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变形虫,属于
变形虫门、粘菌
亚门,通常被称为粘菌。它是一种
真核生物,其在一生中从单
细胞变形虫集合体转变为多细胞的“
蛞蝓”,然后再转变为结果体。盘基网柄菌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及时观察所有阶段。参与生命周期的细胞经历运动、
化学信号和发育,这些对人类癌症研究具有应用价值。盘基网柄菌生命周期的简单性使其成为研究其他生物的遗传、细胞和生化过程的有价值的
模式生物。
形态特征
盘基网柄菌生活在含丰富
有机化合物的土壤中,尤其是在潮湿的落叶和落叶土壤中。当潮湿时,子实体接种的孢子释放单倍体细胞,这些细胞呈现
阿米巴虫的外形和生活方式。它们生活在水膜中,以细菌为食,如土壤和腐烂有机物中的
大肠杆菌,通过二分分裂方式繁殖(营养期,vegetative phase)。只有当食物供给已经耗尽或食物暴露,有干掉的危险时,成百上千的阿米巴才会集合。单个地或象旅行团一样集体迁移至一个共同的会议区。这个聚集体吸收所有不同地方来的
细胞,最后形成一个多细胞组成的
蛞蝓。口语中也称它为“蝓”,科学术语称它为粘聚菌(grex)或假
疟原虫(pseudoplasmodium)。蛞蝓被包在一种粘质的、非细胞片物质中,能象一个真正的蛞蝓那样移动。它迁移到一个明亮的地方变成子实体(fruiting body),子实体由一个基板和一个支持球形新孢子聚集于顶端的茎组成。基板和茎由体细胞构成。体细胞形成由
纤维素组成的壁,最后死亡。相反,其中的孢子
细胞存活,它们是生殖细胞,其形成和释放都是为了执行无性繁殖的功能。
在无性繁殖的生命周期中,网柄菌从单细胞状态到多细胞状态发生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转换:大量单个
阿米巴虫集合成一个社会群体,使能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因此,网柄菌是一种由原来独立的单细胞阿米巴形成的“部分时间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网柄菌在非正常条件下也会产生奇妙的有性生殖:通过吞噬相邻的阿米巴,两个细胞融合并扩大成一个巨型细胞,这个巨型细胞被包裹在囊内,尔后经过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阿米巴虫。
盘基网柄菌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营养、聚集、迁移和完成。生命周期始于成熟的
孢囊(结果体)释放孢子。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孢囊中的黏液变形虫孵化。在其营养阶段,黏液变形虫通过有丝分裂分裂,同时以细菌为食。细菌分泌
叶酸,吸引黏液变形虫。当细菌供应耗尽时,黏液变形虫进入聚集阶段。
在聚集阶段,饥饿引发蛋白化合物(如糖蛋白和腺酸环化酶)的产生。糖蛋白促进
细胞间的粘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环状AMP。环状AMP由变形虫分泌,吸引邻近细胞聚集到中心位置。当它们朝信号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并通过糖蛋白粘附分子粘在一起。
迁移阶段开始后,变形虫形成紧密的聚集体,细胞的长形堆积在地面上。变形虫一起作为运动的伪足浆团,也被称为
蛞蝓。蛞蝓约2-4毫米长,由多达10万个细胞组成,通过在其前端细胞产生
纤维素鞘来移动。部分鞘会留下粘液痕迹,随着向光、热和湿度等引诱物的前进方向移动。环状AMP和一种称为分化诱导因子的物质有助于形成不同的
细胞类型。蛞蝓分化为前柄和前孢细胞,分别移动到前端和后端。一旦蛞蝓找到合适的环境,前端形成果体的柄,后端形成果体的孢子。最近发现的类前端细胞也分散在蛞蝓的后部区域。这些类前端细胞形成果体的底部和孢子的盖。
蛞蝓定居在一个地方后,后端扩展,前端向空中抬起,形成所谓的“
墨西哥帽”,完成阶段开始。
前柄细胞和前孢细胞在完成阶段互换位置,形成成熟的果体。墨西哥帽的前端形成纤维素管,使更后端的细胞沿着管的外部移动到顶部,前柄细胞向下移动。这种重新排列形成了由蛞蝓前端
细胞组成的果体柄,而蛞蝓后端细胞位于顶部,现在形成果体的孢子。经过8-10小时的过程,成熟的果体完全形成。这个果体高1-2毫米,现在能够通过释放成熟的孢子再次开始整个生命周期。
由于其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
同源,同时其生命周期又相对简单,盘基网柄菌通常被用作
模式生物。它可以在有机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观察,主要是因为其细胞类型和行为受限,而且生长迅速。它被用于研究
细胞分化、趋化和凋亡,这些都是正常的细胞过程。它还被用于研究其他发育方面,包括
细胞排序、图案形成、吞噬作用、运动性和信号转导。这些过程和发育方面在其他模式生物中要么不存在,要么很难观察。盘基网柄菌与更高级的
动物界密切相关。它携带类似的基因和途径,使其成为基因敲除的良好候选者。
细胞分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变得更专业化,以发育成多细胞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整可能导致大小、形状、代谢活动和响应性的变化。在这种物种中,细胞多样性和分化涉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决策,以形成柄细胞或孢子细胞。这些细胞命运取决于它们的环境和图案形成。因此,该生物是研究
细胞分化的优秀模型。
趋化被定义为生物沿着
化学浓度
梯度向化学刺激物质移动或远离的过程。某些生物在移动到营养物质来源时表现出趋化性。在盘基网柄菌中,变形虫从
细胞外分泌信号cAMP,吸引其他变形虫向源头迁移。每个变形虫都朝着分泌最多cAMP的中心变形虫移动。然后,cAMP的分泌被所有变形虫表现出来,并成为它们开始聚集的信号。这种化学物质的排放和变形虫的运动每六分钟发生一次。变形虫朝着浓度梯度移动60秒,然后停下,直到下一次排放。单个细胞的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细胞群中的振荡,不同浓度的cAMP
化学波会在群体中传播成螺旋形。数学生物学家Thomas Höfer和Martin Boerlijst发现了一组优雅的数学
方程,可以重现盘基网柄菌的螺旋和流动模式。数学生物学家Cornelis J. Weijer证明了类似的方程可以模拟其运动。这些模式的方程主要受到变形虫
种群密度、环状AMP产生
速率和单个变形虫对环状AMP的敏感性的影响。螺旋模式是由位于群体中心的变形虫形成的,它们在释放环状AMP波时旋转。
cAMP作为趋化剂的使用在其他生物中尚未得到确认。在发育生物学中,这是趋化性的一个可以理解的例子,对于理解人类炎症、
关节炎、
哮喘、淋巴细胞迁移和轴突引导等方面至关重要。吞噬作用用于免疫监视和抗原呈递,而
细胞类型决定、细胞排序和图案形成是胚胎发育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这些生物进行研究。
然而,cAMP振荡可能并不是多细胞阶段的集体细胞迁移所必需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盘基网柄菌的多细胞阶段,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从传播波变为
稳态。
繁殖
尽管盘基网柄菌通常通过无性生殖繁殖,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盘基网柄菌有三种不同的交配类型,研究已经确定了指定这三种交配类型的性别基因座。异配型交配发生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当两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变形虫同时存在时,它们可以在聚集过程中融合形成巨大的合子
细胞。巨细胞然后释放环状AMP来吸引其他细胞,然后在聚集体中以食人方式吞噬其他细胞。被吞噬的细胞用来包裹整个聚集体,形成厚厚的
纤维素壁,这就是所谓的大囊。在大囊内,巨细胞首先通过
减数分裂,然后通过有丝分裂产生许多单倍体变形虫,它们将被释放以正常变形虫的方式进食。AC4和ZA3A等同配型的盘基网柄菌也能够产生大囊。与异配型菌株不同,这些菌株可能同时表达两种交配型
等位基因(matA和mata)。尽管有性繁殖是可能的,但在实验室条件下很少见到盘基网柄菌大囊成功萌发。然而,在盘基网柄菌的自然
种群中,重组是普遍存在的,这表明性别可能是其生命周期的重要方面。
培养
该生物在实验室中容易培养,这增加了它作为
模式生物的吸引力。盘基网柄菌可以在液体培养中生长,但通常在含有
营养琼脂的培养皿中生长,并保持表面潮湿。培养在22-24°C(室温)下生长最佳。盘基网柄菌主要以
大肠杆菌为食,这对其整个生命周期都是足够的。当食物供应减少时,黏液变形虫聚集形成伪足浆团。很快,培养皿上就会覆盖各种生命周期的阶段。经常检查培养皿可以进行详细的发育观察。
细胞可以在任何发育阶段收获并快速生长。
在实验室中培养盘基网柄菌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其行为反应。例如,它对光线、较高温度、高湿度、低氧环境等条件敏感,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其生长和发育。因此,实验室条件需要精心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