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球蛋白
一种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血液制品
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也称人丙种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液提制而成的一种血液蛋白制剂,其包含健康人群血清中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具有抗菌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预防感染。
该药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新生儿败血症)、自体免疫性疾病疾病(如川崎病)等多种免疫性疾病,以及预防麻疹、甲型肝炎等病毒性感染。不良反应有头痛、心悸、恶心、发热、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等。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以及选择性lgA缺乏而IgA抗体阳性者禁用该药。
该药制剂形式为注射剂,并已纳入中国国家医保乙类(限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新生儿败血症;重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川崎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麻疹和传染性肝炎接触者的预防治疗)。该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加拿大卫生部就曾向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发布信息,警告人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与溶血性贫血性贫血、溶血和溶血反应相关。
20世纪40年代,Cohn等人制备了肌内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可有效预防麻疹肝炎。随后,采用Kistler-Nitschman法制备的免疫球蛋白G(lgG)制品面世,虽然纯度较低但产量较高。中国人免疫球蛋白的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是从人胎盘血中提取制备的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而利用人血浆提纯制备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经历了不断地更新迭代。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
静脉输注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人免疫球蛋白中丙种球蛋白(主要为IgG)含量占90%以上,含有多种抗体。其作用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免疫”,注射较大剂量的被动抗体后,使受者得到完全保护而不被感染;另一种是“被动-自动免疫”,注射小剂量后使受者得到部分保护,虽被感染,但在被动抗体的保护下症状轻,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产生自动免疫。
药代动力学
IVIG是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制成,经静脉注射后,血浆中IgG水平迅速达到峰值(15分钟),半衰期3~4周。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
偶见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严重者可见过敏性休克。剂量大或注射速度过快时,可见头痛、心悸病、恶心和暂时性体温高。
静脉输注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合用提示
特殊用药人群
禁忌证
慎用
严重酸碱代谢紊乱的患者需大剂量输注该药时需慎用。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2005年10月20日,加拿大卫生部向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发布信息,警告Gamunex(人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与溶血性贫血、溶血和溶血反应(有时需要输血)相关。
2009年2月,Héma-Québec和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通过IVIG溶血警戒小组对IVIG引起的溶血现象制订了病例定义标准,以协助对疑似病例的调查和报告。根据IVIG溶血警戒小组的说明,溶血的风险因素包括A型血(14例)或AB型血(6例),以及IVIG的总体使用剂量偏高(≥2g/kg)。在总体使用剂量高达2g/kg的不良反应报告中,85%的患者(11/13)使用的总剂量≥2g/kg。
2012年5月,加拿大杰特贝林公司(CSLB)联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关于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Privigen®)使用后发生溶血性贫血风险的产品说明书更新信息。
历史
从1940年开始,人们一直在不断改进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20世纪40年代,Cohn等人制备了肌内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可有效预防麻疹肝炎。随后,采用Kistler-Nitschman法制备的lgG制品面世,虽然纯度较低但产量较高,并且已经发展了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人免疫球蛋白的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是从人胎盘血中提取制备的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这一方法首次收载于1959年版的《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中,之后又经历了1979年版、1990年版等多个版本的更新与收录。而利用人血浆提纯制备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被收录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79年版以及后续的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2010年版中。早期版本的规程中通常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这个通用名,因为在血清电泳图中它位于球蛋白第三主峰的位置上,而得名,主要成分是IgG。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开始,通用名变更为“人免疫球蛋白”。
使用情况
上世纪60年代,欧洲率先推出了浓度为3%的第一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血液制品板块企业天坛生物所属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蓉生)在中国首家推出浓度为5%的第三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23年9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成都荣生研发生产的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蓉生静丙®10%”)成功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用层析法研制的丙种球蛋白。
1952年,人免疫球蛋白G首次用于治疗遗传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1981年,由健康供血者血浆制备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首次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报道,2014年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全球销售额为800万美元,2019年销售额约达1250万美元。此外,据PDB(蛋白质)数据库显示,2020年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中国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为17.3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14.82亿元,全年接近20亿元。
化学信息
专利
2014年11月,贵州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申请了一种关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专利号CN104402993B,该专利于2017年1月获批,预计2034年11月到期。
2018年10月,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交申请了一种关于血浆人免疫球蛋白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专利号CN109456407B,该专利于2022年2月获批,预计2038年10月到期。
相关事件
广州佰易药品事件
2007年1月9日,北京朝阳医院发现该院患者丙肝抗体阳性的检测报告病例增加,经过排查和检验认为可能是输入广东佰易药业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之后造成的患者丙肝抗体呈阳性,并向北京市药监部门和卫生部门对此事进行了报告。1月12日,北京各区县医疗系统叫停该款产品。1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通报对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的调查进展:初步查明,该药业公司在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企业的部分产品导致患者出现丙肝抗体阳性。并责成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立案调查。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遭抢购囤药
2023年1月,相关新闻网站报道,继对乙酰氨基酚等新冠对症治疗药物后,血液制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遭遇了一波“囤药”行情,导致该药在多家医院的库存量告急,药店也较难购买到,甚至有代购将这款药物卖出2400元/瓶的高价。然而,当时遭抢购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提及的抗病毒药物静注COVID-19(2019冠状病毒)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是两种不同的血液制品。
其他相关研究
人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人重症医学科金发表了一项关于人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的医学研究,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成人重症医学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统计对比2组患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血乳酸等数据指标,结果表明人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IVIG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的朱丽媛等发表了一项关于建立IVIG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测定方法的医学研究,该研究利用转录报告基因细胞成功建立了IVIG 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为补充和完善IVIG中IgG Fc段生物学功能的检测奠定了方法学基础,并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证临床输注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概述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
静脉输注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药代动力学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肌肉注射
静脉输注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合用提示
特殊用药人群
禁忌证
慎用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历史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专利
相关事件
广州佰易药品事件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遭抢购囤药
其他相关研究
人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IVIG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