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光
梁炳光
苗族系列坡会群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掌门人之一,精通吹奏排笙,也是制芦笙的传承人。
个人经历
融水俗话道:“无笙不成坡”。梁炳光出生于芦笙之乡安陲,该乡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81%,这里民风纯朴,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8年该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原地区民间艺术之乡”(安陲芦笙文化)称号。苗族系列坡会之一芒篙节(十七坡会)便出自该乡。梁炳光从小受到芦笙文化熏陶,7岁便会吹芦笙、跳芦笙舞、唱苗歌,12岁师从父亲及大哥学习制作芦笙。随着时间的推移,制技艺日臻完善,成为县境内乃至周边县闻名遐尔的排笙制作师傅。他敢于创新,把传统六音管芦笙改造为9管、12管、19管芦笙。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他和4位徒弟花了2个月时间。精心制作了一把高约15米,笙斗直径35公分,长3米多,重达100多公斤的特大芦笙,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良好祝愿。该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不但掌握了芦笙制作技能而且会吹几十种芦笙曲调,会跳多种民间芦笙舞及苗歌演唱的技能,是开展苗族坡会芦笙文化的热心者和传承人。
梁炳光热心芦笙制作工艺的传承,以诚待人,授徒严谨认真,80年代初,融水苗族自治县各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得以恢复,特别是苗族是苗族系列坡会群活动的开展,苗胞和其他民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赶坡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所需芦笙量急剧上升,梁炳光师傅急苗族兄弟所急,想苗族兄弟所想,先后授徒30多人,把他的技艺无私,热心的传承给年轻人,在他的努力人,缓解了排笙不足的现状,2006年其被评为县、市级“十佳民间艺人”和 2008年获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更是信心百倍,切实履行授徒协议书,以居住地为主,以外出实地指导授徒为铺,先后授徒15人。梁炳光语重心长的对徒弟说:“我年纪一天天老了,希望你们认真学习,把苗族芦笙制作工艺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荣誉成就
梁炳光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一、多年来,该艺人带队或参加县境内各项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500多次。
二、1981年、由他带领的该乡排笙对到从江县参加比赛,获得第一名。
三、参加县境内坡会芦笙吹奏角逐,多次夺冠。
四、1994年、1997年,他和吉曼芦笙队分别参加了北京竹文化中国艺术节和庆祝香港回归演出活动。
五、2008年、2010年、2011年先后三次参加柳州市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活动。
梁炳光制作的芦笙质地好,声音宏亮,颇受县境内各芦笙队青睐,50%的各类芦笙均出自他手。年制作芦笙300多把,修复各类型芦笙1000多把;多年来先后传艺授徒达60多人,徒弟普及10多个乡镇,他们已成为当地排笙制作骨干;锐意创新,对传统芦笙进行大胆改革,能制作各种型号的多管芦笙;多年来获得民间组织赠送锦旗、镜屏30多件;他还是地方上有名的“芦笙头”,善吹苗族各种芦笙曲调,会跳各种芦笙舞,数年间,一直为苗族系列坡会群活动的开展和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辛勤耕耘;2006年分别被评为县级、市级首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2010年、2011年先后三次参加柳州市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活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荣誉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