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包小辉于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5月,包小辉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验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2013年,包小辉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4年3月,包小辉研究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2015年1月21日,包小辉团队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研进展提名。2016年6月,包小辉团队采用冷原子系综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毫秒高效量子存储器,为远距离量子中继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8月,包小辉研究团队将里德堡相互作用与高效单光子接口技术相结合,首次成功制备基于里德堡超原子的多光子纠缠,为单向量子中继等应用奠定基础。2024年5月15日,包小辉团成功研究出了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2012年5月,包小辉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验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该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存储寿命和高读出效率在单个存储器内结合起来,向可升级长程量子通信及可升级光学量子计算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2013年,包小辉担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14年3月,包小辉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该工作以编辑推荐论文(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
物理评论快报》上,
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观点》栏目(Physics: Viewpoint)也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1月21日,包小辉团队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获得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研进展提名。
2016年6月,包小辉等采用冷原子系综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毫秒高效量子存储器,为远距离量子中继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2019年1月,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2020年2月,包小辉研究团队与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量子中继与量子网络方向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发展高亮度光与原子纠缠源、低噪高效单光子频率转换技术和远程单光子精密干涉技术,成功地将相距50公里光纤的两个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2022年8月,包小辉研究团队将里德堡相互作用与高效单光子接口技术相结合,首次成功制备基于里德堡超原子的多光子纠缠,为单向量子中继等应用奠定基础。该研究成果于同年8月11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2024年5月,包小辉所在的研究团队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
自然》上。
包小辉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实现经由50公里光纤传输的存储器间纠缠;实现三个原子系综间的量子纠缠;实现百毫秒高效率量子存储器;利用里德堡阻塞效应制备多个激发态并观测到HOM干涉效应,进而产生半确定性光与原子纠缠;在系综量子存储器内实现单量子水平自旋回波等。已在包括
自然 (1篇)、Nature Physics (2篇)、Nature Photonics (5篇)、
美国科学院院刊(1篇)、Physics Reports (1篇)、
物理评论快报 (12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多个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