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12月24日揭牌,不设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薛其坤院士出任首任院长。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将在量子物态科学、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并推动量子技术实用化、规模化、产业化。
量子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
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探索形成有利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量子院诞生,并推动量子院科研成果在“三城一区”转化落地。
北京在
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
为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政府联合
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超前谋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借鉴世界
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研究院。
该研究院主要工作有: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建设
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开展科技攻关,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前沿技术突破性进展和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科研人员产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在本地溢出转化等创新政策,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和活力,将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承担好“
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形成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的研究梯队,同时组建一支由世界级水平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
2021年9月,2020年度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在2021
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颁奖,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超导量子计算
于海峰研究员发布了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创造了新的
世界纪录。于海峰科研团队对超导量子比特性能进行深入探索,不断优化材料生长和微加工制备工艺,于2021年5月初,成功使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达到503微秒,打破了2020年3月由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组保持的360微秒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有望观测到原来无法观测到的量子过程或现象,为超导量子计算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器件基础。
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
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在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机、
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精准测量等方面重点研发,将推翻“围墙”,让各单位部委在全新的高度上共建研究院,并对国内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