管理。
计价标准
为了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应按一定的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一般有以下四种。
原始价值计价
原始价值,又称历史成本或原始成本,指企业为获取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全部金额以及使其达到预期工作状态之前发生的所有合理和必要支出。采用原始价值计算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也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因此,原始价值被视为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标准,中国在固定资产计价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然而,这种计价方法的缺点在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物价水平变化时,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原始价值与现实价值之间会出现差异,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为了弥补这种计价方法的不足,企业可以在年度会计报表中披露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以反映其当前价值。
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重置完全价值,也被称为现实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相同的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采用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值。但使用这种方法存在可验证性不足的问题,而且操作也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无法获取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需要对报表进行补充说明时才使用此方法。在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重置完全价值入账。一旦使用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其即成为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按净值计价
固定资产净值,也被称为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净值的计算对于固定资产的盈亏、毁损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用来衡量固定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溢余或损失。
现值
现值,又被称为折现价值,是一种用来衡量资产按照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的概念。当企业以延期支付的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时,该资产的成本将根据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这种方式能够反映企业融资取得资产的货币时间价值以及融资费用。
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一般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得方式不同,初始计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费用。具体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若所购固定资产无需安装,则购买后即可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而若所购固定资产需要安装调试,只有在安装调试完毕后达到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的标准,才可视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必要支出,以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这些支出主要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应交纳的相关税费、必须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需要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另外,如果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支付土地出让金,这部分费用不纳入在建工程成本,而应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方式主要有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和施工人员从事固定资产建造,其成本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费来计量。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很少采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更常见的是采用承包商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所准备的各种物资,如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会在"工程物资"科目中进行核算。工程物资的成本应包括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用、保险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并根据物资的种类进行详细核算。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将转为企业的存货,并按照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在建设期间产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和毁损,经过扣除残值以及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款后的净损失,会计入建设项目的成本。而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则会抵减建设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盘盈、盘亏、报废和毁损会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建设固定资产所领用的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照其实际成本转入建设项目的成本。自营方式建设固定资产时,应将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水、电、维修、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列入建设项目的成本。当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进行竣工结算时,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实际成本等,将其按照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照相关折旧规定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后,会对之前的暂估价值进行调整,但已计提的折旧额不需要调整。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采用出包方式来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必要支出。这些支出包括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要分摊到各个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招标的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作为建造合同的甲方,负责筹集资金和组织管理工程建设,通常被称为建设单位,而建造承包商是建造合同的乙方,负责执行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任务。针对出包方式,在建造合同中,企业与建造承包商需要进行签订。这个合同规定了双方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其他相关事项。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是一种让企业以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方式,实质上是出租方向承租方提供长期信贷。相比临时性租赁,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更长,通常为租赁资产的全部或大部分经济使用年限。尽管承租人在法律上并没有获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人实质上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所有风险和回报。因此,企业应将融资租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计价入账,包括设备的价款、租赁费用和借款利息,并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后,需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根据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记录在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中。同时,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在其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应记录在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则是贷记“股本”账户)。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与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本)的差额存在,应记录在贷记“资本公积”账户中。另外,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记录在相应的贷记账户中,如“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账户。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捐赠方提供了相关凭据,入账价值应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来确定。
2. 如果捐赠方未提供相关凭据,则可以按照以下顺序确定入账价值:
a.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可以根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金额,并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b.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没有活跃市场,可以根据该捐赠的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金额,并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一旦确定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根据接受捐赠金额,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
后续计量
概念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导致其价值减少。这种价值损耗会随着工程项目的运营逐渐转移到成本中,通过产品销售以货币形式回收,以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并实现更新。这种转移至产品成本中的价值损耗被称为折旧。将折旧费用计入成本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方式。根据国家规定的折旧制度,企业会将已发生的资本支出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并通过产品销售逐步回收初始的投资费用。
折旧范围
企业通常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非以下情况: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企业应注意以下事项:按月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应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各种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应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任何更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情况,都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损耗
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又分为两种:物质损耗和设备闲置损耗。物质损耗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以及自然力和腐蚀性介质的作用而导致的。另一个是由于设备在闲置时,也会遭受风化、腐烂、锈蚀等内部作用影响,失去原先的质量,从而产生损耗。
无形损耗是指在物质服务期限结束之前,客体自身价值的减少。它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于现代条件下类似客体再生产价格的下降,导致价值的损失;第二种形式是由于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装置来生产客体,导致原有机械的交换价值的损失。在无形损耗的第二种形式下,采用效果较差的技术装置对社会来说是经济上不划算的。
影响因素
原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也就是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除非发生下列情况,否则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不得任意变动。首先是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情况;其次是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设备的情况;还有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情况;再次是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的情况;最后是发现原始记账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情况。
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在固定资产预计报废后,预计可收回的残留价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金额。由于净残值和清理费用无法准确确定,因此计算折旧的过程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了避免人为干预净残值和折旧额的调整,国家有关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规定: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净残值比例,但必须控制在原价的5%以内;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净残值比例,企业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报告。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估价残值一估价清理费用
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清理费用是指处置报废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拆卸、搬运、整理等费用。在处置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首先被用来支付清理费用,剩余部分即为净残值。若清理费用超过残值收入,则净残值将为负数
预计使用年限
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其各期应提折旧额有直接影响。在确定使用年限时,不仅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还需要考虑无形损耗。然而,由于有形和无形损耗很难准确估计,因此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只能作出预估,具有一定主观性。企业应结合国家规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一种固定资产折旧分摊方法,它亦被称为直线法。该方法以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依据,将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平均地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中。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x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一种根据固定资产预计可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根据每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分摊。这意味着固定资产的折旧额随着工作量的增减而相应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以每期期初的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的金额,并乘以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该方法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在折旧年限到期前的两年内,需要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进行平均摊销。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得到净额,然后利用一个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表示固定资产剩余可使用的年限,分母则是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的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主动退出指企业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主动转让固定资产,例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或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被动退出即固定资产清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固定资产因技术过时等原因不再适用而被变卖;二是固定资产因火灾、自然灾害、法庭判决等原因必须退出现有工作状态;三是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的使用年限,折旧也已计提完毕,无法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因此退出经营活动。
确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确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中,重点核算的内容是确定截至固定资产处置日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处置日的账面价值是计算处置损益的依据。通常情况下,账面价值是通过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截至处置日的累计折旧余额来计算确定。如果处置的固定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计算账面价值时还需要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固定资产处置损益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来确定的。企业在出售、报废和损毁、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收入都会记录在“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中。这个账户的借方记录了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清理费用,而贷方则记录了清理固定资产所得到的变价收入以及应由保险公司或责任方承担的损失等。处置净损益会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中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则反映了企业尚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时,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清理过程中。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发生的清理费用
记录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及应支付的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相应的银行存款和应交税费科目。
出售收入和残料价值的处理
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和“原材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和“应交税费”科目。
保险赔偿的处理
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清理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如果是正常出售或转让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果是因正常报废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支出一非流动资产报废”科目,贷记或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果是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支出一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或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内部控制目标
战略目标
首先,加强公司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并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须将努力提高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积极处理闲置和效益低下的固定资产,以实现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公司规模,采取规模经营的方式,从而提升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经营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有效地运营和产生经济效益,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优化人员配置,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其次,投资决策应正确,确保固定资产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接下来,需要定期考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和完好率,以保持稳定的资产运营能力。同时,需要科学地保管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的盘点工作。另外,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以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最后,要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高效地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发挥其最大效用。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增加竞争力。
财务目标
公司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和档案,以确保固定资产账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应进行财务账表与实物的核对,确保两者相符。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此外,还应合理计提折旧,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成本和利润,并正确评价经营成果。
合规性目标
在工作中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消防和环保规定以及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同时,员工应遵守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以免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另外,员工还应该严格遵守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内部舞弊行为。
参考资料
Early bond issuance high on NPC agenda.中国日报网.2023-10-23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概述
固定资产的确认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特点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土地除外)
为经营管理而持有
分类
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按使用情况进行分类
按照所属关系分类
计价标准
原始价值计价
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按净值计价
现值
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外购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后续计量
概念
折旧范围
损耗
影响因素
原值
预计净残值
预计清理费用
预计使用年限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资产处置
确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发生的清理费用
出售收入和残料价值的处理
保险赔偿的处理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内部控制目标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财务目标
合规性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