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
中国上海市境内港口
上海港(Shanghai Port),中国上海市所管辖的港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与窗口,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也是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上海港主要划分为:外高桥港区、宝山港区、黄浦江下游港区、黄浦江中游港区、黄浦江上游港区、金山及漕泾化工港区、洋山港区、崇明三岛港区和临港新城港区。截至2005年上海港水域面积3620.2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水域3580平方公里;黄浦江水域33平方公里,港区陆域7.2平方公里。水域范围为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水域、黄浦江水域、洋山港区水域,以及长江口外的长江口锚地水域、绿华山南锚地水域。
上海港口在隋唐年间开始逐渐形成,到1843年上海开埠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大港口。1931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1398万吨(含内港船舶吞吐量),进出口船舶吨位位列世界第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港加速发展,2005年货物吞吐量4.4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2018年,上海市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二。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同年上海港集装箱昼夜吞吐量首破16万TEU(标准箱)创造历史记录。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港务集团负责上海港运营,形成了包括码头物流、航运、陆运、引航、拖带、代理在内的港口服务产业链。至2019年每月运行集装箱航班超过3千班,航运网络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开通西北欧线、地中海线、美西/东线、东南亚线、日本线、波斯湾线、南美线、非洲线、澳洲线、韩国线、中原地区台湾线、远东线。
上海港先后与美国西雅图新奥尔良,日本的大阪横滨市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鹿特丹马赛港,瑞典哥德堡港,新西兰奥克兰港等港口结成了友好港。并于2021年12月23日,被列入2021年可持续发展港口十强名单。2023年,上港集团获评“2020—202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称号。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隋朝初期,上海市地区迎来了第一个市镇——华亭镇,这是上海地区港口形成的重大标志。到了唐朝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华亭由一个市镇升级为县,同时,上海地区的第二个贸易港——青龙镇港也出现了。这个港口位于青龙江与吴淞江的交汇处,也就是现在青浦区县城东北的旧青浦。这是上海港第一次向东移动。
宋代以后每年有来往于日本和新罗的商船进入青龙镇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在上海设置市舶司机构,就是现如今的海关。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华亭县(今松江区县)设置了市舶务。市舶司是我国古代政府管理海上进出境事务、类似现今海关的专职机构,下设分支机构市舶务、市舶场。其主要职能是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收关税、处置舶货、执行禁令等任务。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提举两浙市舶司刘无极,提出关于外商船舶可以直接在青龙镇港靠泊并抽税博买,而不必再航入华亭镇。在1264年至1265年左右的宋景定末期至咸淳初年,上海已从一个普通城镇转变为正式的城镇。同时,市舶提举分司也被设置在上海市,这标志着上海地区第三个贸易港——上海镇港的诞生。这一发展为后来的近代和现代上海港奠定了基础。元十四年(1277年)先后在泉州市庆元县宁波市)、上海、澉浦镇(海盐)、广州市温州市杭州市设立了全国七大著名市舶司。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上海市舶官王楠向政府提出“藩货双抽、土货单抽”税收政策,政府批准实施。
明朝初期太湖流域水灾成患,1403年朱棣下令疏浚,1404年共开掘大黄浦、范家浜12000丈,形成了一条由大黄浦、范家浜、南跄浦所组成的新河道——黄浦江。黄浦江新航道宽阔带动了地区发展,但上海市港因长时期地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却越发衰落。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政策。1685年首次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出现以及海关制度确立,结束了一千余年的市舶司管理制度。借助以上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日益繁荣,尤其沙船业发达,上海港得以发展。从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上海港从一个区域口岸发展成为名列前茅的枢纽大港。
上海开埠
1842年6月,英军集中兵员10000多人,船舰70余艘,全力进犯长江口,上海县城被英军占领。同年8月6日,英国军舰进逼南京江南,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使英国在上海港获得许多特权。上海成为“五口通商”之一。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半殖民地海关开始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58年《海关税则》,使中国进一步丧失关税自主权,洋泾浜(现今延安东路外滩)北岸盘验所(对外国籍船舶的监管和征税)设立,标志着上海正式对外开埠。1853年,上海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港口,东南亚的第二大港。从1905年起,上海港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黄浦江航道整治工程。从1905年起,上海港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黄浦江航道整治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上海港已建有万吨级钢筋混凝土码头,部分码头和仓库安装了起重机械。1931年上海港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达1398万吨(含内港船舶吞吐量),进出口船舶吨位名列世界第七位。1937年的淞沪会战后,日本逐渐控制了上海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完全沦陷,之后远东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从上海转移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港的地位逐渐被香港取代。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港港口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港口不断衰退,194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只有194万吨。
近期发展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从这一天起,海关主权、港口主权回到人民手中。上海港经过三年恢复,生产迅速发展,195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60万吨,比1949年增长近2倍。1963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575万吨,相当于1949年的14倍。上海港在1970年代开始进行集装箱货运的尝试。1973年至1978年,上海港新建与改建24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9个)占全港泊位的近四分之一。197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955万吨,比1931年历史最高记录增长5.5倍以上。1990年开始,随着中国和上海的经济快速发展,上海港的货运量也不断提升。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809万TEU,居世界第三位。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同年上海港集装箱昼夜吞吐量首破16万TEU(标准箱)创造历史记录。
地理环境
位置环境
上海港位于31°14N,121°29E(上海海关大楼钟楼旗杆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也是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上海港濒江临海,河川交织,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是上海港的腹地。其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等省和重庆市。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和海运条件优越。上海港范围水域包括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水域、黄浦江水域、洋山港区水域,以及长江口外的长江口锚地水域、绿华山南锚地水域,截至2005年水域面积3620.2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水域3580平方公里;黄浦江水域33平方公里,港区陆域7.2平方公里。
水文气象
水文
上海港位于长江口和黄浦江,属于非正规半日潮。吴淞口黄浦江的水位特征包括最高高潮位5.74米,最低高潮位1.12米,最低低潮位-0.25米,最高低潮位3.33米,最大潮差4.48米,最小潮差0.02米,平均潮差2.31米(以吴淞零点为基准)。黄浦江的涨落潮呈现往复流,弯道附近水流较急。在大汛期间,涨潮流速为1.34米/秒,落潮流速为1.1米/秒;在小汛时,涨潮流速为0.67米/秒,落潮流速为0.93米/秒,最大涨潮流速为1.81米/秒,最大落潮流速为1.51米/秒。
风况
根据历年数据,长江口附近水域的季节性风向变化明显。春季平均常风向为SE-SEE,频率为25%;夏季平均常风向为S-SE,频率为51%;秋季平均常风向为NNE-NE,频率为28%;冬季平均常风向为N-NW,频率为49%。此外,该地区强风向为东北风,且台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持续时间最长可达3天,最大风速达到43.9ms。长江口附近水域的大风日数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且风速较大。从10月到次年2月是全年大风最多的时期,冷空气南下常常引发这种天气现象。北风或西北风是常见的风向。长江口附近及上海港在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受到寒潮活动的威胁。大多数年份的寒潮出现在11月下旬,但最早可追溯到10月27日,最晚则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和4月上旬。每年寒潮侵袭的次数存在较大差异,最多可达8次,平均每年有4.2次。秋季的寒潮多出现在每月下旬,初冬则多在1日至5日、11日至15日和26日至31日之间出现,深冬则多出现在上、中旬,春季的寒潮则多出现在上旬。
波浪
春季,气旋和反气旋活动频繁,导致风向不稳定,浪向分布缺乏规律性。夏季,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盛行偏南风浪。秋季是季风转换的季节,浪向分布较为混乱。冬季,我国偏北季风最为强劲,因此盛行偏北风浪。
长江口及附近地区的雾主要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不同月份的雾日数不同。3月至5月是雾最多的季节,其中4月最多,2月和6月次之,8月几乎没有雾。雾的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4月和5月曾出现过连续8天的雾。在2月至4月潮水初涨后,经常会产生浓雾,秋冬季也经常受到陆地漂来的辐射雾的影响,导致船舶不能及时进出港。
能见度
长江口附近海区的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公里(5.4海里)的年平均日数约为212.4天,占总数的61%。尤其在8至10月期间,能见度保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能见度在1至4公里(0.54至2.16海里)的年平均天数为121.5天,约占35%。
气温
年平均温度在15.2℃~16.1℃。7月和8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在26.9℃-27.9℃,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0.2℃。
降水雷暴
每年三月到十月都可能发生雷暴,其中七月到九月最多,月平均有五到十天的雷暴天气。四到六月次之,月平均约有一天。初次雷暴一般发生在三月,最后一次雷暴一般发生在九月或十月初。雷暴的持续时间不长,短的可能只有几分钟,多数不超过三小时,四小时以上的情况很少。在盛夏和初秋,多出现与锋面和热力相结合的热雷暴。雷暴来临时,常伴有突发性强风和暴雨,阵风可达十二级,容易造成灾害。晚春和初秋,雷雨云发展强盛时,局部地区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地区的降水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雨量在季节性上有着显著的变化,雨季和旱季分明;二是雨期相对集中,各有其特点,例如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三是地区间存在差异,北部的降水量比南部少,南部则更多;四是年平均降水量在976~1087mm之间,历史记录显示年降水量最多可达1728.7mm,最少为606.1mm;五是年降雨日数在125~135天之间,最多可达167天,最少为94天;六是春季和夏季的降雨日数较多,秋季和冬季的降雨日数较少;七是最长的连续降雨日数为21天,最长的连续无雨日数为49天。
硬件配套
船械仓储
上海港务局具备全面的设施条件。各类装卸机械设备共计3256台,包括578台起重机械、660台输送机械和980台搬运机械。此外,沪港合营的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拥有204台搬运和专用机械。港作船舶方面,上海港务局共有373艘,其中包括18艘交通船、4艘引航船、11艘供应船、7艘消防船、5艘清洁船和14艘带缆船。此外,还拥有39.4万平方米的仓库面积和5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以及17.7万平方米的堆场面积。
助航设备
上海港的视觉航标系统主要由灯浮标、灯桩、灯船和灯塔组成。在重要的航路点上,会设置灯塔或灯船来引导船只。每一条航道上,都有灯柱和灯浮标等设施。吴淞镇口灯塔是进出黄浦江水域的重要导航标志,黄浦江航路上的助航标志配有符合航行需求的灯浮标。同时在长江口建有DGPS基准台,船舶在该水域可收到大戢山DGPS、蒿枝港DGPS基准台发布的全球卫星定位差分信息,提供精度在5m以内的定位功能。在重要航路点上配置了23台雷达应答器供船舶导航、定位,满足航行安全需要。在吴淞、吴淞口、崇明区横沙岛长兴镇鸡骨礁和吴淞海事处设有七个VTS台站,负责长江口水域的交通管制。此外,芦潮港镇、大山、大洋山、小洋山、小衢山岛、下三星和洋山海事处还设有七个VTS台站,对上海洋山深水港及附近水域进行交通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建立了覆盖整个长江口水域的AS网络,包括吴淞、崇明、横沙、余山、大戢山和花鸟山岸基站,以及设在浦东新区东塘路150号的上海航标处。该网络还与江苏段五站一辖区中心和东海沿海AS骨干岸基网络系统相连。长江口航标遥测逼控系统向安装了AS船载设备的船舶发布助航、航行管理信息。
航道泊位
长江沿岸及黄浦江各港区码头的通海航道由三个航道组成,分别是长江上海段主航道、辅助航道和小型船舶航道。主航道包括长江口深水航道、外高桥航道、宝山航道、宝山北航道和宝山南航道。辅助航道包括南槽航道下段和南槽航道上段。小型船舶航道3包括南支航道、外高桥沿岸航道、宝山支航道、宝山南航道南侧航道和主航道北侧航道。
资料来源(截至2005年)
上海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20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4个:码头线总长为87.6km。
资料来源(截至2005年)
运营情况
业务主营
上海港现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负责运营,集团主要业务包括: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港口物流,港口服务。
具体包括装卸、仓储、物流、船舶拖带、引航、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海铁联运、中转服务以及水路客运服务等。港口主要经营的货类为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石油及其制品、钢材、矿建材料、机械设备等。至2019年每月运行集装箱航班超过3千班,航运网络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上海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开通西北欧线、地中海线、美西/东线、东南亚线、日本线、波斯湾线、南美线、非洲线、澳洲线、韩国线、中国台湾线、远东线。
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
2018年,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43.51亿吨,在全球排名第一。而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上海港位列第二。到了2022年5月26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我国的物流保通保畅情况良好,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5.3%。2022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4730万TEU,连续第十三年获得全球第一。同时,该年上海港集装箱昼夜吞吐量首次突破16万TEU,创下了历史记录。
资料来源
交通相关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经济腹地广阔。这个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除了直接腹地,上海港的间接腹地还包括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和江西等省份。这些地区生成的集装箱为上海港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箱源。上海港的集疏运条件优越,已经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
资料来源
友好港口
数据来源
主要荣誉
资料来源
相关评价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上海港洋山自动化码头拥抱世界。
2022年6月李克强研考时指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占比很高,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通道,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责任重大。”
2023年2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打造全球港口新标杆 展现大国大港新气象。
参考资料
上海港口、上海海关发展简史(张耀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3
集团简介.上港集团.2023-08-13
重要航线.上港集团官网.2023-08-13
集团简介.上港集团.2023-08-13
大事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上海开埠
近期发展
地理环境
位置环境
水文气象
水文
风况
波浪
能见度
气温
降水雷暴
硬件配套
船械仓储
助航设备
航道泊位
运营情况
业务主营
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
交通相关
友好港口
主要荣誉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