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禧,机械制造专家,中国纺织机械制造领域的先驱之一。他在企业生产技术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多年,主持并参与了国内首台细纱机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为中国纺纱机械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为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陈文禧,1916年6月11日出生于
广东省合浦县。1939年,他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正值国家危难之际,面对日军侵华,陈文禧怀揣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实验厂,投身于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与实践中。抗战结束后,1945年8月,他前往美国法老司插齿机厂实习,并于1946年进入美国
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翌年获得硕士学位。1947年归国后,陈文禧在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制造实验厂担任副厂长。1948年,他被派遣至上海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担任专员兼工程师,负责处理日商纺织厂遗留的技术问题。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多家机械厂合并成立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陈文禧出任总工程师及副厂长,负责技术生产管理工作。
在陈文禧任职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期间,即1949年至1965年的16年间,他带领团队成功生产了约400万锭的细纱机,推动工厂形成了涵盖计划、生产、设计、工艺、设备、质检、供应、财务和管理的一体化大生产管理体系。五、六十年代,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在
上海市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中名列前茅;1956年,更是在全国纺织机械厂之间的竞赛中荣获红旗厂称号,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大批量生产积累了丰富经验。
1960年代,在陈文禧的带领下,为了满足我国纺织业的需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开始生产化学纤维纺丝机械和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的染色机,填补了我国在这两类机械制造方面的空白。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建立了全国纺织机械行业的首个
不锈钢焊接实验室,并在精密加工和不锈钢焊接等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尤其是不锈钢薄板焊接技术,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1965年,陈文禧转至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担任顾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受不公正对待。1979年,随着政策的调整,陈文禧得以重返工作岗位。他提出了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理念,并建议在研究所设立毛纺实验车间,不仅解决了研究所的设备和研究经费问题,也为开发新型毛纺机械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鉴于国际纺织机械发展的趋势,他积极推动研制和发展非织造布设备,以弥补国内纺织机械产品种类的不足。
陈文禧在其职业生涯中为
织布机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纺机技术水平的进步。1990年,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被
上海市评定为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1993年2月4日,陈文禧因病逝世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