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荚,又称
豆野螟、豆荚野螟,学名Maruca testulalis Geyer,为
鳞翅目螟蛾科豆荚野螟属的一种昆虫。
成虫体长13mm,翅展24~26mm,暗黄
褐色,前、后翅均有紫色闪光。
前翅中室端部有1个白色透明带状斑,中室内和中室下各有1个白色透明小斑;后翅外缘黄褐色,其余部分白色半透明,内有3条暗棕色波状纹。
蛹近纺锤形,长13mm,黄褐色,腹末有6根钩刺。头顶突出,复眼红褐色。羽化前在
褐色翅芽上能见到成虫
前翅的透明斑。
豇豆荚螟在华北地区年生3~4代,
华中地区4~5代,华南地区可达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为害期。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白天停息在作物下部的叶背面等荫蔽处,天黑开始活动,以晚上10-11时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卵期2~3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1头幼虫,少数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致腐烂。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或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7~31℃都能发育,但最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成虫羽化2-4天后即交尾,一生交配1-4次;喜在黄昏交配,卵散产,也有2-4粒产于一处的,多将卵产在花瓣上或
花萼凹陷处,也有将卵产在叶片上的。成虫寿命6-12天。
(1)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
豆荚,减少虫源。
(4)
化学防治:药剂防治采用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或40%灭虫清乳油每667
M2老人手机/30ml,对水50~60kg、5%
氟虫腈胶悬剂25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花1次,可控制为害,如需兼治其它害虫,则应全面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