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凤头鹦鹉
凤头鹦鹉科凤头鹦鹉属的一种动物
葵花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galerita),别名大葵花鹦鹉、葵花鹦鹉,是凤头鹦鹉凤头鹦鹉属的一种鸟类,其头上生有金黄灿烂的羽冠,在激动时冠羽呈扇形竖立起来,像是盛开的葵花,因此得名。葵花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标志性鸟类之一,且善学人语,可作为宠物和伴侣鸟养殖。但在澳大利亚的作物种植区,其也会啃食作物种子,破坏树木结构。在城市地区,葵花凤头鹦鹉已成为一种有害鸟类,其会用喙破坏房屋木材、甲板和镶板。
葵花凤头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后被新几内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地引入,在中国北京、上海市等地有少量养殖。葵花凤头鹦鹉多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雨林等树木繁茂的丛林中,垂直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成年的葵花凤头鹦鹉羽毛白色,耳羽和颊及喉羽根部苍黄色,冠毛细而前卷,呈黄色,飞羽和尾羽的反面带有较浓的黄色。裸露的眼圈呈蓝白色,嘴深灰色。葵花凤头鹦鹉在繁殖季节通常成对活动,在其余时间则成群活动,其十分警觉,当鸟群在地上觅食的时候,会有鸟充当“哨兵”。葵花凤头鹦鹉的主要沟通方式是发出刺耳的声音,有时也会用羽冠来表达情感。
形态特征
葵花凤头鹦鹉全身羽毛雪白,只是双翅略显黄色。头上生有金黄灿烂的羽冠,在激动时冠羽呈扇形竖立起来,像是盛开的葵花,因此得名。
葵花凤头鹦鹉体长约50厘米,嘴蜂长40毫米左右,翅长约330毫米,尾长约210毫米,跗长约32毫米。成年的葵花凤头鹦鹉羽毛白色,耳羽和颊及喉羽根部苍黄色,冠毛细而前卷,呈黄色,飞羽和尾羽的反面带有较浓的黄色。裸露的眼圈呈蓝白色,嘴深灰色,具有黑色的腿和深灰色的脚。
亚成年的葵花凤头鹦鹉形态接近成年鸟,较年幼的鸟一开始头顶、背和翅膀上略带些灰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改变。葵花凤头鹦鹉雌雄性外表形态相似,可通过眼球颜色分辨,雌性的眼球颜色为红色或褐色,雄性的眼睛则为栗色。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葵花凤头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后被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新几内亚岛的大多数近海岛屿和阿鲁岛,以及新西兰帕劳岛、印度尼西亚的塞拉姆劳特邦、葛拉姆劳特邦等地引入,在中国北京、上海市等地有少量养殖。
栖息环境
葵花凤头鹦鹉多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雨林等树木繁茂的丛林中,垂直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多栖息在雨林、树木稀疏的草地、农田和种植园中,北领地广阔的稀树草原、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公园和花园中也有分布,垂直海拔可达1500米。在新几内亚,葵花凤头鹦鹉多栖息在沿海森林、开阔地区、灌木草原和红树林中,垂直海拔可达2000米以上。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葵花凤头鹦鹉在繁殖季节通常成对活动,在其余时间则成群活动,有时由上百只组成。在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北部,葵花凤头鹦鹉主要生活在树上,很少结成大群,每个群体都有其栖息地。葵花凤头鹦鹉会长时间占据栖息地,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已知的栖息地,已经连续17年被500多只葵花凤头鹦鹉占据。葵花凤头鹦鹉叫声十分响亮,其主要沟通方式是发出刺耳的声音,有时也会用羽冠来表达情感。当葵花凤头鹦鹉发现危险、交配或受到刺激时,其会竖起展开华丽的羽冠。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葵花凤头鹦鹉的亲缘关系,发现无论是在自己的栖息群落中,还是在访问其他栖息群落时,葵花凤头鹦鹉都会优先选择与亲属待在一起,其中雌性幼鸟最为明显。这表明无论是在栖息群体内部还是在不同的栖息群体间,葵花凤头鹦鹉都更喜欢与亲属交往。
日常活动
当日出时,葵花凤头鹦鹉就会离开栖息地,在附近的水域饮水后飞往觅食地,并在那里呆上一整天。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葵花凤头鹦鹉会躲在树荫下啃食树皮或树枝,傍晚时分再飞回栖息地。葵花凤头鹦鹉有时还会为所站的位置推挤和争吵,天黑以后情况好转,尖叫声渐渐消失,直至最后完全安静下来。
飞行
葵花凤头鹦鹉不善长距离飞行,其飞行方式非常独特,由交替的快速跳动组成,缺乏振幅和滑动,其经常会飞得很高,并绕圈飞行,最终降落在地面上。
食性
在野外环境下,葵花凤头鹦鹉主要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叶芽、根、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在谷物生长区,其还会拣食新播下的种子或偷吃成熟的粮食。人工养殖时,葵花凤头鹦鹉主要以新鲜水果、蔬菜、种子、坚果、豆类和谷物为食,其肥胖率很高,因此花生和种子等高脂肪食物需少量喂食。葵花凤头鹦鹉脚趾非常灵活,善用脚和嘴攀登在树上,经常一只脚抓住树枝站立,另一只脚可将握住的食物送入嘴中。
防御行为
葵花凤头鹦鹉的主要天敌为猛鹰(Ninox strenua),有时圆鼻巨蜥巨蜥属)也会攻击其雏鸟,其他潜在的天敌包括斑噪钟鹊(Strepera graculina)、钟雀(Cracticus)和渡鸦(Ravens)等。葵花凤头鹦鹉十分警觉,难以接近,当鸟群在地上觅食的时候,有几只单只的鸟会一直站在周围的树枝上充当“哨兵”,当有危险时这些“哨兵”便飞到空中大声地尖叫,整个鸟群就此离开。在葵花凤头鹦鹉孵化期和之后的6-10周内,父母双方都有意保持安静,以免天敌发现它们的巢穴。
生长繁殖
寿命
葵花凤头鹦鹉在野外可以生活数十年,平均寿命约为40年,最长可以活到100岁。在人工养殖时,葵花凤头鹦鹉平均可以活65年,最长可达120年。
求偶交配
葵花凤头鹦鹉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其在求偶时会竖起羽冠、摇头,并以八字形左右移动头部,同时发出轻柔的叽喳声。在交配之前,葵花凤头鹦鹉通常会梳理彼此的羽毛。
筑巢繁殖
葵花凤头鹦形目通常在3岁开始繁殖,一些鹦鹉可能需要长达6年的时间才能繁殖,其可以繁殖近30年,如果照顾得当,有些鹦鹉甚至可以繁殖更长时间。葵花凤头鹦鹉的繁殖期会依据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葵花凤头鹦鹉的繁殖期为8月至翌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其繁殖期为5-9月份。其在繁殖时,会在近水源处的大树上或岩洞里筑巢。
孵化育雏
葵花凤头鹦鹉每年繁殖一次,每窝产2-3枚蛋,孵化期为28天,由雌雄鸟共同完成孵化,其育雏期为70天左右。葵花凤头鹦鹉的家庭关系会无限期保持,其雄鸟和雌鸟都在3-4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人工养殖
饲料
葵花凤头鹦鹉的饲料以葵花籽、玉米、花生仁、高粱、稻子为主,可每天加喂些苹果和少量青菜,在繁殖期除常规饲料外,还需加喂牡蛎科粉或骨粉无机盐等,育雏期间应每天加喂煮熟的鸡蛋。喂食苹果和蔬菜时,需切成方块小段喂给,喂前应用水洗净,吃剩下的饲料每天取出,以免饲料变质。
养护管理
人工饲养葵花凤头鹦鹉可采用金属笼、金属架,作为观赏动物时可用挂式金属架饲养,架两边设有金属的食罐、水罐。需经常检查锁链牢固情况,以免鹦鹉咬坏后飞逃。成对饲养时,笼舍容积应在1.5-2.0立方米以上。人工养殖时越冬温度应保持在17-19℃,冬季繁殖期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以45-50%为宜,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夏季温度达到30℃以上时,需经常通风、换气,以此降温。
人工饲养条件下,葵花凤头鹦鹉的繁殖期为4-8月份,在距地面2.5-3.5米的背阳墙上安柳树巢洞,直径以最大成鸟能出入为宜,巢内铺垫锯末、麻丝或羽毛。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保持环境稳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是一种常见的鸟类,据1998-2002年的统计数据,其数量已超过500000个,且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葵花凤头鹦鹉的分布范围非常大,尽管由于栖息地受到持续破坏,其种群数量似乎有下降的趋势,但依据葵花凤头鹦鹉的下降速度评估,其未达到易危群体阈值(大于十年或三代内下降30%)。
保护等级
在2018年,葵花凤头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保护措施
葵花凤头鹦鹉深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人民的喜爱,被人为大量养殖,且葵花凤头鹦鹉行动敏捷,人为捕捉较为困难,因此其种群数量较多,无需额外的保护措施。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制定了《野生鸟类保护法》,禁止将野生葵花凤头鹦鹉进口到美国,进一步保护了该种群。
用途
葵花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标志性鸟类之一,其具有雪白的羽毛和金黄色的冠羽,且善学人语,深受养鸟爱好者的青睐,可作为宠物和伴侣鸟养殖,其黄色羽毛也常被用于礼仪头饰。
危害
澳大利亚的作物种植区,葵花凤头鹦鹉经常啃食作物种子,破坏树木结构。在城市地区,葵花凤头鹦鹉已成为一种有害鸟类,其会用喙破坏房屋木材、甲板和镶板。因此,当地人会时常猎杀该物种。但由于葵花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的受保护物种,因此其种群繁殖未受到威胁。
物种对比
凤头鹦鹉有大小两种,分别为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sulplurea)和葵花凤头鹦鹉,两者形态非常相似,具体区别如下。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日常活动
飞行
食性
防御行为
生长繁殖
寿命
求偶交配
筑巢繁殖
孵化育雏
人工养殖
饲料
养护管理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用途
危害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