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英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李德英,女,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10月生,万州区人,专业兴趣是中国近代区域社会经济史,城市史。曾担任过历史系基地班班主任,学分制指导教师,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人物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
1986年7月——1990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任教;
1990年9月——1993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3年7月——现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
2001年7月——2002年8月,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1999年9月——2005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主要贡献
科研课题
199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岷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独立承担,科研经费人民币3万元,2003年9月完成结题,25万字。
著作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译著:王笛著,李德英、谢继华译:《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版。
陈锋主编:《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第四章《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开辟:以成都城市公园为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98-139页。
论文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土地转租问题探讨》,《史林》,2006年第3期。
《从成都平原租佃纠纷个案论押租制的双重意义》,《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
《生态环境、乡村社会与农民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为例》,《史林》,2003年,第1期。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史林》,2002年第4期。
王笛著、李德英、谢继华译《街头控制——清末民初城市改良、警察与下层民众》,《清史译丛》,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民国时期佃农地位与国家政策》,《“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同业公会与城市政府关系初探——以民国时期成都为例》,《城市史研究》,第22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
《近代城市公园社会功能述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资讯时代历史教学的开展与展望:以四川大学为例》,《两岸资讯社会的史学与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年7月,台湾。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以近代城市公园为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获奖记录
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撰),2001年4月。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撰)2003年7月。
2003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2004年3月。
2002、2003、2004年度均获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贡献
科研课题
著作
论文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