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语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一种分支,主要包括中国的勉语和广东省海南岛行政区自称“金门”的苗族语言,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的瑶语。这些语言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和江西省部分地区,国外则见于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国接壤地区及泰国。
瑶语支语言的特点在于声母、韵母和声调呈现简化趋势。塞音和塞擦音具有清浊对立特征,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对应于
苗语支的苗语、布努语的鼻冠音塞音和塞擦音。送气音主要出现于汉语借词中。元音存在长短对立的现象。辅音韵尾包含-p、-t、-k、-m、-n、-等六个,声调通常有八个,与古声母的清浊密切相关。变调与构词存在一定关联。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为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形容词作为定语时则位于中心语之后。数词有两个系统,"十"以内使用固有词汇,"十"以上使用汉语借词。主语位于谓语之前,宾语、补语均位于动词谓语之后。词根基本为单音节,带有附加成分的词语较少,有些附加成分正在逐渐消失。汉语借词较多。
瑶族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瑶语,按语言谱系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称为"勉"的瑶族使用的"勉语",第二种是自称为"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努语",第三种是自称为"拉珈"的瑶族使用的"拉珈语",第四种是自称为"炳多优"的瑶族使用的"炳多优语"。其中,勉语分布最为广泛,覆盖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的瑶族聚居地,使用人数约为70万(截至1982年)。布努语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大化等瑶族自治县,与苗族较为相近,属于苗语支。拉珈语主要分布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相似,属于侗水语支。炳多优语主要分布于广西富州和湖南省江华县等地,与汉语接近但又有别于当地的汉语。此外,勉语、布努语、炳多优语内部均有方言差异。瑶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可分为核心语和边缘语两类。核心语涵盖日常生活口语、口头文学和宗教语,而边缘语则是指除了瑶族语言外,还会使用汉语或其它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瑶族历史上曾经尝试创制统一的文字。1951年,为了支持这一工作,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瑶语文专业,培养了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翻译人员。1958年,相关部门进行了全国性的瑶语调查,为后来的研究和文字创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瑶族师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设计了勉方言的《瑶文方案》(草案),并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中小学试用。次年,居住在美国的瑶族人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瑶文方案》(草案)。1984年,经过双方瑶族代表的讨论,最终统一了两个方案。瑶文的诞生为实施双语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