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亚兵,
音乐学博士,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与舞蹈学
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全国艺术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影响研究》、一般项目《20世纪中日音乐关系研究》,所著《中西音乐交流史稿》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
二等奖。
1975年,中学还未毕业的陶亚兵加入了部队文工团,在那里他作为一名文艺兵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知识,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陶亚兵决心报考大学,尽管首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次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入了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入学时已23岁的他,在班级中算是年龄较大的学生。陶亚兵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时的哈师大音乐系拥有一批知名的音乐家,如
汪立三、刘施任、蒋祖馨、
周柱铨等,他们的教导为陶亚兵日后进入
中央音乐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陶亚兵不仅在
音乐学和指挥方面展现出天赋,还组织并指挥学生乐队进行了广泛的演出。
大学毕业后,陶亚兵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音乐理论家
汪毓和。在研究生阶段,他不仅专注于研究中国近现代重奏音乐,还在
钢琴、作曲理论和指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1988年,陶亚兵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廖辅叔的博士生行列。受两位导师的影响,陶亚兵逐渐走上音乐理论研究之路。硕士毕业时,他的论文《论我国重奏音乐的发展》荣获全国第二届艺术类院校学生音乐史论文研究生级最高奖。1992年,陶亚兵博士毕业,其博士论文《1919年以前的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料研究》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此后,他将博士论文整理出版,即《中西音乐交流史稿》,该作品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两次受邀为《
中国音乐年鉴》撰写文章。
在学术上,他承担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艺术重点项目1项,原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2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及多项省级奖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20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研究》,曾参与国家社科85重点项目《中国近代音乐史》课题,还独立承担教育部文科基地和省教育厅、文化厅科研项目。他有3部专著、3部主编著作和2部参编著作出版,还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
陶亚兵曾任
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委员,被提名为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他是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全国艺术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理事。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20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研究》(2007年)
陶亚兵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省艺术教育调研评比指挥
一等奖、第八届
中国音乐金钟奖黑龙江省赛区论文一等奖。他指导的论文《20世纪早期哈尔滨音乐活动的俄文资料研究》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硕士组
二等奖。他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证书以及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2011年6月20日,陶亚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第三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是对他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