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财政主要依赖田赋,通常情况下政府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然而,随着
太平军的发生,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为了筹集军费,开始征收厘金。最初这是一种紧急措施,计划在战乱结束后取消。然而,随着
洋务运动的开展,厘金成为清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约占年度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厘金成为了晚清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必要性和合理性。尽管如此,厘金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由于厘卡遍布各地,商人们不得不频繁缴纳费用,再加上官员们的刁难和腐败行为,厘金成为了阻碍现代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国内外都提出了废除厘金的要求,清政府也曾试图实施裁厘统捐政策,但效果不佳。
江苏省资产阶级发起的裁厘认捐活动也因为地方当局的阻挠而未取得成功。直到清王朝被
辛亥革命推翻,厘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裁厘加税"政策最终在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的1931年完成,这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时国内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中原地区的早期现代化并未能真正实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后才有所改变。
杨华山,湖北大悟人,2000年6月毕业于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得
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教授。他还是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华山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地方历史文化,已有多部著作问世,并在多个
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50篇学术论文。他曾被评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