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社村
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下辖村
博社村位于粤东的汕尾陆丰市甲西镇西南部,离甲西镇约5公里,是甲西镇最大的一个村庄,截至2018年全村2586户,总人口1.4万人,截至2020年村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博社村位于陆丰市东南方向,离县城约有五十公里;在甲西镇西南部,它处于瀛江水域西江水系,东边路经西山村进入省道 338线往甲子镇,直通惠来县汕头市;东南部与鹿栏、鹿栏埔等村隔溪相望;南濒临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石洪澳、金狮澳,船只可在此通运福建省上海市、江浙、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地;西面朝向连绵起伏的海甲山脉、人头嶂,路经客头、华埔、海甲新饶等村落,登岭上古驿道过海甲岭可往湖东、碣石等镇;北部直达省道 338线,经南塘、博美等镇通县城、广州市等地。
2019年9月24日,博社村获得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21年9月3日,该村又获得2021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的奖项。
名称来源
据明崇祯十一年拔贡蔡若凤撰置的《重修斗门碑记》记载, “祖登瀛公,自福莆来,始居东岐堡,再世而迁桥头,三世而迁博社,继又卜吉而转桥头永为世居,以博社额其里焉。”故取名“博社”,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又因靠北的山坡有原著人住过,故称“北輋”,清乾隆十年的《陆丰县志》却称“白輋”。该村土名为“北輋”,旧称“桥头”,俗称“桥头旧社”,雅称“博社”,后称过“博华”“爱社”,今改为原称“博社”。
历史沿革
博社村原由桥头、仔、瓦浪、博社、城仔等村落组成,村南有一座古老的石桥,邑中一位生改村名为“桥头”;溪麒麟石有摩崖石刻“桥头旧社”,故又称“桥头旧社”;据明崇祯十一年拔贡蔡若凤撰置的《重修斗门碑记》记载, “祖登瀛公,自福莆来,始居东岐堡,再世而迁桥头,三世而迁博社,继又卜吉而转桥头永为世居,以博社额其里焉。”故取名“博社”,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又因靠北的山坡有原著人住过,故称“北輋”,清乾隆十年的《陆丰县志》却称“白輋”。该村土名为“北輋”,旧称“桥头”,俗称“桥头旧社”,雅称“博社”,后称过“博华”“爱社”,今改为原称“博社”。之后由于该区域制毒人数很多,有了“中国第一制毒村”之称,它还是电视剧《破冰行动》“塔寨村”的原型,因毒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经过2013年的扫毒“雷霆行动”以及常态化的毒品“零容忍”打击,2021年博社村最后一名涉毒逃犯蔡某填投案自首,博社村83名涉毒逃犯已“清零”。
截至2022年,博社村的4000余亩土地已经复耕,其中2700多亩耕地参与了土地流转,当地种植的麒麟西瓜已经成为特色品牌,有的耕地采用脱毒种苗等新技术种植甘薯,不少撂荒地亩产值超万元。此前,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35户168人实现就业,村级集体经济从空白增至30多万元,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没钱难办事的困境。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健全完善,由“镇、村、组”三横,“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竖构成的“田字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三横中,镇为大网格、村为中网格,还按照100户1000人的比例划分14个组的小网格。
地理位置
博社村位于陆丰市东南方向,离县城约有五十公里;在甲西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5公里,截止2020年村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它处于瀛江水域西江水系,东边路经西山村进入省道 338线往甲子镇,直通惠来县汕头市;东南部与鹿栏、鹿栏埔等村隔溪相望;南濒临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石洪澳、金狮澳,船只可在此通运福建省上海市、江浙、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地;西面朝向连绵起伏的海甲山脉、人头嶂(有“甲子旧八景”中的二景“莲峰叠翠”与“仙人踏石”,也是博社旧八景中的二景),路经客头、华埔、海甲新饶等村落,登岭上古驿道过海甲岭可往湖东、碣石等镇;北部直达省道338线,经南塘、博美等镇通县城、广州市等地。
人口民族
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蔡登瀛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博社乡置居,已有八百多年了。
解放前,博社乡是一个多姓村,先后有数十姓村民在此聚居过,他姓从外地迁来又陆续迁走。解放初期,最后从博社乡林巷迁走的是林姓人,他们迁居同姓乡苦婆寮,被称为“博社林”。因为该村原已居住着另一支林姓,是从南塘镇周仔乡迁来此置居的,被称为“周仔林”。
博社乡现属单姓村,全村蔡氏一家,有二万多人。蔡登瀛传下的裔孙于元、明、清、民国等时期陆续迁往外地置居,也有数万人,分别繁衍于甲西镇大厝寮、华埔、石西、上墩、新饶、青篮等乡,甲子镇芒湖乡、两城区、东湖区、半径乡,湖东、南塘、内湖、碣石、桥冲、金厢、东海、河西等镇,海丰、汕尾、惠来、揭西、汕头、深圳、东莞、广州等县市,香港、台湾等地区。
截至2018年全村2586户,总人口1.4万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多数并非这片土地的原住民,数百年前,因为躲避战乱,中原以及福建省等地大批的人们,背井离乡来到该地区。
该地区是潮汕文化盛行的地方,人们的方言是潮州话
经济
种植业
截至2022年,博社村的4000余亩土地复耕,其中2700多亩耕地参与了土地流转,当地种植的麒麟西瓜已经成为特色品牌,有的耕地采用脱毒种苗等新技术种植甘薯,不少撂荒地亩产值超万元。此前,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35户168人实现就业,村级集体经济从空白增至30多万元,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没钱难办事的困境。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健全完善,由“镇、村、组”三横,“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竖构成的“田字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三横中,镇为大网格、村为中网格,还按照100户1000人的比例划分14个组的小网格。
除此之外,博社村主要种植荔枝、龙眼等农作物,还有靠鱼虾养殖维持生活的。
旅游业
该村同时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180岁以上树龄的古榕树10余棵,公望山下盘根错节的古榕树更是达到400余年历史。2020年,政府同意博社村建造博社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开展建筑整治,拆除危房、棚房等建筑,对现状建筑进行整治提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升级打造科举广场、古树休憩地、村民活动中心、村路巷道等邻里空间;建设基础设施,包括村庄道路建设、公厕建设、垃圾收集点提升等;打造整体生态环境,针对现状水域、农田进行生态化处理;建设破冰影视楼、村史馆、博社九君子红色文化园等景点。
在陆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博社村以“薪火蓝湾”景观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投资1.35亿元建设红色文化园、破冰影视楼、村史馆等景点以及科举广场、古树休憩地、村民活动中心、滨水碧道等邻里空间,全方位突出博社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园关键节点作用,打造特色生态乡村。
文化
生活方式
该地区是潮汕文化盛行的地方,潮汕人喜欢喝茶,几乎家家户户和许多商店中,都有茶盘和潮汕的功夫茶具,另外当地喜欢舞龙舞狮和民俗表演,村民经常一起看表演。
宗族文化
为了维系基本的生存,该村进行以村庄为单位的宗族式抱团取暖的生活方式。在长期的与大自然、与周围族群的“斗争”中,每个村的“族长”(后多为村支部书记),有说一不二的独特权威。宗族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而宗族的异常强大,也成为三甲地区乃至整个潮汕地区农村,与其他地方的显著不同。即便在“文革”期间,这里的宗族制也并未遭受多大破坏。宗族传统的好处显而易见。考上大学的学生自己家里很穷,村里的一把手(也是整个家族的族长),会无偿资助学生学费、生活费,宗族制的好处在于可以团结村民,一致对外。但缺陷也同样明显,拥有无上权威的族长一旦“犯事”,无人可管。一旦族长被人用好处买通,牵扯进利益关系,其他任何人根本没有反对的余地这种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进而放大数倍。
重要事件
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警方出动3000多人的警力对有“毒品村”之称的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开展清缴行动,当天缴获近3吨冰毒,抓捕180多名涉毒犯罪嫌疑人,蔡东家名列其中。2013年底,蔡东家得知同伙因制造贩卖毒品被惠州警方抓获后,企图帮助同伙逃避法律制裁,先后两次花钱设法“捞人”。蔡东家、蔡广创、蔡昭桂伙同他人贩卖、制造毒品,数量巨大,罪行极其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制造毒品罪;蔡东家明知同伙是制造、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实施意图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已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蔡东家数罪并罚,蔡广创、蔡昭桂归案后能如实供述其罪行,有认罪表现,可从宽处罚。2016年,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蔡东家等人贩卖、制造案作出一审判决,蔡东家因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及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被判处死刑;同案的蔡广创、蔡昭桂二人犯贩卖、制造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三人均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广东高院经审理查明,2011年起,蔡东家与蔡广创、蔡昭桂等人多次密谋在博社村内制造冰毒,蔡东家、蔡广创伙同他人制造冰毒180千克,蔡昭桂伙同他人制造冰毒150千克,并贩卖获利。
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龙秋表示过去部分村民制毒带来了破坏性影响,污染了水源村貌。经过2013年的扫毒“雷霆行动”以及常态化的毒品“零容忍”打击,2021年博社村最后一名涉毒逃犯蔡某填投案自首,博社村83名涉毒逃犯已“清零”。
相关作品
2019年上映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是根据2013年广东制毒村——博社村的故事改编而来,这部剧中的经典剧情和人物原型都来自于该村。除此之外,该剧原汁原味的呈现了广东省当地文化,剧中除了语言上是普通话表演以外,其他的文化氛围几乎完全复刻了广东当地的文化特点。剧中塔寨村制毒的故事几乎1:1复刻2013年,广东警方破获中国制毒第一村的真实案件。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经济
种植业
旅游业
文化
生活方式
宗族文化
重要事件
相关作品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