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仁
明代官员
于子仁,字伯安,号七十一云峰道人,明朝政治人物,湖广武冈州(今湖南武冈)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曾任庶吉士昌乐县知县,后升任登州知府。在昌乐任职期间,成功驱除当地虎患,民间称之为“方山爷”。因事被逮,后人诉冤,其弟于子礼愿以身代罪。朱元璋嘉奖其孝友,特免其罪,并恢复职位,其弟亦授职。有《七十一云峰诗草》。于子仁的逮虎故事被文学家冯梦龙写入《古今谭概》,后由清朝文学家蒲松龄改编入《聊斋志异·赵城虎》。
人物简介
资料
明朝洪武十八年进士
明朝政治人物。
明杨仪高坡异纂
于子仁,湖广武冈州人。有隽才,多异术,举洪武乙丑进士,历官知登州府。部内有虎患,遣卒持牒入山焚之。明日虎自入府,伏庭下。
子仁数其罪,杖百下,历声叱出之,虎复循故道去。或以妖术闻,诏下子仁狱数日,死狱中,弃其尸。忽夜归家,家人悉以为鬼物,闭门拒之。子仁自言,吾时在狱实逃出谓死诈耳。门内人多方辨验,无他,始纳之。
后居家不自韬晦,日与故旧游宴,或泛舟逆水而上,不用帆橹。或音乐供帐,无人自具,以此为乐。其仇家刘氏之,白知州伍芳请奏闻,芳不从,刘自诣阙告之。命官按状,未至州。一日,失子仁所在,惟遗铁索而已,刘竟坐欺罔死。子仁自号七十二峰道人,父尝为梓人,或以子仁为梓人,讹也。词翰清妙,人多有藏之者。
方山爷的传说
据说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湖广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市)有位姓于名子仁的人,到昌乐县任知县。到任不久,在巡视时,见西城门用砖砌了起来,街头巷尾冷冷清清。于子仁问左右何故?,左右说,西城门外常年闹鬼,吓得百姓将门堵了起来。于子仁听了,对左右说:看来,我这个县令,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民除害。
一天,于子仁带领衙役打开城门,果然看到妖雾四起,一些牛头马面的鬼怪,气热汹汹地朝西门拥去。衙役们见了,吓得抱头鼠窜,唯有于子仁稳于泰山。只见他,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皮鞭,大喝一声:“汝等找打!”接着就抡了一鞭子,又连打了数鞭。恶鬼死伤过半。余者,见进城不得,就慌忙向南逃去。于子仁见状,掐着鞭子,紧追不舍。
鬼怪们慌慌张张地逃到方山,见一山洞,就急火火地钻了进去。于子仁赶来了,看到魔鬼都进了山洞,一时没了办法。那些恶鬼感到安全了,就在洞内美滋滋地说:“老于,看你还能怎样奈何我等?”于子仁耻笑道:“有种的,就出来比试比试!”魔鬼叫道:“我等千年不出,看你奈何于我?于子仁斩钉截铁地说:“尔等千年不出,我就万年不走,看尔等还能糟蹋百姓否!”说完,就搬了一块大石头,往洞口上一盖,然后就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四五天过去了,魔鬼一直没有出来,于子仁也没有回城。衙役们催促道:“县令,您的生命重要,还是回衙门吧!”于子仁说道:“我死了不足惜,可魔鬼跑出来就难办了!”于是仍然坐在石头上岿然不动。又过了几天,百姓们成群结队的来到洞前,劝于子仁回衙,于子仁说道:“我不瞒各位,自古来,能捉魔鬼、妖怪的县令,可能只有我一个,而能当县令的可有千万,你们还是报请上方派一个新的县令来吧!”说完,于子仁又泰山压顶地坐在了那块石板上。百姓们见说不服县令,就哭泣着给他就地搭了一所茅屋,里面天天放些好吃好喝的东西。
后来,于子仁得病离开了人间。那些魔鬼也烟消雾散,没再出洞祸害百姓。人们为了记念这位为民除害的县太爷,纷纷拿钱买了砖瓦石块,在于子仁坐化的石头上,建了一座山神庙,尊称他为“方山爷”。直到现在,每逢古历六月二十七日这天,方圆几十里的百姓还带着供品,络绎不绝地来到方山祭奠于子仁。于是,这天就成了庙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年庙会的下午,十有八九会下一场大雨。当地人说,这可能是于子仁与魔鬼搏斗流的汗水吧!有人说,也可能是于县令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他的家人为他哭泣吧!还有人说,什么都不是,是于子仁看到现在的县官,十有八九地贪占,而感到悲哀吧!
介绍
朱元璋嘉奖其孝友,特免其罪,并恢复职位,其弟亦授职。有传《七十一云峰诗草》。
于子仁的逮虎故事被文学家冯梦龙写入《古今谭概》,后由清朝文学家蒲松龄改编入《聊斋志异·赵城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资料
明杨仪高坡异纂
方山爷的传说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