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勺哥”本名郑建安,做了20多年的厨师兼老板。20多年里他不断地研究和总结,从起初的1把大勺,到至今的12把大勺得心应手。他用他炒菜的速度、花样和出神入化的厨艺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每天早晨4点左右夫妇就起床,为当天的配料做准备,牛肉、鸡肉、鱿鱼、红烧肉、配菜、调料、煮面、
焖饭,每天忙碌地重复着这些工作,但却乐在其中。现在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的三好美食城露天市场出摊。虽然“大勺哥”夫妇被网友和众多电视台追捧,故事也成了励志故事,但这对夫妇并没有觉得“飘飘然”。“夫妇就是普普通通的沈阳人、辽宁人,总在想别耽误了正事。夫妇的正事就是出摊
炒饭,如果老也不出摊,夫妇就啥也不是了。夫妇并不太想出名,“大勺哥”这个名字是大家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认同,但也像
赵本山说的一样,那就是个人名!没觉得是个名人。”
一个人、10个炉灶、10个大勺,最快的时候一分钟
内能同时炒出5份
炒面,这就是卖炒面的郑大哥独具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项绝活!郑大哥的炒面摊就摆在三好街的一处小吃一条街里,每天中午之前郑大哥就和妻子将一切准备妥当,等待第一批顾客的到来。
由于集中到中午来买面的顾客非常多,为了节省时间,郑大哥就想到了用多个炉灶来炒的办法。伴随着丁丁当当敲击大勺的声音,郑大哥开始了这一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加底油!加
酱油!翻炒!再将炒面从这个大勺腾到下一个大勺继续翻炒,最后这四五份炒面几乎同时炒好了,但是郑大哥还嫌不够,每一份最后都要经过翻勺这个关键的工序,只见炒面在大勺内被翻动了几次以后,突然被高高地抛向空中,“好!再高点!”一个站在旁边观看的小伙子激动地喊了出来。随后
炒面被稳稳地装入到饭盒之中,一份炒面就这样出锅了!
郑大哥说:“我这样用多个炉灶同时炒面主要有两大好处,第一当然是出菜快!而且同时能出来好几份,这样那些一次买几份炒面的人就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第二是由于每一份炒面都要通过轮流翻炒,使得每一份的加热和入味时间延长了,味道自然也就好多了!”
一位来买炒面的小伙子一边用佩服的眼光看着一边对旁边的人说:“我昨天第一次看见这个大哥炒面,觉得太酷了!就买了一盒尝尝,没想到味道还很好吃,所以今天就特地又来这买了,这大哥真是太有才啦!”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人们面带笑容地提着一份份香气四溢的炒面,满意地离开了,但是“炒面哥”的名声却越传越远。
“大勺哥”炒菜“大勺嫂”配菜,夫妻二人配合默契。虽然能同时炒十二锅菜,但“大勺哥”对每一锅的食物烹炒都是十分用心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家地方电视台都纷纷邀请“大勺哥”参加各类综艺、访谈节目,现在的大勺哥除了厨艺出神入化,还变得能歌善舞。据“大勺嫂”杨春英介绍,一开始,他只能三把大勺一起炒,现在这功夫都是练出来的。为了保住食客,我们必须快炒,同时
炒饭还要好吃。他还特爱研究,加上干了很多年厨师,就试着同时用几把大勺分别炒饭、
炒面,一练就是五年,现在他很熟练了,最多的时候能十四把大勺同时炒,一中午别人能炒50份,他能炒200份。炒饭时用的手勺把已磨得只剩下三分之二了,这把手勺用了20多年,是一块铁做出来的,用得十分顺手,一直舍不得扔,现在买的手勺用不多长时间就会断,没它禁用。“大勺哥”郑建安家境并不富裕,还需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夜里做着
清福陵的夜巡员的工作,凌晨三点多就得开始为中午备料。他这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总能感动着每个人。
走红网络后,郑大哥俨然成了小吃街上的明星,独具特色的炒面方式让人们慕名而来,买饭之余,人们拿起了手机、相机拍摄着。即使能同炒12锅,郑大哥的小摊前仍需排着长队。几天前
央视新闻的报道,更是让人想尝尝大勺哥的手艺,一位外地来
沈阳市的女士特意带着自己的母亲找到
三好街,排着长队买了一份炒面。
郑大哥去
湖南卫视参加了《
给力星期天》节目的录制,去
深圳卫视参与《娱乐大赢家》节目的录制,现场表演用多个大勺炒饭,并分别现场演唱《千年等一回》和
二人转《
小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