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云
当代书法家
王庆云(1929年生),湖北监利人,是王遐举先生的长公子。他是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北书画院院士。同时,他还担任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画馆顾问,以及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人物简介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广水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法馆顾问,民革画院理事,八一书画院顾问,临沂书圣画院顾问,中华炎黄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建设文协书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山书画社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他幼承庭训,绍继家学,泼墨耕耘数十年,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形成了遒劲、平和的风格。同时也善于夸大和激化笔墨的强烈对比,并有能力协调统一归于和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在全国举办过多次规模宏大的个人书法展览和联展。作品发表于全国各专业报刊。《人民日报》、《今日中国》等各大报刊均有专题报导,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王庆云书法集》、《我的父亲王遐举》、《三王书法作品集》等。
书法作品
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书法》等专业报刊。其作品为湖南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等省美术馆,文史馆收藏。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家传记》等多部典籍,并有《王庆云书法集》面世。《人民日报》、《幸福杂志》分别以《营造笔墨世界的新景观》和《墨染的风采》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
社会评说
他出身书艺名门,其父王遐举叔父王轶猛,皆当代著名书法家,饮誉海峡两岸。他幼承庭训,绍继家学,泼墨耕耘数十年,兼工隶、正、行、草诸体,尤以隶书见长。1986年和1997年两次在武汉举办个人书法展,1988年墨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京鄂九人书画展”,1996年和1997年分别参加全国文史馆员书画展和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湖北书画院的书画联展。但于武汉黄鹤楼公园的白云阁,著名书法家王遐举,王轶猛和王庆云及王氏家族成员的书画作品在“泛鹅斋”长年展出,使墨迹直接与书法爱好者和游客见面。其父王遐举为当代书法大师,声名远播;叔父王轶猛,被台北市誉为"商场书圣",在海外享有盛誉。庆云先生从儿时起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薰陶,养成了酷爱书法艺术的志向。王庆云出身书艺名门,其父王遐举、叔父王轶猛,皆当代著名书法家。幼承庭训,继家学,长于书。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说:“昔者右军及献之、徽之父子兄弟,均以书法名世;今复有遐举、轶猛及庆云昆季乔梓,分别活跃于京都、台湾及汉上书坛。王氏门中,后先辉映,书林千载,特茂王家。”“我是长子,从小给父亲磨墨。他用墨量很大,那砚台,是铺路麻条石做的。父亲白天做事,晚上写书法,一般写到凌晨一两点,有时我磨着磨着就睡着了。”及长,牵纸,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王庆云对于书法行笔、墨色、结构,都了然于心。心追手摹,痴墨爱书。
云鹤有奇翼,飞鸿响远音。承继父亲王遐举隶书的遒劲宽博,骏发雄强,王庆云隶书之“奇翼”在“中和”。他的书作,隶中有行,有楷,有碑。古隶里夹杂刀碑,力从中来,故能雄气俊美、取意深厚,有种清刚气;又间行草笔意,振千钧豪翰,入木神奇,醇厚有味;以颜养气,远离奇险,动而不犷,放而不野,雍容庄严。六条屏长卷《后赤壁赋》,黑底白字,如阵师牧野。分如掣电,合如聚云。长撇大捺,左右开合,结体平扁,稳重整密。王庆云隶书,左边撇竖,饱满,厚实,右边折捺,轻健,修长。干润短长间,见出《礼器碑》的瘦硬古雅,《石门颂》的劲健飘逸。时有枯笔出,如山翁临水,钓起一江古意。
学艺履历
(一)
还在孩提时,遐公就告诫他:书法是立业之本,要想在社会上成功立业,没有一手好字是不行的,字如其人,把字写得东倒西歪,犹如一个人穷困潦倒,萎靡不振,是会被人看不起的。遐公还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是一种耻辱。这些都是幼年时庆云先生帮父亲磨墨、牵纸时聆听到的教诲,至今仍留在脑海中,永志不忘。
(二)
人们常说,写字没有巧,就是要肯下工夫。但庆云先生对我说,他在书法方面所以取得成就,得益于他父亲的指点。遐公常对他说,干什么事业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学书法也不例外,但仅凭信心和毅力,没有好的方法,容易走弯路,进步缓慢。庆云先生按照父亲的指点,采取"专攻一家,兼蓄百家,自成一家"的正确书写方法,从楷书入手,初,专攻颜字,稍长,对张迁碑和张猛龙碑用功最勤,到40多岁的时候,他夜以继日的临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150多遍和张迁碑数百遍,这使得他具备了帖和碑两个方面的扎实基础,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对书法艺术的逐渐成熟,认识到"继承传统,发扬传统,走创新的道路"是发展的必然。这时他认为"专攻一家"的阶段应该结束,必须开始"兼蓄百家"的步伐,并且还确立隶书是他的主攻方向。这时的他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广泛吸收《史晨》、《乙瑛》、《曹全》、《石门颂》等汉代名碑精髓,对当今名人隶书作品亦进行深入研究,又经过十余年的磨炼,他的隶书已经从"写实"阶段进入了"写意"阶段,有了质的升华。但庆云先生谦虚的说:当前,我离"自成一家"的要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自成一家是兼蓄百家的结果,所以要善于将古今隶书的精华为我所用,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其目标就是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达到有别于前贤、有别于今人、也有别于故我。这正是实现书法创新,做到与众不同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
(三)
当庆云先生多年前离鄂赴京定居时,湖北书界有同仁好友说:你这一走,我省在书法门类上少了一个品种。意即王老的隶书在湖北省是出类拔萃的。他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出身于书法世家不无关系,帮他父亲磨墨、牵纸和办展览的过程,就是他最好的学习机会。当得知阔别数十年的叔父,竞是台北市的"商场书圣",使他感到惊讶和喜悦。这一切是庆云先生从事书法事业的源头和动力,在此基础上,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和书界朋友的支持,现在他的作品在书坛已占有一席之地,故人们习惯的称王遐举、王轶猛和王庆云为"书坛三王"。监利市家乡人民对王氏兄弟父子的书法十分敬仰,先后修建"泛鹅亭"和"泛鹅碑廊",以展示"三王"书法作品,供人欣赏,并传诸久远。亭、廊之所以命名"泛鹅",按史书记载,羲之对鹅情有独钟,他的书法,名冠古今,而对鹅群的爱好,亦不下书法,故有"羲之妙笔在鹅群"之美喻。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赞道:"昔者右军及献之、徽之父子兄子,均以书法名世;今有遐举、轶猛和庆云昆季乔梓,分别活跃于京都及台湾书坛。王氏门中,后先辉映,书林千载,独茂王家,值得庆贺。"诗人李光清先生以他"三王翰墨久传闻,海内谁人不识君。明月故乡多少梦,碑林艺苑四时春"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歌颂三王的书法成就。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书法作品
社会评说
学艺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