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男,现任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执委 、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2023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会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执委、政府外交部部长维文,就加强两党机制化交往、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等深入交换意见。2023年7月3日,
新加坡国会讨论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
卡斯维斯瓦纳赞·尚穆根和外交部长维文租住“黑白洋房(黑白屋)”的问题。总理
李显龙强调对维文还是很信任。
2024年9月9日,维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会谈。
人物经历
2016年2月29日,
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抵达北京,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会见了维文。维文表示,新中合作成果丰硕。新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为全面推进双边合作作出不懈努力。2022年2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
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陪同新加坡总统
哈莉玛·雅各布来华出席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双方就
南海问题交换看法,还就亚太地区形势、中美关系等交换了意见。
2022年6月9日,驻
新加坡大使孙海燕到任拜会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2022年8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金边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交部部长会期间应约会见
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双方就台湾问题深入沟通。双方对中新良好战略沟通和各层级密切互动感到满意,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层交往。
2023年2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会见了来访的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一行。尹力对维文外交部部长率团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23年7月3日,
新加坡国会讨论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
卡斯维斯瓦纳赞·尚穆根和外交部长维文租住“黑白洋房(黑白屋)”的问题。总理
李显龙回复议员潘丽萍(人民行动党籍)询问时强调,维文“没有做错事”,李显龙仍然对维文有“绝对的信任”。
2024年9月8日至9日,维文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访华。9月9日,维文与王毅在北京举行会谈。维文表示,新中关系始终稳固,新加坡明确反对“台独”。新加坡新一届政府致力于加强新中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双方表示加强协调,共同推动东亚合作领导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外事活动
李源潮会见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
2016年2月29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会见了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李源潮表示,中新是友好邻邦,两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
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为下一阶段双边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愿同新加坡一道,增进政治互信,提升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维文也表示,新中合作成果丰硕。新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为全面推进双边合作作出不懈努力。
王毅在钓鱼岛会见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
2022年2月4日,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
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陪同新加坡总统
哈莉玛·雅各布来华出席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双方就
南海问题交换看法。王毅强调,202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事实证明,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思路和举措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克服疫情困难,尽快恢复“准则”线下磋商。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增进互信、排除干扰,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双方还就亚太地区形势、中美关系等交换了意见。关于缅甸问题,王毅表示,中方一贯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支持东盟保持团结并以东盟方式推进涉缅问题的妥善解决。
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到任拜会新外交部部长维文
2022年6月9日,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到任拜会
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孙大使感谢维文在其递交国书后即正式会见,表示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以来,中新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新兴领域合作蓬勃发展,充分体现“全方位”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疫情下,两国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就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定位,加强双边多边国际领域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孙海燕表示愿与新各界一道努力,全力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中新关系实现更大发展。维文欢迎孙大使履新,表示新中关系独特重要友好,值得珍惜呵护。新中两国互信基础牢固,合作领域广泛,高层交往密切,人文交流紧密。疫情下,新中两国相互扶持,生动诠释“患难见真情”。新中都坚定支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
国际法,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期待孙大使在新期间,能同新方一道,将两国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把新中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王毅会见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
2022年8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
金边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交部部长会期间应约会见
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双方对中新良好战略沟通和各层级密切互动感到满意,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拓展互利合作,有序恢复航班,便利人员往来。双方就台湾问题深入沟通。王毅全面阐述了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真实现状,强调当前
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责任完全在美方,中国的反应合理正当。美方打着所谓“民主”幌子导演的这出闹剧,丝毫影响不了中国推进统一大业的步伐,“台独”脖子上的绞索只会越勒越紧。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这一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针对当前台海局势,如果是非不分,主张息事宁人,无异于为虎作伥。纵容违反一中原则,破坏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准则,最终将损害各国自身的安全和长远利益,危害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世界上多数国家已明确发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义之声。各国应深刻认识并高度警惕佩洛西窜访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坚决制止这种无法无天的单边霸凌,绝不能容许世界重回丛林法则,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维文告诫美方:台海问题是中方红线中最红的一条
2022年9月23日,正在
纽约的
新加坡外交部部长维文给出了自己看法。他面向美国亚洲学会发出告诫:从一个冷静的第三国的角度来看,美中关系中缺乏战略互信,维文认为这个问题的最终焦点是
台湾海峡问题,这是北京的红线中最红的一条。维文坦言,中美之间的纷争影响全世界,尤其是
亚洲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一些可能会比较亲近中国或者一些可能比较亲近
美国,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彻底选边站队。
尹力会见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2023年2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会见了来访的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一行。尹力对维文外交部部长率团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中国和新加坡是亲密友好邻邦。近年来,在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泰国曼谷同
李显龙总理举行会见,为中新双边关系发展进一步作出战略指引。面向未来,北京市愿同
新加坡共同深化经贸合作,不断提升两地经贸规模和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互学互鉴,为对方企业在本地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优良服务。共同深化科技、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联合研发激励机制,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交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围绕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科研合作,密切两地人员往来,进一步扩大文旅合作。共同深化城市治理交流合作,交流互鉴智慧城市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商业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维文表示,北京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期待双方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两地企业家、青年之间的交流。新方将为北京企业在新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为赴新学习交流的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多便利。
新中双边合作
保持相关连
维文表示中国是过去40年最大的成功故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几乎肯定将成为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正经历许多转型,世界地位也正在转变,甚至被颠覆,从中美关系中可看出这点。相比之下,新加坡是个小城市国家。不论有没有跟新加坡合作,中国都会继续飞速前进。与中国保持相关性,是我们的任务。维文举了三个新中政府间合作项目为例表示,当中国想要兴建工业园区并吸引外资时,便有了苏州工业园区;当中国专注于可持续发展,想将盐碱荒滩转变为新的生态城市时,就有了天津生态城。如今,中国要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新加坡也决定与中国在重庆进行合作,协助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维文强调,中国和东盟还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也在帮助
新加坡搭上这股浪潮,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东盟和中国之间将继续享有健康的投资和贸易流动。至于新加坡未来要如何与中国保持相关连,维文指出,数据、金融、
知识产权和思想的流动,将是未来趋势,新中已在这些领域进行合作,相互探索,以及探讨如何让东南亚和中国在这些领域建立连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机器人科技、
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医疗、气候变化、大流行病防范等领域也机会处处。维文认为,只要够聪明,不难找到能与中国保持相关连的合作领域,而这是
新加坡必须继续做的事。
与时俱进且互信
维文表示新加坡如何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自处,(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肯定会经历一段令人不适的调适期。会有一定程度的分割、一些拆分的情况,但我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不可能完全断裂。维文强调,新加坡既理解西方的经济体系、法治与
多边主义,也与中国有着文化、语言和历史渊源。新加坡在政治上也足够开明,理解没有一种社会组织方式是完美的。新加坡能扮演的是“诚实中介”(honest broker)角色,为中美互动增值,尽管这些互动未来几年会愈发复杂。至于新中两国之间的互信,维文说,除了双方派出多名政治职务者出席JCBC年度会议,每一个项目、讨论或谅解备忘录背后,都有很多公务员和私营部门领袖的参与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