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
标准的异性恋男人
"直男" 这个词语最初起源于一些小众群体,用来特指具有特定特征的异性恋男性。大约在2014年左右,这个词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演变和扩展。有时候,它也被称为 "直男癌" 或译作 "straight man"。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那些传统、顽固、不愿接受新思想和观念的男性。它在中国网络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使用,用于讽刺或描述具有这些特质的男性。此外,它还经常用于讨论男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观念等相关话题。
"直男" 这个词语有助于引发人们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它提醒人们注意那些可能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歧视和不平等的观念和行为。通过探讨和反思 "直男" 特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此外,这个词语还具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被用来嘲笑那些过于固执和不愿开放思维的男性。在某种程度上,它有助于以轻松的方式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议题。
词语来源
"直男" 这个词源于英文单词 "straight",与代指同性恋的 "bent" 相对立。最初,它在一些小众社交圈内部,专指异性恋男性。大约在2014年左右,这个词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普遍流行起来,而它的含义也逐渐演变,在多个网络社交圈中演化成了对特定男性的贬义称谓。
最初,"直男" 这个词被用来批评那些对女性挑剔、持大男子主义观念,以及对性别观念过于传统的男性网友。然而,后来它在网络争论中演变成了一种污名化词汇,与 "直男癌" 等类似的词汇相联系,用于人身攻击和贬低他人,如对那些 "穷、丑、矮、胖" 的攻击。
流行环境
"直男" 这个词在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常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在”直男癌”语境,在这一类语境中,“直男”以负面形象出现,与女性主义对立,体现的是传统男权思维下男性应有的形象,对待女性也持轻视态度;二是在“钢铁直男”“直男审美”这类语境中,“直男”多以正面形象出现,但不善变通,不解风情,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得不解风情,带有调侃意味。
韩寒《男子汉宣言》的歌词以丈夫的口吻告诉妻子“你在每天晚上不能睡得比我早,你在每天早晨,不能起得比我晚”以及“饭要做得很香甜,菜要做得很可口,打扮起来要大方”。诸如此类的歌词引发热议。
网络红人papi酱《男人的谎言》《游戏寡妇》等视频通过吐槽男性在男女交往中一些不解风情的行为吸引大量粉丝,收获大量评论和转发。
词语辨析
"直男" 这个词语实际上有两种典型的定义,虽然表面上都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但实际上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
首先,一种定义是指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强调女性在交往中拥有话语权,并反抗一些男性常见的言行习惯,表达女性对于压抑和不平等的不满。这种定义下,女性要求男性理解和尊重她们的观点和情感,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础。
另一种定义是指那些表面上追求女性处处特权,但实际上遵循着男性中心主义逻辑的意识形态。这种定义下,男性被要求在外表和言行上更加注重女性的期望和要求,这与传统男性不需太关注外表的逻辑相对立。这种定义下,女性对男性的凝视和期望得到了强调,要求男性更加关注自身形象。
"直男" 这个词语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女性对男性话语权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表现为对一些男性常见行为的抗议,同时也强调女性自身的话语权。虽然在不同的语境下,女性强调的话语权内容可能不同,但 "直男" 这个批评性的词汇本身就蕴含着对一些男性行为的反抗,而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批评。在网络上的不同语境中,"直男" 可以被解释为 "耿直" 或 "不会变通",这意味着 "直男" 代表的是一种未经改造的天然状态,而男性可以通过学习和互动实践来改变自己。
衍生词语
“直男癌”、“钢铁直男”
相关评价
一些媒体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直男"这个词被重新定义,并与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资本总是追逐购买力强的群体,通过创造消费符号来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而在中国,女性是主要的消费者。马云曾经说过:“抓住女性就等于抓住了消费市场。”随着女性经济的崛起,资本积极地鼓励女性消费,他们巧妙地挑逗女性的情感。"直男"成了一个方便的工具,通过不断嘲笑和批评"直男",一些作者常常将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消费品,比如口红、服装、奢侈品,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还有相关媒体认为,”直男“、”剩女“等性别歧视类流行词汇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逐渐降低,但仍然存在。一些词汇已成为专有名词,用户已对其产生依赖,难以替代。然而,也有一些词汇在逐渐退出使用,新词汇不断涌现。这表明,尽管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提高,但网络中仍然存在性别歧视词汇的问题。
社会影响
“直男”形象是部分女性网民对种种不受欢迎的男性行为的合,既投射出当下依然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也呈现了不同社群的成员在网络环境下日渐加固的对立与偏见。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直男”及其衍生词在社交网络上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在诸多相关网络热门事件中通过多方观点的交锋,也促进了女性主义的传播,增进了两性之间的交流,加深了理解。但同时我们也应警惕“伪女权”的传播以及消费主义的侵蚀。通过社交网络这个较为开放、包容的平台寻求女性自我书写的话语空间,最终实现男女两性包括话语权在内的权利平等。
参考资料
..2023-10-08
谈“直男”标签的狂欢.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2023-10-08
..2023-10-08
“直男”是怎么成为贬义词的?.凤凰网文化.2023-10-09
目录
概述
词语来源
流行环境
词语辨析
衍生词语
相关评价
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