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是指1932年7月30日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事件。由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和美国人托平6名代表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奥运会,其中,刘长春是唯一的运动员,沈嗣良是领队。
1840年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中国内部压迫人民已久的封建统治日益腐化衰败、外部深受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中国迅速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贫民弱,正处于亡国亡族的危险境地。
1910年7月,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
申报》上发表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一文提出了“奥运三问”。即“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
中原地区?”。
1896年,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向清政府发出邀请,但由于清政府不知奥林匹克运动为何物,中国未能参加第一届现代
奥运会。
1915年,国际奥委会再次向中国发出邀请。然而,由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内的护法战争,中国再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而过。
192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同年派出三名网球运动员,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
奥运会上作了表演赛(奥运会无正式网球赛)。
1932年初,当时的
南京国民政府明确表示不打算出钱和派人参加第10届奥运会,为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决定:“仍采取上一届奥运会的做法,即派一位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人士出席观摩,而不另派选手参加比赛。”
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扶植下的伪满政权,为了使“满洲国”得到国际社会在事实上的承认,他们决定利用这次奥运会举办的机会,派出
东北地区籍运动员
刘长春、
于希渭代表所谓的“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消息传来,引起教育界青年学生和进步力量的强烈反对。当时的
东北大学学生、短跑名将刘长春,他在
天津市的《
大公报》上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决不代表“满洲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比赛。他说:“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然而当时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又面临经费短缺,运动员无法前往
奥运会现场的问题。
1932年7月1日,在
张学良的资助下,东北大学体育系在北京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将派
刘长春、于希渭为运动员,以宋君复为教练员而代表中国参加
洛杉矶奥运会的决定。
1932年的7月2日中午,时任北京市长的周大文先生设家宴款待刘长春,席间发表演说,并赠
西装全套,外加5元美金,以示送行。
1932年7月8日上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王正廷先生,偕夫人一起到场举行授旗仪式,欢送中国代表出战奥运会。
1932年7月30日,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开幕式。中国队排在出场次序的第8位,由
刘长春执国旗走在最前面,接着是作为领队的
沈嗣良,其后是
宋君复、刘雪松、
申国权和在上海工作的美国人托平。
1932年8月1日在100米预赛中,刘长春在前60米一路领先,但之后由于其体力不支在70米处被追平,80米处被反超,最终用时11.1秒,排列第5名。在8月2日的200米预赛中,他以22.1秒的成绩排列第六名。而原定400米的跑步比赛,刘长春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了比赛。比赛结束后,刘长春人等在海外华侨的捐助下坐船回国。
1932年,23岁的
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了第10界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他因为旅途劳顿和训练不足等因素无缘决赛,却开启了中国人的奥林匹克之路。当时的报纸曾这样评价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