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Low Altitude Economy)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以航空器为主、低空活动为牵引,多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形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
世界低空经济起步于农业服务,1920年后公务航空进入市场。二战推动的技术进步使低空经济迅猛发展,1950年直升机进入低空经济市场。低空经济已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低空经济一词最早见于2010年4月17日出版的《
安阳日报》,此后其便多次出现于地方官媒和各种论坛。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起,《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无人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8月18日,连接
浦东新区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这是中国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11月,中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欧美发达国家也加快了低空领域的规则和标准的出台。低空经济产品主要包括的军用eVTOL、直升机、无人机等,政用的红外热像仪高清摄像头、立体测图、隐患探测等,商用的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以及民用的热气球、滑翔伞、直升机等。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一方面,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等众多新场景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活品质和交通边界,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低空经济具有广阔前景、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2021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低空经济也存在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各省市空域开放程度不一和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
基本概念
定义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
无人机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以航空器为主、低空活动为牵引,多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形态。
从名词拆分来看,“低空”一词当前无确切高度定义,主流观点认为低空涵盖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或3000米以内的空域(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而定)。“经济”一词则反映出并非全以航空器为载体、低空空域为依托,而是综合了上下游产业、领域(制造、机场、保障服务等)的融合性经济模式,这也使其成为继数字经济后又一新兴经济形态。
特征
低空经济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中,主要活动场域是低空经济区别于航天经济等概念的区别特征;主要产出形式和方式是低空经济区别于森林经济、海洋经济等概念的区别特征。
发展历程
国际发展
世界低空经济起步于农业服务,1920年后公务航空进入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的技术进步使低空经济迅猛发展,1950年直升机进入低空经济市场,开始海上石油服务、山地救援等业务。截至2014年,全世界低空经济飞机保有量为34万余架。世界低空经济发达的国家国土面积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低空经济已成为它们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各自低空领域航空创新发展理念。美国率先提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其后演化为更大范畴的“先进空中交通(Advanced Air Mobility,
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而
欧洲提出“创新空中交通(IAM)”概念,两者与中国“低空经济”和“智慧空中交通”(Smart Air Mobility, SAM)概念存在名称上的差异,但实质涵义都是利用绿色能源驱动航空器,采用智能化运行模式,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其内核一致。
欧美发达国家已加快了低空领域的规则和标准的出台。美国先后发布了《先进空中交通(AAM)协调及领导法案》《先进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AAIM)法案》等十几项法案政策。
欧洲则鉴于自身无人机产业链支持能力较弱,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欧洲内无人机
高峰论坛,为新一代航空技术发展寻求共识。之后又
欧盟发布了《2022年管理计划:机动性与运输战略》《无人机战略2.0》等十几项战略指南。欧美20多个城市积极布局先进空中交通(AAM),推动低空创新和区域合作,针对各类低空空中机器人和飞行器的适航认证、生产标准、飞行管理等,推出系列政策指南,以更好地适应各类新形态的飞行器的运行和使用。
中国发展
概念形成
低空经济一词最早见于2010年4月17日出版的《
安阳日报》第1版的新闻报道,此后其便多次出现于地方官媒和各种论坛。2011年的相关文献先后对低空经济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将其作为一个广义上的经济形态概念,论述了其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产业构成等命题。
国家推动
2020年6月,中央空管委办公室依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设立了低空经济研究机构“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作为中央空管委办公室的经济研究智库单位和决策咨询机构。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同年3月,国家空管委升格至中央空管委。2022年12月发布的《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通知,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是22条经验之一。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1月1日起,《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低空经济、平台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各地实践
2021年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为依托,突破
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
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
测绘学、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在《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低空经济”是一大亮点,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安徽
芜湖市发布《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2022年12月,
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3年11月,海南发布《海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在中国范围内较早地做出低空空域放开的持续性尝试。12月,
深圳市又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4年1月3日,首部低空经济相关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该《条例》自2024年2月1日起实施,包括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3月8日,
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媒体专题宣传活动在位于广州市
天河区的天德广场举行,此次活动呈现了广州未来城市空中交通、eVTOL头部企业的研发制造以及
无人机农用、无人机物流、
航空运动等低空
LiveApp。3月10日,
无锡市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先导区规划面积约131亩,总投资估算约15亿元,主要功能包括航空技术研发、创新企业孵化、院士工作站、航空培训、航空展示研学等,建成后将助推低空经济产业落地,是园区产业招引的有力载体。2024年,中国已有近20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发展低空经济、通用航空。
2024年5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兴起,无人驾驶、数字低空、绿色能源成为主要方向。北京市具有低空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和基础条件,具备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光明、意义重大。同年6月,珠海市
工信局牵头出台《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三大方向推出12项具体扶持措施。同月,
珠海市低空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举行上线仪式,这是中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
2024年8月,《湖北省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2027年湖北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在打造低空+城市交通场景上,
湖北省将率先在武汉
都市圈开展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试点,支持通航企业发展以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主的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
2024年8月,
苏州市昆山城市航站楼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直升机载人航线开展试飞工作。这是苏州第一条飞浦东机场的低空城际航线,昆山城市航站楼也成为中国首家开通跨省“空空联运”项目的城市航站楼。8月18日,连接
浦东新区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上海—苏州长三角区域的低空空中载客航线成功打通。此次开通的上海浦东至
昆山市双向低空直升机载客航线长约85公里,从昆山到浦东的飞行,全程不到30分钟,算上从降落点到航站楼的地面接驳时间,全程最快50分钟。该航线每位乘客单程定价为1600元和1800元。服务内容包括从昆山城市航站楼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直升机的单程联运服务,以及增加落地后机场内“一对一”专人全流程服务等。
2024年11月7日,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在
苏州市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加强长三角地区之间的部门协同和中央企业与地方的联动,推动
技术装备、创新平台、应用场景等六大协同创新,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低空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应用示范、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创新、低空产业人才发展四大高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共424家企业完成登记注册,备案产品1075种,保守估计五年内
无人机数量会突破千万架。11月10日,
第七届无人系统大会(GUSC2024)暨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大会在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会上发布了
珠海市促进低空经济多项重磅计划,包括珠海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2.0版等。会上,珠海市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随后,珠海低空产业发展基金发布,首期规模15亿元,目标规模100亿元,依托基金群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2024年11月26日,山东济南
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局把当地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转给
山东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转让金额为9.24亿元。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低空经济的运营和维护,提供飞行执照驾培等服务。2024年以来,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1月,在成都金堂淮州机场,中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
2024年12月3日,由高直航空运营的
杭州市低空巴士多条航线正式投运,包括湘湖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湘湖至
大禹陵、湘湖至未来科技城、
钱江新城至未来科技城、钱江新城至灵山等。其中,湘湖至
大禹陵航线,也被称为
杭绍城际线。该航线以杭州湘湖为起点,至萧山里墅湖、柯桥兜率天宫、柯桥国际赛车场,经
鉴湖一路向东飞至大禹陵景区,来回往返。该航线飞行时间约15分钟,体验飞行的价格为每位498元,长期票价为每位980元,其直升机最多可坐4人。12月14日,小鹏汇天“
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在
上海市核心商务区
陆家嘴街道成功完成试飞,这也是上海的飞行汽车首飞。
政策举措
产业构成
低空经济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低空经济广泛体现在第一、二、三产业之中,涵盖了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等领域;具体的航空器又包括了直升机、空中机器人、热气球等,这其中,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资源
低空空域是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生产的投入要素,是低空经济的关键资源,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
核心产业
低空经济包括三大核心产业,即生产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的低空运输、作业与休闲娱乐业;为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生产提供装备与技术的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为低空飞行产品/服务输出提供支撑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
辅助种群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经济系统,一国或地方政府公共力量、金融保险、文化与教育等要素对低空经济生态的形成至关重要,构成了低空经济的辅助种群。
产品与应用
相关产品
参考资料:
应用案例
国际比较
全球格局
参考资料:
中美对比
参考资料:
市场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61.6%,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60%左右。
2023年,中国无人机生产厂家达到2200家,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会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
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
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有6.9万余家,其中2024年1-3月新增相关企业160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
广东省、
山东省、
陕西省以及安徽(并列),四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1万余家、5400余家以及350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1-5年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4%,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9.8%。
作用与价值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一方面,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等众多新场景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活品质和交通边界,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低空经济蕴藏广阔机遇,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广阔空间。低空经济发展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所耗费的时间可能将远远少于无人驾驶汽车。
局限与风险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低空经济发展依赖顶层政策设计,具体行业标准、规范。同时,行业发展当前仍依靠补贴等方式,地方政府落实、支持力度将影响行业进展。
各省市空域开放程度不一
低空经济发展同空域开放进度息息相关,各省市地理环境不一,对于空域开放的态度、程度也有所不同,或将制约行业未来发展。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低空经济下游部分产品当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产品性能、安全性、性价比或将影响产品需求,进而影响渗透率与行业未来市场空间。
相关评价
专家评价
低空空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低空空域有着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亟待开拓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 评)
应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基础上,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入手,以产业拓展、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着力点,不断开拓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中国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 评)
不同于成熟的高空飞行,低空空域在管理主体、管理模式、协同机制等方面均存在欠缺,建议通过立法和出台相应的政策,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协同、管控、标准、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指明方向。(深圳市物流行业协会副会长周文清 评)
媒体评价
发展低空经济,并不是“卖天”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任务,须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其特许经营权出让等具体事项,才能有利于保护各方权益。也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让其成为推动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推新质生产力真正“飞”起来。(新京报 评)
低空经济的产业应用,需要明晰秩序和边界。中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既支持鼓励发展低空经济,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在这个意义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优化治理,既发挥产业政策激励创新和促进竞争功能,也构建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条件、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人民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