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成都
市辖区,地处成都市西南郊。位于东经103°47′~104°15′、北纬30°13′~30°40′之间,东连
龙泉驿区、
简阳市,西邻
新津区、
崇州市,南接
仁寿县、
彭山区,北靠
温江区、
青羊区、
武侯区、
锦江区。管辖区面积46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双流区常住人口150.31万人,
户籍人口75.54万人。下辖5个街道、4个镇。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
双流区位于
龙泉山脉中段西侧,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分布有坝区、丘区和绵延起伏的浅丘台地。双流区境内海拔423~988.1米,主要有龙泉山、
牧马山两大山脉。双流区属
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秋季短,夏冬季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双流区所在地区古称广都。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
隋炀帝讳,借左思《
蜀都赋》中“带
二江之双流”,改称双流,属
蜀郡;1929年,双流县直属
四川省省辖;1976年,双流县划归
成都市管辖;2015年12月,双流县撤县设区获批;2016年3月1日,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
双流区成都市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主阵地”、西部(成都)科学城“主战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是该区的三大主导产业。2023年,双流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197.47亿元。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6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3.6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9.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1.2:67.6。
双流区有区级及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分别是
黄龙溪镇、成都海滨城景区;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2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2022年,双流荣获全市“促进招商引智优化
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区。2023年,双流获评省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成功创建第十二届省双拥模范区。
地名由来
双流古称广都。古
杜宇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为治所。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秦灭蜀,双流地属蜀郡。西汉
刘彻元朔二年(前127),置广都县,属蜀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东汉永平元年(58)复名广都县。蜀汉时期,广都县隶属关系不变。东晋永和八年(352),以蜀之流人置宁蜀郡(侨郡),广都县改属宁蜀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废宁蜀郡,广都县仍属蜀郡。隋仁寿元年(601),避太子
隋炀帝讳,借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改称双流,属蜀郡。
历史沿革
古蜀时期至隋朝
双流区古称广都,始建于公元前316年。古
杜宇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
广都为治所。
秦惠文王时(前316年),秦灭蜀,双流地属
蜀郡。
西汉刘彻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属蜀郡。隋
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双流,属蜀郡。
唐宋时期
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
成都府。
北宋时期,双流县、广都县仍属成都府。
南宋时期,隶属关系不变。
元明清时期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部分区域划入双流县。至元十二年(1275年),双流县属成都路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隶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布政使司。
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
华阳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双流县,隶属关系不变。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
新津区(曾一度用名“新双县”)。
雍正八年(1730年),双流县复置,属
成都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双流县属西川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双流县直属四川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双流县属
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四川省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在行署区之下设
专区,双流县隶属
川西行署区温江专区。1950年1月,双流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川西行署区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撤销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双流县属四川省温江专区所辖。1959年,双流县与
华阳县合署办公,同年7月,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
温江区。上世纪60年代,双流县共3个区、15个公社、2个镇。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华阳县三镇十八公社并入双流县。1976年,
仁寿县籍田区划入双流县。同年,双流县划归
成都市管辖。1982年,双流县政区分为城关片15个乡镇,中兴区(华阳)9个乡镇,太平区6乡,永安区6乡,籍田区10乡。1996年,省政府调整
武侯区和双流县部分
行政区划,将双流县通江镇所辖5个村划归金花镇管辖,并入武侯区。通江镇所辖其余10个村划到武侯区
机投镇。
2004年6月,双流并村并组建社区工作完成。通过调整,26个镇原有村(含社区)501个,撤并为267个。原有村(居)民小组4003个,撤并为2094个。2010年,
中和街道辖区整体纳入成都高新区范围,至此,原双流的中和街道成为高新区的一部分。2013年12月,双流县新兴、万安、白沙、兴隆、
合江县、太平、永兴、三星、大林、煎茶、籍田11镇,剑南大道南段、元华路以东的
华阳街道区域及正兴镇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事务正式由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接管。次年1月,双流县在华阳街道区域内增设协和街道办事处,辖剑南大道以西华阳街道和正兴镇段总面积约14.5平方千米的区域。至此,新双流直接管理的面积为466平方千米。
2015年12月,双流县撤县设区获批。2016年3月1日,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双流区的行政区域。2019年12月,双流区
怡心街道由原协和街道和原公兴街道部分
区域整合成立。同年,行政划区调整后,双流区实际管辖4个镇,5个街道。
地理
位置境域
双流区地处
成都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47′~104°15′、北纬30°13′~30°40′之间;东连
龙泉驿区、
简阳市,南接
仁寿县、
彭山区,西邻
新津区、
崇州市,北靠
温江区、
青羊区、
武侯区、
锦江区;区政府驻东升街道,距成都市主城区10千米。2023年,双流区管辖面积466平方千米。全域双流面积1067平方千米。
气候
双流区属
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秋季短,夏冬季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双流区年平均气温为16.3℃,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4.6℃;年平均降水量为855.8毫米;年平均
相对湿度83%;年平均无霜期289天;年日照957.6小时;年平均风速1.2米∕秒,
盛行风为NNE(北东北)风;年平均蒸发量907.5毫米;年
雷暴日数26.3天。双流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高温、大雾、雷暴、大风、
寒潮、低温、干旱、冰雹。2022年,双流区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气温18.2℃,年总降水量807.2毫米。
地质
双流区位于
龙泉山脉中段西侧,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系
四川省沉降带
成都市断陷的东南边缘地带,其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
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组成。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分布有坝区、丘区和绵延起伏的浅丘台地。境内第四系较为发育,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地层厚度变化大,由西北向东南厚度变薄,由40多米变为几米,为河相冲——洪积、冰水堆积而成。白垩系主要分布于东部龙泉山
背斜西侧及
正兴街道背斜两侧。上部多遭剥蚀而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因此出露较为零星,总厚度大于319米。侏罗系分布于
龙泉山脉背斜及苏码头背斜地区,总厚度大于1428米。
地形地貌
双流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西侧,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分布有坝区、丘区和绵延起伏的浅丘台地。双流区境内海拔423~988.1米,主要有龙泉山、牧马山两大山脉。龙泉山源起德阳市罗江区瓦店乡青龙羌峡,是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狭长褶皱构造低山,长210千米,宽10~18千米。龙泉山从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入境内,经太平、永兴、籍田等街道入仁寿县。牧马山源起东升街道,山脉经东升、西航港、黄甲、黄水、怡兴、永安、黄龙溪等镇(街道),绵延入新津区至彭山市双河口止,长35千米,宽11千米,山脉走向由西北至东南,山势平缓微倾。双流区境内河流属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近于由北东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117.65千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双流区境内河流属
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近于由北东向南西。境内主要有
金马河、
杨柳河、白河等9条河流流域、47条河渠其中
江安河、鹿溪河、老南干等17条河渠汇入锦江。锦江从
永安镇毛家湾进入双流区境内,流经永安镇和
黄龙溪镇,于黄龙溪镇夏家沱出境,双流区境内全长20.9千米,河流总长117.65千米,平均河宽150米。
金马河
金马河古称邾江,又名皂江、正南江。现为岷江的排洪河道,从都江堰鱼嘴起流经
都江堰市、
温江区、
崇州市、双流至新津大桥下汇入岷江,全长81.32千米,平均比降3.44‰。区境内全长13.95千米,集雨面积为8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10.6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度525米,最宽处(天星渡)717米,最窄处(
金桥镇)293米,平均比降为2.68‰,于
黄水镇崔家林入
新津区。
锦江
2005年,府河段从
金牛区洞子口至双流区
黄龙溪镇与
眉山市彭山区府河乡交界处,长约82.4千米,更名为锦江。锦江平均比降1‰。锦江双流区段流长49千米,集雨面积969平方16千米,河床宽99米~265米,平均比降0.88‰,多年平均流量82立方米/秒。
杨柳河
杨柳河属排、灌兼用河道,位于
金马河、
江安河之间,1976年~1978年,
温江区对杨柳河彻底改造。改造后的杨柳河于今金马村起水,在温江区流程23.5千米,占地面积24.5公顷,河道断面宽2米~16米,平均比降1‰,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2立方米/秒,正常输水可保持26个流量,最大排洪量160立方米/秒。河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流长16.5千米,主要排泄
地下水和区间降雨;下段从游家磨至金马镇新春村(2005年3月原新桥村并入新春村),流长7千米,排灌兼备。
江安河
江安河属
都江堰市内江灌溉干渠之一,主要担负灌溉输水任务,自
四川省省
成都市市温江区
寿安镇东岳村界牌入境,区境内流程40.71千米,占地面积67.2公顷,河道断面宽21米~59米,平均比降2.87‰;进水口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排洪能力80立方米/秒;1970年~1971年渠改后,共建支渠4条,总长71.23千米,各支、斗渠全面配套,灌溉面积9149.2公顷,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55.1%;1986年~2005年,
江安河平均流量为30.55立方米/秒,平均水量9.63亿立方米,河流灌溉配水比例为32.88%;丰水年和中水年来水量比需水量略多,枯水年则比正常需水量少263.1万立方米。
白河
白河,古称色水,源出九江龙池寺前的古井,后与天生、南岳两堰余水汇集成河,于陶家渡汇入杨柳河,全长18.3千米,集雨面积73平方千米,宽3~14米,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5立方米/秒。
鹿溪河
鹿溪河又名鹿溪水、芦溪河,发源于
龙泉山脉中段西麓,于航空港入区境,在黄龙溪入锦江。区境段长52.3千米,平均比降2.5‰,河床最宽30米,最窄4米,多年平16均年径流总量0.62亿立方米。
水利
建国后,双流大兴水利,先后建成东风渠老南干,新老干及牧马山干渠,将
都江堰灌区扩展到
丘陵区。建成4座小(一)型水库、29座小(二)型水库以及
牧马山五大电灌站,形成以都江堰引水工程为骨干,引水,蓄水,提水相结合的灌溉系统。1990年以来,对平坝区渠道进行三面光衬砌,集中改造中低产田,建设节水小区,平坝区70%以上渠道已成节水型渠道。随后,共打井挖泉1691口,建蓄水池701个,集中供水站152处,敷设管道425千米,解决了3.65万人,3.7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土壤
双流区主要土壤类型有
水稻土、冲积土、黄壤土、紫色土,共4种,冲积性水稻土、紫色性水稻土、黄壤性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6个亚类,21个土属,44个土种。其中以水稻土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78.62%,分布于全区各乡镇,PH值在5.5~8.5的变幅内,大于8.5的微咸性土壤仅占1.89%,基本适宜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生长要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双流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整体地形北低南高,
坡度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黄龙溪南部区域。全区小于2°的区域占69.74%,2°-6°区域占13.74%,6°-15°占12.45%,15°-25°占3.14%,大于25°仅占0.93%。全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虽然黄龙溪南部部分区域坡度较大,但局部地形起伏度不大,全区土壤多为沙壤土,粉砂含量较低,在27%-38%之间,农业耕作条件优良。
水资源
双流区属都江堰灌区。地表水资源分为东风渠片区、府河片区、江安河片区、金马河片区。整体上全区北部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资源利用条件较好。整体上城镇指向、农业指向水资源丰度较为丰富。
光热资源
双流区多年平均蒸散量为477毫米-480毫米,活动积温在56254℃—58714℃之间,农业生产指向根据双评价指南分为较好(5800℃~7600℃)、一般(4000℃~5800℃)两个等级。整体上双流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农业种植。
矿产资源
双流区矿产资源有4类13种。非金属原料矿有
钙芒硝、
石膏、
膨润土、水泥配料
页岩、陶瓷
黏土、泥炭、砖瓦用页岩;重金属矿有
沙金;
建筑材料有建筑用石料(
砂岩)、砂石、砖瓦用黏土;还有
地下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具有一定资源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种有砖瓦用页岩、钙芒硝、膨润土、水泥配料页岩、饮用天然矿泉水5种。
生物多样性
2019年~2023年双流区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表1),双流区累计记录高等植物632种、兽类24种、鸟类156种、
两栖动物8种、
爬行纲14种、鱼类56种、昆虫353种;累计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全部为鸟类);另有外来入侵生物44种,包括爬行类2种,两栖类1种,
腹足纲1种,昆虫3种,植物37种。
自然灾害
双流区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一般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危险点主要分布在双流区
黄龙溪镇、
永安镇等区域。2020年8月16日,整个
成都市地区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双流
江安河石井段3处漫堤,103人转移安置。位于锦江下游的黄龙溪古镇受上游来水影响,镇域内锦江和鹿溪河水位超出
警戒水位,部分低洼地段出现内涝现象,黄龙溪镇启动防汛二级响应,对少数群众进行转移。
行政划区
截至2024年,双流区管辖5个街道、4个镇。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双流区
户籍人口75.54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64.94万人,乡村人口10.60万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11975人,死亡人口408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100%。常住人口150.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36万人。全域双流常住人口279.37万人,城镇化率81.0%。
民族
双流区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民族35个,共计6156人,人口占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蒙古族481人(占0.17%)、回族5460人(占1.9%)、藏族35人(占0.01%),其余民族占比较小。
方言
双流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
岷江小片,是西南官话的入声独立区,其中的西航港方言兼具“湖广话”和“南路话”特色,处于二者的交界地带。双流方言又可以分为三个方言区,以
东升街道为中心的城关片区(包括东升、
彭镇、
黄甲街道、九江、黄水、胜利、金桥),其基本音韵和词汇规律接近
大邑县、
新津区、
彭山区、
崇州市等县;沿府河区域(包括西航港、协和、公兴、永安、黄龙溪黄佛),其基本音韵和词汇规律接近成都方言;而黄龙溪回水的基本音韵和词汇规律更接近
简阳市方言。
宗教信仰
经济
综述
全域双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3年,全域双流(面积1067平方千米)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205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一产业增加值32.53亿元,增长2.0%;二产业增加值507.92亿元,增长4.2%;三产业增加值1510.22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24.8∶73.6。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8亿元,增长10.2%。常住人口279.37万人,城镇化率81.0%。
新双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3年,新双流(面积466平方千米)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19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一产业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2.4%;二产业增加值373.66亿元,增长0.1%;三产业增加值809.1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1.2∶67.6。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0.8%;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61亿元,增长9.3%。全口径财政收入301.02亿元,增长2.3%,其中,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102.35亿元,增长6.9%,地方税收收入83.36亿元,增长1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常住人口150.31万人,城镇化率79.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79720元,增长5.5%。
第一产业
2023年,双流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4.68亿元,增长2.4%。粮食产量3.98万吨,增长2.0%;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5万亩,下降6.3%;生猪出栏1.62万头,下降7.0%;家禽出栏95.87万只,下降21.0%。双流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整治耕地撂荒,腾退低效果木6000余亩;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绿色生产新技术,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第二产业
2023年,双流区实现
工业增加值339.98亿元,增长1.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4.5亿元,利税总额56.3亿元,利润总额32.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
总产值1791.84亿元。其中,绿色能源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21亿元,生物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产值63.7亿元,航空制造与维修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0.2亿元。全区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5家。
2023年,双流区拥有资质以上
建筑施工企业86家,其中总承包企业60家。全年全区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4%。
2023年,双流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商品房销售面积16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43.1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211.9亿元。
第三产业
2023年,双流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03.7亿元,下降4.8%;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家,落户双流的世界500强企业达43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到位2223万美元,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1家。
2023年,双流区实现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9.71亿元,增长19.0%。
2023年,双流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5亿元,增长6.9%,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8.5%;地方税收收入83.36亿元,增长11.5%。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301.02亿元,增长2.3%,其中全口径税收收入164.09亿元,增长27.2%;全口径财政总支出310.2亿元,其中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145.9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47.39亿元,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32.7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75.58亿元,增长19.5%。
经济功能区
成都芯谷
成都芯谷项目位于
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
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是中国电子布局
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
桥头堡。项目遵循“产城融合、科创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共生”的规划发展理念,由成都芯谷公司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四统一原则进行整体打造。
成都芯谷2016年起步,依托中国电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物院等产业龙头打造人城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37.6平方千米,获批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获评中国集成电路
高质量发展优秀园区、2022
四川省十大产业园区、成都软件20年影响力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成都芯谷现已落地项目35个,协议总投资327.3亿元,引进
华大九天、澜至电子、成都华微、中国网安等重点企业,落地中国信通院成渝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四川分院、中科微电子产业技术西南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构建起产业创新服务生态。现有“四上”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建成科技创新平台20个、产业技术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2个。2023年产业规模达74.7亿元。
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
四川省双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规划面积54.9平方千米,是四川首批省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级天府新区、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国家
临空经济示范区重要承载地。经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园区积累了深厚的工业基础,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38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
规模以上企业288家。经开区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绿色低碳主导产业,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相适应的产业基础,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82亿元、税收32亿元,为全区工业贡献达94%,是双流区工业经济主阵地。累计建成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155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72个。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成都新能源产业
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发展基地,首批
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等9个省级试点示范基地。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2016年3月,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合作协议,管委会+专业公司+业界共治,启动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生物城位于
成都市西南,北至
正公路、生物城北路,南至生物城南路,西临区界西路,东至锦江,规划面积约44平方千米。生物城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倡导“知识+艺术+健康”的城市氛围,开门见花园、推窗见绿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建成道路46千米,初步形成“两纵三横”的路网骨架体系。
截至2024年,已累计落户高能级跨国优势企业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高端健康服务项目超300个,总投资1200亿元,培育推动6家企业成功上市。聚集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园区已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16000余人,聚集在研药械品种190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48个,构筑起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融入全球的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双流区普通高考(包括职教)参考人数9742人,全区拥有普通中学5所、职业高中8所,在校学生2.75万人;小学25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特教校1所,在校学生12.24万人;幼儿园182所,在园幼儿5.4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29.9%。
科技事业
2023年,双流区区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94家。截止2023年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营业收入1509.5亿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9.29亿元;全区建有各级创新平台239个,其中,国家级35个、省级107个、市级97个。全区专利授权4886件,其中发明专利1613件;截至2023年12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156件。
文体事业
2023年末,双流区区有
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8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万册、纸质中文报纸120种、期刊500种,电子图书80万册、电子期刊3000种;全区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站)12个,网吧133家,歌舞娱乐场所71家。2023年,40场“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08场“百姓大舞台”、5238场公益电影、204场线上线下图书馆公益活动、57场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活动、481场次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和120场次青少年竞赛与培训,让200余万人次群众受益。
医疗事业
2023年,双流区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07家,其中医院9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3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其他卫生机构6家。拥有床位数7087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937人,执业(助理)医师5761人。双流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死亡漏报率为0;婴儿死亡率1.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8‰。
人居环境
2023年末,双流全区城市道路长710.08千米,道路面积1806.46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232.9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6122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2810公顷,公园15个,公园面积620万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1天,优良比例75.9%。
社会保障
2023年,双流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6.9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参保7.42万人,基本养老参保率达93%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4.71万人,参保登记率达99.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7%。2023年,全区累计救助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257人次,发放低保金779.64万元;累计救助城市低保21276人次,发放低保金1692.79万元,救助率达100%。医疗住院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99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59.44万元,其中城市医疗累计救助34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7.55万元;农村医疗累计救助365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51.88万元,救助率达100%。
交通
综述
2023年,双流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9.71亿元,增长19.0%。全区公路通行里程657.05千米(不含高速),农村桥梁总计199座(含乡道、村道,不含县级以上公路桥梁),全区火车站总计6个。飞机起降架次208710架、增长30.6%,航空货邮吞吐量52.65万吨、下降0.6%,航空旅客吞吐量3013.81万人次、增长69.1%。
公路
截至2023年,双流区实施
农村公路“白+黑”建设项目,完成了对
黄水镇、
彭镇、
黄龙溪镇、九江街道等4个镇32条道路的改造,全长4.547千米。全区公路通行里程657.05千米(不含高速),农村桥梁总计199座(含乡道、村道,不含县级以上公路桥梁)。长途客运站4个:黄龙溪旅游客运中心、黄甲客运站、双流客运中心站、成都西航港客运中心。
铁路
双流西站(shuangliuxi station)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双流区黄水镇南寿街。隶属于
成都铁路局管辖。2016年,
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双流西站正式开通客运服务。2023年7月12日,DJ882次4时32分从昆明洛羊镇站、DJ881次4时40分从成都双流西站双向始发对开,标志着利用整列动车组开展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工作正式实施。8月,双流西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双流机场站(Shuangliujichang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境内,隶属于
成都铁路局,是
成贵高速铁路上的一个客运站,也是集合机场、地铁、口岸的重要枢纽。2008年12月30日,
成绵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线路途经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并设双流机场站。2014年12月20日,双流机场站随成贵高速铁路的开通而投入运营。
双流北站,是
成蒲铁路拟设站点之一。成蒲快速铁路全线设
成都西站、双流北站、
温江站、
羊马站、
崇州站、
隆兴站、
大邑站、
王泗镇站、
邛崃站、
西来站、
蒲江站、
朝阳湖站等12个车站。
轨道交通
双流区内有
城市轨道交通:
成都地铁3号线、
成都地铁10号线、
成都地铁8号线二期、
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
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等。2024年4月,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已基本进入站后施工阶段。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
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终点为龙泉站,全线呈西南~东北走向,横跨双流区、高新区、
锦江区、
龙泉驿区。线路全长约28千米,设车站24座(均为
地下站)、高碑坝车辆段一处。
航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Chengdu 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CTU,ICAO:ZUUU),位于
成都远洋太古里双流区与
武侯区交界处,
东北地区距成都市中心约16千米,为4F级
中国国航枢纽,是
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中原地区内陆地区的航空枢纽和客货集散地。现有民航西南管理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公司、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民航和口岸单位驻扎。有高速公路与市区相通。2021年,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011.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双流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30.09万架次,货邮吞吐量62.8万吨,顺利实现第34个安全年。2022年,“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正式投入试运营,将机场的航空服务及功能首次延伸到景区。
人文
综述
从
蚕丛教民农桑到诸葛亮屯兵牧马,再到槐轩文化和百年老茶馆的人间烟火,双流厚重的历史让人耳目一新。截至2024年,双流区拥有火龙灯舞等18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龙溪镇、海滨城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双流区现有
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纪念场所等不可移动文物11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参考资料:
双流金华庵
双流金华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洞街63号,西靠岩头山,东距府河50米。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八年(1787-1793年)重建,部分建筑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一年(1929-1932年)重建,1951年改为仓库堆放粮食,1984年退还给宗教人士并维修,保持原有建筑风貌,2006年12月公布为
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大院
唐家大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黄龙溪镇黄龙社区鱼鳅巷1号,紧邻原黄龙溪小学。当地又称“唐家烧酒坊”,“唐家烧酒坊”是黄龙溪的老字号。始建于
清代,为清初移民
唐姓人家建造,约有300年的历史,总体布局呈“日”字型建造格局,故而俗称“骑马庭”,现已十分少见。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
砖雕门窗。大院呈“前店后坊”的传统格局。邻街为三
开间铺面,面阔3间10.18米,进深1间4米,通高5.65米;正堂宽3.45米,进深5.7米,通高7.4米;厢房宽4.5米,进深6.5米,通高6.7米;前店与正堂之间为狭长形天井。正堂后偏右为
白酒作坊区,作坊面阔4柱12.18米,进深6柱10.53米,通高5.3米;作坊区前右侧有深水古井一眼,条石彻成。2006年12月公布为
成都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寺遗址
镇江寺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黄龙溪镇黄龙社区正街91号,东距锦江30米。
镇江寺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依锦江王爷坎而建,原为“镇江王爷庙”,是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历经多次维修,损毁年代不详。现遗址上为现代重建的
镇江寺,2006年12月公布为第四批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对外开放。现代重建的镇江寺
坐北朝南,总体平面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960平方米。镇江寺遗址对研究
清代成都市地区佛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双流区拥有火龙灯舞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黄龙溪“火龙灯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江河号子、腌卤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双流麻辣豆腐制作技艺、李氏风湿骨痛膏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
黄龙溪火龙灯舞
黄龙溪镇“烧火龙”源于
东汉,盛于
南宋,世代相传,是古老“龙灯会”中的一项盛事。“龙灯会”中的烧火龙活动从正月初二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当天到达高潮。是日,由宫灯、排灯在前引导
开路,后跟乐队和龙宝,最后是火龙出场。家家户户则备好烟花爆竹,待龙灯临门,将烟花射向舞动的龙身。霎时,爆竹声声、响声连天,烟花四起、绚烂夺目,龙舞和烟花交相辉映,煞是壮观。黄龙溪火龙灯舞于2006年入选
成都市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江河号子(府河号)
府河号子又称锦江号子、黄龙溪号子,是
成都平原的船工在拉纤时用以协调动作、鼓舞士气、抒发感情的民间演唱形式。曾流传于府河、
锦江区以及川西平原各江河流域,目前仅存于双流县
黄龙溪镇。演唱方式为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的合唱形式。领唱部分歌词除劳动号令、呼号以外,内容多为船工生活、水文概况、沿江景致、风土人情及民间传说等,颇具知识性。
习俗
打更
黄龙溪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赶场
旧时黄龙溪逢周一、四、七赶场,现为逢双。每到三、六、十赶场头一天,大街小巷,商铺里外,人满为患,都是前来做买卖的。古镇旧时的传统经营行业,一般有锅厂、行栈、盐栈、
钱庄、当铺、银匠、铜匠、铁匠铺、染坊、酌房、醋园,吊案肉摊,饭店旅栈、茶坊酒肆、日杂百货、中药铺、纸火铺、纸扎铺、榨油坊、剃头铺、大烟馆。赶场天,
禹王庙、王爷庙一类的公共场地设斗市(米粮市场),交易量最为大宗,其次为油行。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因而在节前,双流人有“
扫墓”的礼俗。清明时节,很多双流人还保留着吃青团的食俗。做青团要到田头路边去采
艾草叶、小麦叶,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也日益淡化,但它那黏黏糯糯的,入口即溶的口感却依旧受到人们的喜爱。
饮食
千年广都府,潮流烟火气,美食是全世界共通的语音,成都双流孕育出特有的美食文化。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以“寻味双流”为主题,以视频形式展示
白家高记肥肠粉、彭镇观音阁老茶馆、
双流老妈兔头三个点位的美食、好茶。品尝之余,人们可以感受到双流的精神内涵和民俗风情,从而领略
巴蜀文化之韵。
双流老妈兔头
20世纪90年代,双流县东升镇的史佳如有一手
卤菜好技艺,她经营着一家
麻辣烫小店,因孩子爱吃兔头,便时常在麻辣烫小火锅烹制兔头给子女吃。久而久之,麻辣鲜香的兔头吸引了许多“好吃嘴”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宵夜时选择“啃兔儿脑壳”。于是史佳如扩大了小店的规模,专卖兔头等特色小吃。食客们亲切地称她为“老妈”,“
双流老妈兔头”的名声也就渐渐传开了。2020年,腌卤传统制作技艺(双流老妈兔头卤制技艺)被列入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白家高记肥肠粉
双流区白家高记肥肠粉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蓉城南郊二十余里的白家,由于地理环境优越,逐渐发展成一个商贩云集、热闹非凡的
集镇。高家
曾祖父高和超在民间习得制粉技艺后,看准集镇的经商优势,就在场上绿荫掩映的古桥头开锅设灶,卖起了
肥肠粉。雪白色的红薯粉,从漏勺注入锅中,淀粉预热迅速膨胀,凝固成一根根晶莹透亮的
粉条,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这也是百年工艺的传承。后又独创了帽结子肥肠,把制粉技艺发挥至极。在历经了五代人的传承和苦心经营下,高家祖传之秘方得到发扬光大,制粉技艺日臻完美。2022年被双流区人民政府评定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特产
双流冬草莓
双流冬草莓,因春节前上市而得名,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流冬草莓”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流冬草莓”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从2008年开始,双流草莓种植开始进入“有机时代”,当年9月荣获农业部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0年以6.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农产品百强。
双流二荆条
二荆条主要在
成都市双流区牧马山区域种植,即成都市双流区
胜利镇、
黄甲街道、
公兴镇、
永安镇等镇,目前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辣椒果形细长,果顶渐细尖,多数果顶呈J型钩状;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面细腻较光滑,皮薄,质地细,辣味适中、香味浓郁,干鲜兼用,宜于加工;富含
维生素c、
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红色素、
辣椒碱、
芳香油、钙、磷、铁、抗血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物质。享誉全国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
郫县豆瓣长期使用
二荆条辣椒为原料。
双流柑橘
双流柑橘爱媛橙富含维C35.6mg,橙皮柑378mg,固酸比14.0。果实球形,果顶平,果皮橘黄色;单果重约154g,皮薄,易去皮,可食率约85%;无籽,果肉柔软化渣、多汁,酸甜适口,风味浓。双流柑橘获得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名录。
风景名胜
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景区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总面积50.4平方千米。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2007年5月31日,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公布,黄龙溪古镇入选。同年,黄龙溪古镇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3月,
黄龙溪镇凭借悠久的水文化入选“成都新十景”,成为成都旅游新地标。
成都海滨城景区
成都海滨城景区是由香港蛟龙集团与双流蛟龙港工业园管委会投资兴建,位于双流区
双楠大道88号,面积达27万㎡的AAAA级景区。2016年海滨城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首创“文旅+商业+研学”模式,拥有6大核心业态:浩海立方海洋公园+电影院+真冰场+飞行体验中心+天空渌道+恐龙馆,是集旅游、美食、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一座集旅游、观光、海洋科普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馆。
空港花田
空港花田位于
成都市双流区
牧华路,总面积约12000亩,现已开放体验区约3000亩,项目以“成都第一封面•空港文旅极核”为定位,充分发挥航线下的景观优势,将飞机、花海、旅游休闲相结合,打造成都近郊临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抬头可观飞机、低头可看花海的特色体验,游客可感受飞机从头顶低空掠过的震撼,捕捉花海与飞机的奇妙同框。
彭镇老茶馆
彭镇老茶馆座落在川西平原双流彭镇老街上,茶馆是幢平房,占地约二、三百平米,两面临街,前后门口全是长长的木质旧铺板。青砖加木质结构的老茶馆斑驳破旧,木柱木梁灰青小瓦,脱落的
生石灰墙中可见原先打底的竹篱。正中屋檐处一扇天窗和两头的进门处能透进些许自然光线,使屋里显得较为昏暗。茶馆的地面保持着原先的硬土,久而久之已经坑坑点点形成错落不平的纹理。老茶馆现已被列为
成都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双流概况.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18
自然条件.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18
双流概况.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3-19
行政区划.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3-19
双流概括.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2024-07-20
双流概况.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10-01
传统文化游.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6
区划沿革.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3-19
双流荣誉.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自然条件.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18
双流金华庵.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医院概况.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2024-07-19
双流县中医院.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2024-07-19
三县衙门.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唐家大院.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镇江寺遗址.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民风民俗.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双流柑橘.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空港花田.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
人物风采.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