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娃娃
球形关节人偶
Ball-jointed Doll(BJD)在广义上讲指所有球形关节人偶,别名球形关节人形。这种人偶在结构上古已有之。狭义上指现代出现的以陶瓷或树脂等材料做头和身体,内部用有弹性的绳子拉紧,可以做出各种动作甚至站立的商品球形关节人形。
现代意义的球形关节人偶的设计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的创造,他自费出版的写真集《人形》对后来球形关节人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BJD文化起源于欧洲,但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BJD一词作为Ball-jointed Dol的缩写也主要在亚洲得到使用。1999年,圆句昭浩创作了最早的现代亚洲球形关节人偶,VOLKS公司以此为灵感生产出了第一批SD娃娃(Super Dollfie)。VOLKS公司制作的球形关节人偶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韩国和日本的球形关节人偶都借鉴了SD娃娃的尺寸和基本体型。此后,各类BJD品牌在各个国家不断得到创立,BJD社交圈即“娃圈”也出现并不断发展,BJD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传播。
按照BJD的躯体比例,BJD可以分为叔体、三分、四分、六分等;按照BJD的躯体结构,BJD又可以分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BJD的躯体一般由十到二十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通常由三条长短不同的粗橡皮筋和五枚或五枚以上的S钩连接。玩家可以对BJD自行进行改装,使得BJD着有较高的可玩性。按照表现方式,BJD的可以分为写实和卡通两种风格;在具体风格属性上,则有可爱、黑暗、洛可可、中国古风等各式各样的风格类型。BJD的形象有的来源于个人创作,有的来源于已有的各种类型作品,还有的来源于对真人形象的模拟和参考。
一方面,BJD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对BJD的设计、改造和展示等一系列过程中,玩家的美学理念得到具体实现。另一方面,BJD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心理需要。BJD可以看作是玩家对理想自我的投射,也可以看作是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朋友。随着BJD文化的不断发展,BJD形象也出现在影视作品当中,如《蔷薇少女》《人形师》《攻壳机动队2:无罪》等。
历史沿革
古代雏形
中国古代木头关节人偶
从结构上来说,BJD的概念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早就有了类似的木头关节人偶,多用于医学、祭祀、丧葬祭品等场合或领域。其内部用木头机关连接,使人偶的关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头部包括头发眼珠等不可更换。
古罗马可动关节人偶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出现了腿部关节能够活动,肩部关节能活动或是固定的玩具娃娃。在罗马法院附近发现的公元150-160年的十四岁女孩雷佩莱亚·特里芬娜的陪葬品中,有一个漂亮的象牙玩具娃娃,高30厘米,佩戴着项链,肩膀、肘关节、臀部和膝关节都是能活动的。
日本传统的可动关节人偶
日本传统的文乐木偶戏操控木偶进行表演。木偶尺寸从半人到差不多成人大小,为模拟真人的动作做了很多关节。江户时代,人偶的关节在不断改进,使人偶能逼真的模拟人的姿态,“三折”人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发展历程
汉斯的创造
现代意义的球形关节人偶的设计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是现代球形关节人偶的创始人。他在1934年制作了一具真人比例的木质人偶,以球体装置为关节,纸和塑料为肌体,内部装配机械装置,人偶的身体可以随意拆卸与组装。这奠定了现代球形关节人偶的基本概念:身体各部分可以分开,玩家可以自行改装。他自费出版的写真集《人形》对后来球形关节人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人偶的关节原理以及他对人偶的态度,对后来的人偶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
圆句昭浩的创作
虽然BJD起源于欧洲,但Ball-jointed Doll(BJD)这个称呼主要在亚洲使用。1999年,圆句昭浩创作了最早的现代亚洲球形关节人偶,他首次在人偶制造中使用了树脂和弹力绳子制造,使得人偶可以站立并且可以随时改换妆容。这个人偶被VOLKS公司看中,以此为灵感,并借鉴了汉斯·贝尔默的球形关节结构原理和芭比的换装理念,生产出了第一批SD娃娃(Super Dollfie)。VOLKS公司制作的球形关节人偶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韩国日本的球形关节人偶都借鉴了SD娃娃的尺寸和基本体型。
各国BJD品牌的创立
2002到2003年间,韩国人树立了AI、DELF、DOD等原创BJD品牌。2005年,中国第一家原创BJD公司玩偶地带(DOLLZONE)创立。2007年,美国第一家生产原创BJD的公司Goodreau Doll创立,产品倾向于美国式的审美要求。除了一些热门娃社(即生产BJD的公司)外,还有众多小型工作室与独立人形师(即人偶制作者)也逐渐开始活跃起来。
BJD社交圈的产生
BJD社交圈一般被称为“娃圈”。日本VOLKS公司于2004年在京都设立了名为“天使之里”的场所,供购买了BJD的会员进行聚会(这种聚会简称为“娃聚”)。2008年,中国BJD平台Dollsky开始建立名为DollyParadise的展会组织,专门为BJD举办展会。此后类似的展会和活动机构也越来越多。娃聚中的礼仪也是娃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发展现状
BJD在商品属性上属于一种高端玩偶,在文化属性上则属于一种比较小众的艺术形式。在心理价值上,高度拟人化的BJD不仅仅是一件玩具或艺术品,更是玩家内心情感的寄托。由于其心理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股“人偶收藏”的风潮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BJD产品作为艺术品和收藏品出现在市场上。中国品牌的树脂BJD价格在1000元到2000元左右。日本品牌的树脂BJD均价高达7000元。陶瓷BJD的工艺更加复杂,成本更加高昂,起价1万元左右。拍卖市场上的古董陶瓷BJD可以达到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价格。由于BJD价格高昂,玩家多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成年人,并且以女性居多。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社交平台,BJD社交圈也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玩家受到吸引,与其相关的BJD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更加广泛的传播。
制作工艺
结构
连接方式
球型关节人偶全身由十到二十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通常由三条长短不同的粗橡皮筋和五枚或五枚以上的S钩连接。一般头顶或脖子部位安装一枚S钩,从头部用两根等长的橡皮筋贯穿躯体和下肢,最后连接到安装有两枚S钩的足部。另外一根皮筋从左到右穿过胸腔,连接安装有两枚S钩的双手和上肢。皮筋的伸缩特性会使所有的身体部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皮筋的弹性可以使得连接在一起的各个零部件自由活动。球型关节人偶由皮筋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对称关节之间细微的差别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长短腿、长短手等情况,甚至导致人偶不能站立。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对称的关节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球形关节
球型关节人偶主要有两种关节种类,单关节和双关节。在球型关节人偶发展的初期,单关节比较常见。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人偶能够摆出更多姿势,在单关节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双关节。单关节就是小腿和大腿直接连接,膝盖处的球型关节部份,或者与大腿一体,或者与小腿一体。这种构造因为是共用一个球体,大腿和小腿之间分别只有半个球体的活动范围,至多只能摆出 90 度夹角,只能坐立不能摆出跪姿等需要折叠关节的姿势。双关节由三个部分构成,小腿、膝盖关节球(包含两个球体的关节),大腿三部分构成。由于增加了一个关节球,使得可活动的范围增大,可以摆出跪姿。肘关节同理。
躯体结构
躯体部分一般有三种结构,包括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身体未经任何分割的被称之为一段体。由于没有任何分割,人偶只能活动四肢,涉及到脊柱活动的动作则不能实现。这种躯体的优势在于身体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一些人形师会注重塑造一段体的骨骼和肌肉,增加人偶造型的真实美。二段体是把躯体分割为两个部分,一般是在人偶胸腔与腹腔的连接之处进行分割,这样分割可以使人偶实现简单的前后微曲动作。三段体是将躯体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割位置分别在胸腔与腹腔的连接之处和腹腔与盆骨的连接之处。三段体人偶具有更强的可动性,可以实现蜷缩、后仰、侧弯等动作,但其在完整度和美观度上可能略有不足。BJD的躯体结构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人形师的制作习惯、收藏者的审美和需求等。在设计上侧重于收藏和展示的BJD一般为一段体,侧重于可玩性的则多为二段体或三段体。
躯体比例
商业球型关节人偶的尺寸一般有通用的比例,分别是叔体(比 1/3 人偶稍大,细节更加丰富,某些零部件可以同 1/3 通用)、1/3、1/4 和 1/6 四种,近年来也有商家制作 1/2 大小的大型人偶和 1/12 大小的微型人偶。这里说的 1/3、1/4是就真人比例来说,也就是真人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可以简称为三分、四分。每家公司的尺寸上会略微有出入,但一般不影响不同公司同比例大小的人偶互相替换组装零部件。但一些公司会出的一些特别大小和限定版,因为其特殊的尺寸,配套零部件一般只能在同样的公司才能买到。
材质
陶瓷材质
陶瓷材质能够在既保留了手工情感和触感,还在保持清洁与干净方面具有优势,做工精细复杂,保存得当可以永久流传,其特性符合收藏品和和高端奢侈品的产品定位。著名的法国“浓汤娃娃”就是以不上色但是有浓郁底色的陶瓷高温烧制而成,制作水平相当高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陶瓷制作的BJD娃娃工艺复杂,几乎是不可复制的,这就使得人偶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这种气质吻合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的概念。繁复的制作工艺全都凝结在这样一种易碎轻盈的材质上面,还让这些人偶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陶瓷材质的BJD娃娃具备许多一般收藏品所没有的气质,因而受到很多收藏者追求。
树脂材质
现今商业化量产的BJD娃娃大多都是由树脂制作的,其基本制作环节包括塑造原型、翻模、打磨等,再经连接组装后完成。与陶瓷材质相比,树脂材质的制作流程和整体工艺都较为简化,更加容易量化生产。在保存功能上,一方面树脂不似陶瓷那般易碎,但另一方面,如果保持不当,树脂容易发黄、老化甚至开裂。目前,树脂材质的BJD娃娃在亚洲有着庞大的市场,玩偶制造商收益颇丰,不断推出各类新颖的树脂BJD娃娃,并且与陶瓷材质相比价格相对更低,因而受到许多年轻人喜爱。
特点
灵感来源
原创角色
原创角色是BJD形象的最主要来源,原创的主体有娃社,也有小型工作室和独立人形师。也有玩家自主设计形象交给娃社、工作室或人形师进行制作,还有玩家通过对BJD的妆面改造、肢体组装塑造出独一无二的BJD形象。大部分的原创设计是根据设计者自身的审美需要而展开,娃社人形师则要考虑到盈利问题,在创作过程中要特别关照BJD 消费者的审美倾向。
已有作品角色
还有许多BJD角色的形象来源于其他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等等。例如日本VOLKS的DD(DOLLFIE DREAM)玩偶大多数是按照已有的动漫人物形象制造。但生产设计这类BJD需要额外的版权费用,其价格往往高于平均水平。如日本DOLK社推出的《蔷薇少女》系列BJD,官方定价为7900元人民币。也有玩家利用BJD的可塑性进行“cosplay”,把自己的BJD打扮成动漫人物的形象。中国的龙社(DragonDoll)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为蓝本设计BJD,包括“貂蝉”“孙夫人”“伯言”“奉先”“大乔”“小乔”“周瑜”等。
真人复制角色
还有的BJD形象是对现实中真实人物形象的复制,被复制的真实人物往往是名人,如李小龙范冰冰迈克尔·杰克逊等等。也有极少数BJD会按照消费者自己或熟人的形象制作。
造型特点
审美理念
大部分球型关节人偶被塑造为可爱的婴幼儿或俊俏年轻的成人。前者可以用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的理论来解释,他于1949年指出,婴幼儿所具备的特征能够引发成人的养育之心,确保婴幼儿能得到妥善的照顾,这种吸引力法则是天然存在于人类基因当中的。后者则体现出史蒂芬·马奎特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在 14到24岁时通常是一生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时期,这也符合人类潜意识中进化和繁衍的本能。
涂装设计
球型关节人偶的神态和涂装有着很大的关系,眉毛的处理,嘴角的处理,瞳孔颜色的不同,都会影响神态的变化。商业球型关节人偶的面部几乎没有表情,这种空洞无神的表情令人遐想,给上妆提供空间,同时增加遐想的空间,使得玩家更好带入自身的情感。一些独立人偶设计师的作品,为了表现特殊的主题和风格,人偶的表情则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如日本陶瓷人偶设计师清水真理的作品,其人偶的表情有的慵懒无力颓废,有的紧张惊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吸引了一批独特的受众。
风格分类
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的BJD娃娃比例与真人比例无异,这种人偶对材料与制作工艺的要求往往较高,使得其能够呈现如同真人皮肤般的质感。球型关节的设计也要求高度的合理性,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可动性,使得人偶能摆出与人无异的姿势。俄罗斯球型人偶设计师Michael Zajkov设计的人偶面部完全按照真人脸的结构制作,妆面还能够体现出痣斑和牙齿的质感。其人偶的服装、鞋子等配件也都参考真人服饰制作。
卡通风格
卡通风格的BJD形象设计多以动画或游戏里出现的平面人气角色为蓝本,面部造型几乎是照搬原版画风,就像是动漫角色走到了现实生活当中,能够满足动漫爱好者的需求。以小布(Blythe)娃娃为代表的另一类卡通风格的BJD同样不参照真人比例,这类人偶在时尚界和收藏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与写实风格的BJD相比,卡通风格的人偶体型较小,便于携带,售价也相对便宜,适合大众市场。卡通风格的人偶的面部设计更加抽象,身体设计更加夸张。抽象和符号化的设计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和记住,因而也更适合展现各种时尚潮流。
写实风格和卡通风格是将BJD按照表现手法来进行分类,在具体的风格属性方面,BJD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可爱风格、暗黑风格风格、洛可可风格、中国古风等等。不同的娃社和人形师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倾向,BJD能够拆分、组装、自由设计的特点也让玩家们可以探索和追求自己喜爱的风格属性。
文化内涵
消费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BJD 娃娃消费也可以算作是颜值经济的一种。很多 BJD 玩家“入坑”就是因为可以满足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娃社的赋值及玩家们的交流,围绕 BJD 娃娃生成了一个名为“娃圈”的爱好者聚集地,在“娃圈”中,有关BJD娃娃的消费文化也继续得到持续的发展。
工艺之美
球型关节人偶的外在形式美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而这种形式美的实现则对工艺和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艺术家对于材料的敏锐感受和理解,实践上的探索和追求,都是最后达到其艺术效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收藏者对特定人偶的美学感受,也是导向他们消费、收藏、展示等一系列行为的直接动因。
情感寄托
BJD 娃娃在某种意义上是玩家对理想自我的投射,“养娃族”在 BJD 身上倾注大量心血的过程,是塑造潜意识中理想自我的过程。BJD虽然不能言语,但其拟人的形象可以让人有陪伴感;对BJD的组装、打扮也让人得到控制感和成就感;参与“娃圈”的活动,在“娃圈”中进行分享交流,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还能够让人有独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关作品
《蔷薇少女》
《蔷薇少女》(日语:ローゼンメイデン;英语:Rozen Maiden)是由双人漫画家组合PEACH-PIT创作的一部漫画,并有动画等衍生作品。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樱田纯与名为“蔷薇少女”的人偶之间的故事,作品中的人偶在类型上属于陶瓷BJD,有许多人受这部作品的影响而进入“娃圈”,因而也常被称为“入坑之作”。
《人形师》
《人形师》又名《玩偶师》,是由郑勇基执导和担任编剧,由金有美林恩京等联合主演的恐怖片,影片于2004年8月6日在韩国上映。电影中使用的球体关节人形是由韩国公司Custom House制作的,该公司也随着《人形师》的上映,推出了被取名为“Mina”与“Demian”的两款BJD。
《攻壳机动队2:无罪》
《攻壳机动队2:无罪》是由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发行的科幻动画片。该片由押井守执导,于2004年3月6日在日本上映。电影以未来为舞台,剧情从发生多起机器人偶杀害主人继而自杀的事件开始。其中的人偶造型正是BJD,即球形关节人偶。与现实相比,电影中的BJD是更富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机器人偶。导演押井守亦为纪念动画电影的上映,还在东京举办了BJD展览。
参考资料
..2023-09-12
..2023-09-12
..2023-09-12
..2023-09-13
..2023-09-13
..2023-09-13
..2023-09-12
..2023-09-13
「蔷薇少女」真红.dolk.jp.2023-09-13
蔷薇少女.哔哩哔哩.2023-09-06
人形师 인형사 (2004).豆瓣电影.2023-09-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古代雏形
中国古代木头关节人偶
古罗马可动关节人偶
日本传统的可动关节人偶
发展历程
汉斯的创造
圆句昭浩的创作
各国BJD品牌的创立
BJD社交圈的产生
发展现状
制作工艺
结构
连接方式
球形关节
躯体结构
躯体比例
材质
陶瓷材质
树脂材质
特点
灵感来源
原创角色
已有作品角色
真人复制角色
造型特点
审美理念
涂装设计
风格分类
写实风格
卡通风格
文化内涵
消费文化
工艺之美
情感寄托
相关作品
《蔷薇少女》
《人形师》
《攻壳机动队2:无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