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在对遗嘱数据进行多维度展示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虚拟财产遗嘱、未婚人士遗嘱、遗嘱户均资产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截止2023年12月31日,白皮书显示,
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2023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通过对保管的几十万份遗嘱数据全面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逻辑,全面呈现了全国遗嘱
大数据以及各地、各类型人群特点,它详细描述了立遗嘱的人群特点、趋势动机,为社会各界呈现了其背后潜藏的故事和情感诉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遗嘱背后的温度与情感。
截至2023年底,
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60余个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478850人次,登记保管311868份遗嘱,生效遗嘱8721份。
2024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2017年在
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咨询的中青年人数量为931人,而到了2023年,咨询量就已达到17101人,咨询量上涨了17.3倍。同样,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保管的中青年人数量为279人,在2023年这一数量达到了7124人,7年上涨了24.5倍。从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
白皮书对超过31万份遗嘱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其中,中青年订立遗嘱数量十年增长了24倍,遗嘱人户均资产达744万元,房产归属最受老年人关注,未婚者订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等。“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不断上升,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
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时,增长率达到了24.62%。遗嘱年轻化趋势表明,现代年轻人对于个人财产的保护和规划意识逐渐增强,国人对遗嘱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遗嘱观念在持续发生转变。
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了: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以及名贵收藏品等。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15.82%。
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
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2013年时,在
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数量为21420人,登记保管量为6804人,保管比例为31.76%。而到了2023年时,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达到了85622人,登记保管量达到了53422人,保管比例上升到了62.39%。由此足以见得,百姓对订立遗嘱的相关需求越发旺盛。
从2017年至2023年,
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
北京鸭首钢篮球俱乐部、
上海市、
广东省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微信账号、QQ、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对于虚拟财产如何保护,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2021年起,
中华遗嘱库推出遗产捐赠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1人在遗嘱中决定将财产进行慈善捐赠。在所有受赠对象中,公益组织占比超过80%,其余的受赠对象还包括: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自2020年3月推出微信订立遗嘱服务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中华遗嘱库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最高峰时,“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就能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每年的白皮书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有深度、有情感、有温度的社会洞察,《2023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通过对保管的几十万份遗嘱数据全面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逻辑,全面呈现了全国遗嘱
大数据以及各地、各类型人群特点。不仅呈现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它详细描述了立遗嘱的人群特点、趋势动机,为社会各界呈现了其背后潜藏的故事和情感诉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遗嘱背后的温度与情感。
白皮书呈现的不仅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它详细描述了立遗嘱的人群特点、趋势动机,为社会各界呈现了其背后潜藏的故事和情感诉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遗嘱背后的温度与情感。每年的白皮书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有深度、有情感、有温度的社会洞察。(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