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取得的收入
营业收入(Operating Income)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日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收入=产品销售量(或服务量)×产品单价(或服务单价)。
营业收入按内容可分为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等。按收入确认的期间可分为跨期收入和非跨期收入。企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应对照收入准则规定的各类收入确认标准,根据交易的实质进行判断。同时,企业应遵循收入准则的计量原则,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营业收入。在计量时,还应考虑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退回或折让以及销售折扣等对营业收入的影响。通过对营业收入多维度的分析,可以判断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洞悉增长的主因,了解营业收入的内在构成,判断收入是否优质等。
营业收入的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和专家集合意见法。定量预测法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对营业收入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精心签署并执行销售合同;对商品发货计划的监督和执行;及时办理结算,尽快回笼货款;做好售后服务,关注并掌握市场反馈信息等。
概述
定义
营业收入(Operating Revenue)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日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或营业收入=产品销售量(或服务量)×产品单价(或服务单价)
分类
按经济业务的核心性
营业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本行业经常性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收入,这会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而有所不同。通常是企业营业执照中列出的最主要的经营事项,例如,对于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指的是“产品销售收入”;对于建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指的是“工程结算收入”;对于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通常指的是“房地产经营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其他日常活动中获得的收入,例如,企业通过销售剩余的原材料和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以及授权使用无形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收入。
按经济业务的内容
营业收入可分为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等。
按收入确认的期间
营业收入可分为跨期收入和非跨期收入。跨期收入是指某项经济业务的总收入需要在多个会计期间内分期确认的收入;非跨期收入是指某项经济业务的总收入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一次性确认的收入。
确认与计量
确认
营业收入按内容可分为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等。营业收入确认是指企业在日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在何时入账,并在利润表上反映的问题。收入准则规定了各类收入确认的标准。企业在应用这些标准时,应根据交易的实质进行判断。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的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劳务可以分为跨年度劳务和不跨年度劳务。对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劳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视提供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 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4) 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
(1) 已完工作的测量。
(2) 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3) 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不含债券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当分别针对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
(1) 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2) 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计量
营业收入的计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关于营业收入计量的核心原则为:计量的金额应反映企业预计因交付这些商品或服务而有权获得的对价。企业应当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营业收入。企业在确定交易价格时,应根据合同条款和以往的习惯做法,并结合合同中存在的可变对价、重大融资成分和应付客户对价等因素进行。
可变对价指对最终交易价格产生影响的不确定的对价,如赊销商品承诺的现金折扣。如果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企业应根据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最佳估计数,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估计应计的可变对价金额。期望值是根据各种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和相关概率计算得出的金额。当企业拥有许多具有相似特征的合同并预计可能产生多个结果时,通常使用期望值来估计可变对价金额。最可能发生金额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中最有可能发生的单一金额,即合同最可能产生的单一结果。当合同只有两个可能的结果时,通常使用最可能发生的金额来估计可变对价金额。如果可变对价金额发生变动,已履行的履约义务的后续变动额应调整当期的营业收入。
重大融资成分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收款期较长导致分期收款的总对价高于现销价格的差额。在评估合同是否包含融资成分,以及该融资成分是否对合同有重大影响时,企业应考虑所有相关的事实和情况,包括:(1)已承诺的对价金额与已承诺商品的现销价格之间的差额;(2)以下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是企业将承诺的商品转让给客户与客户支付相关款项之间的预计时间间隔;二是相关市场的现行利率。如果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资成分,企业应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即,现销价格)确定交易价格。合同期间内,交易价格与合同对价之间的差额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但如果企业预计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与支付价款间隔不超过一年,可以不考虑合同中存在的融资成分,分期收款总额即为交易价格。
应付客户对价指企业销售商品明确承诺给予客户的优惠等。如果合同中含有应付客户对价,应将该应付对价冲减交易价格,并在确认收入与支付客户对价二者孰晚的时点冲减当期收入。如果应付客户对价是为了向客户取得其他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企业应采用与采购其他商品相一致的方式确认所取得的商品。如果企业应付客户对价超过向客户取得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的,超过金额应当冲减交易价格。向客户取得的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企业应当将应付客户对价全额冲减交易价格。
影响因素
企业实际取得的营业收入与应取得的营业收入经常不一致。这种不一致通常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退回或折让以及销售折扣等。
价格和销售量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是影响营业收入的最主要因素,营业收入实际上就是销售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与价格的乘积。
销售退回或折让
销售退回是指购买者因为商品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规定要求,将已购买的商品退回给出售单位,并经协商由出售方退款给购买者的情况。
销售折让是指购买者因为商品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要求出售单位给予一定折让的情况。无论是何时销售的商品,如果由购买单位退回或折让,都应当直接在当月营业收入和成本中进行冲减处理。
销售折扣
销售折扣是指销售方根据购买方购货量或支付货款的时间,给予购买方一定的价格折扣。销售折扣可以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商业折扣(也称为价格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购买者购买更多商品,在价格上给予一定折扣,即购买量越多,价格越低。商业折扣一般直接从商品的价目单价格中扣除,销售收入也是根据折扣后的售价计算。因此,商业折扣不会对营业收入产生冲减的问题。
现金折扣(也称为销售折扣)是指为了鼓励购买者在一定期限内提前支付货款,给予购买者一定的折扣优惠政策。这种折扣实际上是企业为了尽早收回现金而付出的代价,需要对营业收入进行冲减处理。
分析
会计分析
在对营业收入进行会计分析时,主要关注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四种可能影响营业收入真实性的情况:
1. 提前确认收入: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如优惠付款条件、折扣和加成保证等,来提前确认收入,以提升年终业绩。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年初销售退回的比例大幅上升;年末销售的现金流入量与应收账款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月份;营业税及其附加或增值税的增长率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或者应交税金与应收账款的比例在年底下降。
2. 延迟确认收入:为了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企业可能会通过应计、递延、摊销等方式平滑收入和进行盈余管理。这可以通过比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或者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同比例变化来判断。
3. 虚构收入来源:有些企业可能会因为发票管理制度的特殊性,而在实际销售过程未完成的情况下确认营业收入。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虚开发票和增值税发票确认收入;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对客户的记录销售额超过实际销售额;利用背靠背交易或销售回购行为确认收入,如将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立即确认为收入,而将回购的资产作为资本性支出列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
4. 将非经常性损益与营业收入混淆:当营业利润持续下降时,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补贴收入计入营业收入来操纵营业利润。这可以通过比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补贴收入占利润的比例等指标来判断。
增长分析
企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营结构、价格、销售量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在公司扩张的情况下,产品数量的增加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如果生产规模保持不变,那么收入增长则更多地依赖于经营结构和价格的变化。
1. 经营结构的变化:随着市场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企业的经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产品多样化和经营多元化可以帮助企业利用不同产品实现盈亏平衡、收益平滑和降低单一产品的系统风险。然而,这也可能带来更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初始投资成本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的风险。过多的产品数量可能表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需要依赖产品多元化来弥补。
2. 价格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稳定性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质量、市场结构、企业性质、互补产品的数量、技术创新、产品成本、销售范围和政府干预等。通常,销售范围越广,价格越稳定。因此,通过分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各个市场上的销售规模和份额,可以确定其价格的稳定性。
3. 销售量的变化: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变化受到产品竞争、市场和非市场风险的影响。这些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如政策转变、革命、战争、恐怖主义)、自然灾害风险(如爆炸、干旱、洪水、地震)、市场风险(如产品质量变化、技术创新、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经济或金融危机)等。因此,通常需要计算并比较销售量增长率、产量增长率和产销比率。
4. 产品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以了解企业是否有主导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市场中的份额。产品的竞争力由市场地位、生产能力、研发等因素决定。通过分析行业吸引力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判断某种产品的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可能在该产品市场中的地位。
结构分析
对营业收入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营业收入的种类和地理构成: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各种来源,如销售、利息、租金、工程承包等,以及它们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和长期趋势。对销售收入,还需考虑各产品收入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同时,也要考虑收入的地理构成,了解企业收入地理来源的多样性或单一性。如果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收入增长和应收账款回收产生影响。
2. 关联方交易收入的比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通常有大量的关联方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和实现时间都受到公司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人为操纵或粉饰业绩的情况。
3. 行政干预或政策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基础行业和受价格管制的企业,如电信、电力、邮政、水务、燃气、汽油、旅游景区、教育、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受到行政干预或政策的影响。政府干预可能导致价格上涨或业务量增加,从而使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政府干预具有政策周期和行业转移的特性,可能导致受政府干预的行业出现周期性和交替性的繁荣与衰落。即使是民营企业,也可能因为大规模的国内行政干预、外国的反倾销和出口管制,面临行业收缩的风险。
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优良的营业收入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收入的真实性:收益的确认必须基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使会计收益尽可能接近经济收益。为了确认收入的真实性,需要在进行对每一项收入科目及其来源变化、关联交易收入占比的会计分析之外,还需要依据过往多年的营业收入和公司规模来评判当前收入的真实性。由于营业收入的提升要么源于资产增长,要么来自职工数量的增加,因此这两者的增长速度应大致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匹配,至少方向相同。只有在工资收入、资产收入、固定资产收入、流动资产收入以及应收账款收入等各方面都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收入。电费和水费的收入弹性以及营业税的收入弹性应大致为1。如果完全不同,则有可能存在收入造假的可能性。
2.收入的含金量:收入的含金量反映了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的接近程度,用以评估企业现金回收的质量。衡量收入含金量的指标包括销售收现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销售收现比率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净额。如果没有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量指标,可以用经营现金流入量指标替代。一般来说,销售收现比率会小于1,当该比率低于0.8时,企业收入的含金量较差,可能会面临流动性困难。
3.收入的稳定性:高质量的营业收入需要保持稳定的增长和结构稳定性。这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比例、主营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收入增长比率,以及客户和地理区域的集中度。如果收入过于聚焦在特定的客户群体或地理区域,企业的收入质量可能就会下降。因此,需要计算前五或十个客户的销售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预测
营业收入的预测是指企业基于过去的历史数据,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研究,采用特定的预测技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量(或销售额)、销售情况以及其可能的变化进行科学的推理和预测的过程。预测营业收入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定性预测
定性预测法是指根据市场调研和以往经验,在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和专家集合意见法。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指的是预测人员首先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如全面调查、典型调查等)、扩大调查范围收集大量相关信息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推测出企业营业收入发展趋势的方法。一般来说,调查的内容包括对产品的调查、对客户的调查、对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查、对同行业的调查等。这种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易于掌握,成本低、收效快,在企业营业收入预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专家集合意见法
专家集合意见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是指企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向他们提出需要预测的问题和相关资料,利用专家集体智慧对企业营业收入进行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反复性、反馈性和集中性等特点。然而,这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很容易受到少数权威人士意见的影响。
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法是指企业利用销售历史数据,运用数学方法确定销售相关因素的数量及变动趋势,从而推测未来的商品销售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是以过去若干期的销售量或销售金额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划期间的销售预测值。这种方法简单,但却使历史资料的差异平均化,因而准确性较差。适用于各期的销售较为稳定、随机波动不大的企业的营业收入预测。其计算公式为:计划期销售预测值 = 观察期内各期销售值之和/总期数。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类似于简单平均法,虽然也使过去几期差异平均化,但这种方法尽可能选择最近几期数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销售略有波动的产品。
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根据同一移动段内不同时期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数,然后进行平均移动以预测未来值。即将不同时期的数据分别乘以各自的权数后再相加,然后除以权数之和。其计算公式为:计划期预测销售值 = 各期销售值和对应权数的乘积之和 / 各期权数之和。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根据本期的实际值和过去对本期的预测值,来预测下一期的数值,它反映了近期实际销售数值对预测值的影响。
回归分析法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其基本公式为:y=a +bx。式中,y为预测销售值;a为特定常数;b为直线斜率;x为相关因素值。这个公式是一个实验式,它适用于销售值主要受某一重要因素影响。
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销售值的变化与几个因素相关的产品的预测。如果销售值y与x1,x2,x3,…,xn等多个因素相关,则可用下面多元回归方程来预测销售值y:y=a+b1x1+ b2x2+ …+bnxn。在上式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主要的,对销售值影响较大;有些因素是次要的,对销售值影响较小。因此,在预测时,要根据各种因素对销售量影响的程度来确定相关系数
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预测企业产品销售额。具体可以分为保本点预测法和保利预测法两种。
保本点预测法,又称为盈亏分界点(零利润点)预测法,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维持在保本点时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进行预测的方法。处于保本点的销售量即为保本量,此时的销售收入即为保本收入。保本点销售量和保本点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保本点收入=单位售价×保本点销售量
保利预测法是指在销售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对能够实现目标利润时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进行预测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单位售价×目标利润销售量
管理
精心签署并执行销售合同
经济合同制度可以助力企业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并能有效地强化经济核算。财务部门应积极地与销售部门合作,以确保销售合同的签署和执行得当。这包括审查合作方的信用状况,核实合同价格并管理商业折扣,控制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以及监督结算方式的选择。对于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销售合同,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应提前协商,达成共识。此外,还应对合同中规定的各项经济内容,如销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发货次数和日期、结算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以及企业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和确认。
对商品发货计划的监督和执行
销售部门会根据合同需求来制定商品发货计划,并且需要与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以及运输部门的货运计划进行有效协调。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商品发货计划的制定,并从财务的角度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计划中规定的季度或月发货量是否与相应期间的销售收入计划相符;月末的产品库存量是否超过了产成品资金定额的库存产品量;对原有库存积压产品的处理情况;是否有新的积压滞销产品等。销售部门在执行发货后,应及时将发货单证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则需要根据发货单证来监督商品发货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协助销售部门找出原因,并督促或组织或上报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及时办理结算,尽快回笼货款
财务部门通常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他们应在产品出货后立刻与购买方进行结算,以收回款项。如果未能按时收款,应向银行进行查询,协同销售部门,与购买方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处理,尽量避免长期欠款。当客户拖欠或拒绝支付款项时,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做好售后服务,关注并掌握市场反馈信息
对企业而言,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能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增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利润。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售后服务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并掌握市场反馈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更好地理解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异,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管理状况,对于企业改进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营业收入.术语在线.2023-10-31
目录
概述
概述
定义
计算公式
分类
按经济业务的核心性
按经济业务的内容
按收入确认的期间
确认与计量
确认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计量
影响因素
价格和销售量
销售退回或折让
销售折扣
分析
会计分析
增长分析
结构分析
质量分析
预测
定性预测
调查研究法
专家集合意见法
定量预测
算术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回归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管理
精心签署并执行销售合同
对商品发货计划的监督和执行
及时办理结算,尽快回笼货款
做好售后服务,关注并掌握市场反馈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