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器官代谢和功能障碍,是休克中的危重类型,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死亡。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将其分为5期。其病因主要是
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
心肌炎,严重瓣膜狭窄伴有心动过速等。高龄、有
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发作史、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有
糖尿病或
高血压、女性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等进行预防。
当急性心肌梗死或原有心脏病变突然加重,并且出现血压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和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的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等。
1940年
美国外科医生布莱洛克明确提出心源性休克这一医学术语。CS的患病率在ICU/ICCU中为14%~16%。院内死亡率介于30%至60%之间,近一半的院内死亡发生在就诊的最初24小时内。一年死亡率约为50%~60%,70%~80%的死亡发生在CS发病后的30~60天内。
临床类型
按休克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休克。
表现为神志清楚,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干、出汗、心率>100次/分,脉速有力,四肢尚温暖,但肢体稍发、发凉,收缩压<80mmHg,脉压<30mmHg。
面色苍白,表情淡漠,
四肢发冷,肢端发绀,收缩压在60-80mmHg左右,脉压<20mmHg,尿量明显减少(<17mL/h)。
神志欠清,
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皮肤出现
大理石样花纹改变,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脉细弱无力或稍加压后消失,收缩压降至40~60mmHg左右,尿量明显减少或者无尿。
神志不清,
昏迷,呼吸浅而不规则,口唇皮肤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极弱或不到,心音低钝或呈单音心律,收缩压<40mmHg,无尿,可有广泛皮下黏膜、内脏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
常见病因
狭义的心源性休克原因就是
心肌梗死,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泵衰竭时,病死率高达50%~80%。
广义的心源性休克病因包括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严重瓣膜狭窄伴有心动过速,终末期心肌病,心房黏液瘤,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间隔或游离壁破裂,急性心包填塞,
右室心肌梗死,严重的快速性或极度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危险因素
高龄、有
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发作史、有冠状动脉疾病、患有
糖尿病或
高血压、女性。
流行病学
CS的患病率在
ICU/ICCU中为14%~16%。院内死亡率介于30%至60%之间,近一半的院内死亡发生在就诊的最初24小时内。一年死亡率约为50%~60%,70%~80%的死亡发生在CS发病后的30~60天内。法国的AMI(
心肌梗死)后CS的患病率从2005年的5.9%下降到2015年的2.8%。在美国和
加拿大的当代ICCU数据集中,只有三分之一的CS与ACS相关,而其余包括无ACS的
缺血性心肌病(18%)、非缺血性心肌病(28%)和其他原因17%(如持续性
室性心动过速、严重
心脏瓣膜病)。
病理生理学
缺血导致心肌收缩性的严重抑制,这引发了心脏指数降低和
低血压的恶性循环,后两者结合起来损害了心脏动力指数并进一步促进了冠状动脉缺血。心脏指数的降低导致严重的组织灌注不足,可以通过血清
DL-乳酸来测量,并且如果没有通过适当的治疗措施成功地中断该循环,可能最终导致死亡。CS不能仅仅归因于左心室功能的丧失,而是整个循环系统紊乱的结果。最初的补偿性血管收缩随后被病理性血管舒张所抵消。其中,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扩张等全身性炎症的发展导致了CS的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与体征
休克共有的表现
可有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尿少或
癃闭;以及意识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后期也可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心源性休克常先有或同时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
左心衰竭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
湿啰音或水泡音。
右心衰竭可出现腹胀、纳差、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
可出现多发性或多源性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也可发生高度或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分期
SCAI(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休克分期
检查诊断
在新近发生的
心肌梗死或原有心脏病变突然加重,并且出现血压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和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心源性休克。
诊断依据
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检查
血流动力学监测
测定CVP(中心静脉压)、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和CO(心排血量),是诊断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①CVP升高或原先不高,但稍微补充血容量就迅速升高。②CO和CI(心指数)下降。③PCWP升高。
尿量监测
留置导尿管测量单位小时尿量。
鉴别诊断
低血容量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大量出汗、恶心、呕吐或发病初期使用
Morphine、替(度冷丁)等镇痛药物,可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出现血压下降、低血容量性休克,但经过补液治疗多可很快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急性血容量降低如出血、外科创伤,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症性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等引起。除休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以有脱水和(或)明显贫血,有
胸痛、腹痛和
血胸、腹腔积血等的体征。
药物性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有降压作用,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压,有相关的药物应用史,可资鉴别。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等叮咬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及休克表现,而又难以用药品本身的
药理学作用解释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
支气管哮喘
反复发作的
喘证、呼吸困难、
胸闷或咳嗽,与心源性休克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查体时可闻及双肺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症状可自行缓解,可行
支气管激发试验等鉴别。
治疗
病因治疗
针对心源性休克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及时治疗。对
心肌梗死及时给予溶栓或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纠正严重
心律失常;及时穿刺抽液或手术解除心包填塞。
一般治疗
改善低血容量
扩容是各类休克的首选治疗原则。心源性休克存在有效血容量不足,应补充容量。但心源性休克多数为泵衰竭的结果,补充液体量常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24小时输液量不超过1500~2000ml;而且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充盈情况及每小时尿量,经常听诊肺部有无啰音。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心源性休克治疗时,补液量常受到限制。因此,应及时给予缩血管药物,以尽快提升血压,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之间。多采用
间羟胺与
多巴胺联合应用,升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升压治疗的首选组合。
任何休克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应用升压药的同时必须加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现多主张缩血管药物与扩血管药物联合应用:①当PCWP>18mmHg,CI>2.2L/(min·㎡)时,宜选用静脉扩张剂,如
硝化甘油静脉滴注或泵入,并适当利尿。②当PCWP<18mmHg,CI<2.2L/(min·㎡),而且肢端湿冷时,宜选用动脉扩张剂,如
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或泵入。③当PCWP>18mmHg,CI<2.2L/(min·㎡),而且肢端湿冷时,可选用
硝普钠静脉滴注或泵入。
强心药物的应用
主张使用非
毛地黄类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强心药治疗心源性休克。由快速性室上性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衰和休克,可使用洋地黄制剂,常以毛花C0.2~0.4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20~40ml
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
机械辅助循环
机械辅助循环能在不增加心脏排血量的条件下,增加平均动脉压,如心脏机械辅助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和体外反搏术。
其他治疗
预防
预防心源性休克的最好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心脏健康,控制血压。
预后
虽然随着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开展,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休克仍然是
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的报告存活率不到30%,成功血运重建后存活率可达60%~80%。假如血运重建术失败,存活的可能性很小。
历史
1743年,
法国外科医生
勒德兰最先使用休克一词,他用来描述创伤后的死亡状态。1795年,
贾科莫拉丁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一种炎症导致的垂死状态。1940年
美国外科医生布莱洛克将休克分为四组:
失血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血管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从那时起,心源性休克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描述由心脏疾病引起的严重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