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英文名:Three Repetitions of the Yangguan Tune),又称《渭城曲》《阳关曲》,改编自唐代诗人
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属琴歌类演绎方式。
《阳关三叠》起源于唐朝,最早的记录要追溯至明朝弘治年间南昌龚经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后被张鹤收录到《琴歌入门》中。《阳关三叠》的歌词是从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而来。”唐太宗年间,唐太宗为了对外扩张疆土,朝廷需要大量的征兵戍守边塞开始大量在民间征兵,诗人王维好友元二也在征兵的队伍中,为送别挚友和控诉君王为了一己私欲而使百姓经历苦难,便在送别时创作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歌词较多的采用五和七言绝句,或截取律诗四句,以反复咏唱的叠唱方法,将诗中意趣尽情发挥。
2006年5月,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关三叠》作为代表曲目位列其中。
历史沿革
《阳关三叠》起源于
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用于表达对好友离别的不舍,和控诉君王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在
唐朝就已经谱成数十个琴曲版本并得到广泛的传唱,在乐府歌曲中被称为《渭城曲》,并在《伊州大曲》之中收纳。现传唱的琴歌,都分成三段即琴曲中的三叠,在原本诗歌的基础上加入歌词呈现出来。古诗中的
咸阳市,指的是
秦朝时的咸阳城,
阳关指的是今甘肃敦煌的西南,是古时出塞的必经之地。琴师在创作时为了使送别难舍之情增强,对原作四句进行反复三遍,“三叠”因此形成。
北宋时期,唐代传唱的《阳关三叠》词谱早已失传,以琴歌的形式流传,
宋朝至今,有30余种
古琴版本流传。如今流行的曲谱是明代(1530年)的《发明琴谱》,后经过改编在
清代张鹤所编的1876年的《琴学入门》中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作曲家
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作品简介
《阳关三叠》创作于
唐朝,是中国传统乐曲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歌词改编于唐代诗人
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在原诗句的基础上进行两次重复的修改,将原诗进行反复填充而形成完整歌词。古琴曲整体分为三大部分,大多反复采用一个曲调,总共有三次的叠唱,故又被称为“三叠”。当前,《阳关三叠》已经有33种版本,但社会上运用最广泛的是明代的《新刊发明琴谱》,这一谱曲在1867年经由张鹤进一步整理和创作,并最终改编为《琴学入门》流传至今。
《送元二使安西》中饱含着对友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阳关三叠》古琴曲在进行演奏和演唱后又在原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词句,例如:“青和节当春”“霜叶与霜晨”“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等,将强烈的惜别之情提现出来。全曲一共有三大段和一个尾声,采用的是一个基本的乐曲曲调,因对原诗反复咏唱了三遍,也被称为“三叠”。《阳关三叠》开头采用的是“清和节当春”作引,然后就反复的对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演唱。在每一叠的后段都新增与原诗不同的歌词,第一叠采用“宜自珍”对惜别之情进行渲染,第二叠采用“谁相因”对忧伤的情感进行渲染,第三叠用“尺素申”表达了作者满怀期待的情绪。整个旋律采用的是中国五声调式中的商调式,音调纯朴却满怀激情,尤其是在经历了前段平和之后,到了后段“遄行,遄行”处的八度音级跳进,将作者的担忧之情表达出,直到后面的“历苦辛”等处连续反复出现,将作者内心的激动真意切、激动而沉郁的情绪表达出来。歌曲结尾处的附加尾声,利用渐慢、渐弱的演唱方式,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利用一种感叹的方式表达出,浓浓的友人之情因此得到加深。
作品歌词
《阳关三叠》收录于明代弘治四年前龚经撰辑的《浙音释字琴谱》中第40首琴曲,作者为
王维,共八段。
第一段:沙头过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的那无故人。
木兰舟,载不起许多的离愁。人在你那西陵,心在东州,心在东州,吴山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那下扬州。木兰舟,木兰舟,载不起许多的离愁。管送别那长亭依依柳,吴山髙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第四段:迢遥去路
路迢迢,尊酒的那尽沙头。伤怀抱,江声日夜扰暮涛。裘,到的那重遨游。浪花浮,大江泻不尽那离愁。轻烟那画楼,杨溪桥,夜雨扁舟,明月梁州,梁州。吴山高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第五段:恨逐来潮
月下潮生红蓼汀,柳稍风急堕
萤火虫。长亭短亭,惜别丁宁。梧桐夜雨,恨不同。为功名,邮亭驿路飘零,慢敲金镫怆离情,聴唱阳关那曲四声。别离轻,吴山楚水,踪迹
浮萍,
长安回首人孤另,孤另。云山围四漠,别路转孤城。朝雨过浥轻尘,唱渭城柳色青。吴山髙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第六段:风吹杨柳
芳草渡头初雨过,緑杨枝上好风淸,緑杨芳草,牵挽离情。长短亭,载酒的那送君行。景晴明,和风丽日,闹那燕莺。云山那万里,何日归程,何日归程。吴山高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第七段:月照汀洲
月明月明,漏晓的那立沙汀。送君行,无限离情。握手都门,回首你那金陵,那金陵。吴山髙耸水东流,东流东流复东流。
第八段:叮咛会合
再叮咛,故人情,丱角论交,松柏誓盟,誓盟。离东君桃李侯门,杨柳彭城。一叶身,酒掉月,诗担挑云,冷冷清清,那冷淸冷清。西山列画屛,鞍马秋风冷。
《阳关三叠》收录于明代嘉靖十年黄龙山撰辑的《新刊发明琴谱》中第23首琴曲,凡三段,琴调以凄凉为主。
第一段:
长亭柳阴阴,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栁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栁阴阴,伤怀伤怀,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栁阴阴,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二段: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长亭栁阴阴,伤怀伤怀,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栁阴阴,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三段: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栁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栁阴阴,伤怀伤怀,送我送我故人,送故人,送故人。携手在此长亭,对酌此香,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伤怀复伤怀。长亭栁阴阴,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尾:
从今别后,两地相思万种,对谁人说。
《真传正宗琴谱》
《阳关三叠》收录于明代万历十七年杨抡撰辑的《真传正宗琴谱》中第29首琴曲,以凄凉调为主,凡三段。
第一段:对景增悲
长亭桞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桞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深,情冣深,情意冣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二段:擎樽话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第三段:祖道难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嗟商与参,怨寄
古琴,对景那禁伤情。聁征旌,聁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殷,情最殷,情意最殷,奚忍分,奚忍分。
尾:
从今别后,两地相思万种,有谁陈。
《琴书千古》
《阳关三叠》收录于
清代乾隆三年撰辑的《琴书千古》中第4首琴曲,凡三段。
第一段:
长亭桞依依,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桞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情最深,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二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担头行李,沙头酒樽,携酒在长亭,咫尺千里,未饮心已先醉,此恨有谁知。哀可怜,哀可怜,哀哀可怜,不忍离,不忍离。
第三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桞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堪嗟商与参,怨寄对景那禁伤情。盼征旌,未审何日归程,对酌此香醪。香醪有限,此恨无穷无穷。伤怀,楚天湘水隔渊星,早早托鳞鸿。情最殷,情最殷,情意最殷,奚忍分,奚忍分。
尾声:
从今别后,两地相思万种,有谁吿陈。
琴谱版本
特征
曲式特征
《阳关三叠》在曲式结构上,本曲大体上由互相重复的“三叠”加一个尾声构成,因此称为“三叠”。在三叠的反复中,作了一些局部的变奏、展衍和即兴发挥与扩充处理。每一叠又可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以
王维原诗为主体歌词,后半部分多进行扩展传承与保护和发挥。上三叠在重复中作局部变奏和展衍,先分后合,以传统音乐最常用的合尾手法使全曲达成统一,呈现整体的美。整首琴曲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原诗的曲调只有简单的四句,是主歌部分,为商调式,后人在经过改编之后,添加了开头一句和后半段的曲调,为副歌部分,因此调式也变为羽调。在加入了新的歌词和曲调之后,音乐旋律更加丰富,曲调上也更能体现作者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调式特征
《阳关三叠》在调式运用上,以商调式为中心,借用羽调式穿插变化。在每一叠的前面部分配合
王维原诗的四句,主音为商音,属音羽为辅进行。每叠中羽调式的变化部分,除了强调其调式主音以外,常用它的属音角与下属音商作为某些乐句的结音,并在中心的商调式和穿插的羽调式之间,又将羽调式作为商调式的属调式,致使其羽调式在产生调式对比的同时,又有助于全曲商调式中心的确立,从而凸显主题。
演唱特征
《阳关三叠》演唱者在咬字时注意“字正腔圆”,尤其是注重字头的发音。在咬字头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情绪下的歌词,所需强弱和力度也不同,一些歌词演唱时需要快速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咬住字头,使情绪可以带动起来,而在较柔的字音或者情绪下,就要削弱字头的咬字力度,不可过分的僵硬和紧张,配合乐句的情感进行处理。例如,在演唱《阳关三叠》最后一句叹息的时候,在对“噫”字的咬字就不能太硬,要将叹息的意味突出。此外,要注重对字腹和字尾的处理,演唱者的嘴形需要根据字腹的发音来决定的,而字尾的收音归韵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阳关三叠》对演唱者的气息要求很高,由于作品演唱难度大,音域跨度宽,演唱者需要有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撑。在演唱每一叠的主歌部分时,因旋律起伏小,所以在演唱时不应有急促的呼吸,而应要轻柔地吸气,同时,必须吸深吸足气,确保有充足的气息支撑每一句歌词的演唱,才能保护歌曲本身的意境。而在对每一叠的高潮部分演唱时,因旋律中跨度较大的音符需要大量气息支撑,需要对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充分运用,口鼻同时吸气,使得横膈膜快速吸开,胸腔中的气息存储量增加。在吸气的同时肩颈部需要放松,将气息吸下去。在演唱时,将大量的气息留给高音部分,才可以使高音的音色圆润通透。在对第三叠的“载驰,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感伤”演唱时,由于该句歌词的节奏密集,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情绪饱满,音高较高,且没有大气口,所以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快速把气吸到位,避免浮气的情况出现,否则则就会产生越唱越紧、越唱喉头越提的情形。
版本改编
《阳关三叠》最早的记载是1491年明代的《浙音释字琴谱》中,大致可以分为
一段体、三段体和多段体三种形式。
一段体《阳关三叠》共有五个版本,即:1742年的两部《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1768年《魏氏乐谱》、1771年《东皋琴谱》、1844年《
碎金词谱》。歌词均采用
王维原诗,或在原诗的基础上加入叠词、叠句进行创作。原型曲牌母体,派生出了多种变体。
三段体《阳关三叠》有23版本;其中明代9个,最早的三段体《阳关三叠》记载是1530年明代的《
新刊发明琴谱》,《新刊发明琴谱》在歌词、叠法等曲谱内容上并没有很大变化,变化较大的是调名,版本源头从《古音正宗》开始出现“紧五弦一徵”定弦,出现了不同调名,有了不同的定弦方式。最流行版本《
琴学入门》也包含在这一版本流派之中。
多段体《阳关三叠》主要为明代的版本,
清代时期《阳关三叠》主要为三段体。多段体《阳关三叠》最早的记载是在1491年的《
浙音释字琴谱》中。有《浙音释字琴谱》《谢琳太古遗音》和《张鞠田琴谱》三个清晰的版本源流。其中《张鞠田琴谱》里的《阳关曲》除标题外与
王维的原诗相同外,词曲除了多次出现“阳关”与原诗没有相同之处。
现阶段,传唱度最高且认可度最大的是由
王震亚先生所改编,
夏一峰所撰谱的版本。在改编时,将“清河节当春”与“霜夜与霜晨”等诗句省略,不但对琴歌清新古朴以及意境深远的原有情境特点进行了保存,一定程度上又在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关典故
《阳关三叠》改编自王维为了送别友人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除了诗人画家外,还当过音乐大官“大乐丞”,精于
琵琶演奏,并作过琵琶独奏曲《郁轮袍》即流传至现在的琵琶武曲《霸王卸甲》。
唐朝为 开拓疆土,频繁征兵,士兵或官员一旦被派遣到边疆,生死难料。
王维面对好友即将前往安西,无法控制内心的情绪,对于未知的生死,送别显得既沉重又哀怨,王维为表达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在离别时创作这首《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友人。诗中用字简单、平淡、自然,而且口语化。在唐朝时以《 渭城曲 》之名开始入乐歌唱,由诗入歌,再由歌入曲,传唱至今。
作品价值
《阳关三叠》是中国的优秀经典作品,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深厚的文学底蕴中又融入了后人撰写的歌词, 在琴歌《阳关三叠》 的基础上后人又对旋律进行了改编, 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佳作。 《阳关三叠》仅在
唐朝流行,仍然受到唐代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文艺界的推崇。历代所作的送别诗作,都有各自的审美价值,但是大多是悲凄、伤感、黯然消魂的,但是
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却别有一番乐趣。诗中的雨是阴沉暮雨,而是浥尘的晨雨。诗中的柳也不是折柳留恋,而是春天的柳色青新。不管元二是出使还是回归西安,二人的友情永远像初春柳色一般纯洁清新。没有悲伤和流泪,表现出二人之间乐观互勉的积极的情调,展现出特殊的艺术价值。
专业评价
李吉提:古琴曲《阳关三叠》属琴歌类,有唱有奏,还有
天宝诗人的著名诗句,是祖先留下的艺术珍品之一。该曲的流传,虽有不同版本,但从宏观看,其结构大体都是一样的。《阳关三叠》的“三叠”,是指全曲虽然基于同一音乐轮廓,却变化反复地演唱、演奏了三次即一叠、二叠、三叠,而且每反复一次,都有某些即兴式发挥主要是根据词的句数或字数变化所作的一种音乐“扩充性”处理,以满足于“一唱三叹”的感情表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