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博物馆
安徽省宿州市国家一级博物馆
宿州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宿州市银河一路南侧和人民路西侧,宿州市人民政府对面,占地5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展陈文物700余件,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传播等功能于一体。2010年10月建成开放。
宿州市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宿州市历史文化的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运河文物、汉代文物、宿州非遗等为主要收藏。基本陈列包括宿州历史文化陈列和宿州民间艺术陈列。其中,宿州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河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和人杰地灵7个部分;民间艺术馆包括戏曲马戏、宿州市书画、民间工艺、灵璧石以及宿州名人书画展厅和萧龙士艺术展厅6个部分。
宿州市博物馆自2010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五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十一五”十大地标性建筑。2021年1月4日,宿州市博物馆成功定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历史沿革
2008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两年多于2010年10月建成。
2010年10月17日,宿州市博物馆成立,隶属于宿州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是公益性文化服务窗口单位,副县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进行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宣传教育。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宿州市博物馆建筑风格充分吸纳了汉文化元素,仿汉式高台大屋顶规制,大理石外墙,正立面镶嵌着取自汉画像石图案的浮雕,庄重古朴,被评为安徽省“十一五”十大地标性建筑。
馆内布局
宿州市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为库房、办公区域、临时展厅和民间艺术馆。其中,民间艺术馆包括地方戏曲、桥马戏、民间工艺、书画艺术灵璧石5个部分。二、三层是展示宿州市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人杰地灵等7个部分。
陈列展览
宿州市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宿州市历史文化的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运河文物、汉代文物、宿州非遗等为主要收藏。基本陈列包括宿州历史文化陈列和宿州民间艺术陈列。其中,宿州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河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和人杰地灵7个部分;民间艺术馆由戏曲艺术、马戏艺术、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奇石艺术、临时展厅6个单元组成。展陈通过各种高科技多媒体设备和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环幕电影等手段,增强观众的参与性。
基本陈列
人文溯源展厅
人文溯源展厅共分大小两个单元,时间跨度为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史段。本展厅的大单元部分主要介绍宿州市早期的文明史,包括新石器时期的三个代表性遗址: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及芦城孜遗址。小单元展厅讲述了宿州称谓的渊源及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宿州故事。展柜中陈列了这一史段的陶器、玉器和铜器的代表性器物;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早期的人类生活,形象生动。
秦汉雄风展厅
秦汉雄风展厅主要展示秦汉发生在宿州的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和军事风云变幻,以及两汉时期这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就。这里向观众重点呈现的是发生于宿州市的点燃了推翻了秦皇暴政的战火大泽风雷和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四百年基业的垓下决战。展示了丰富的两汉时期陶器、玉器、铜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巧夺天工的汉画像石艺术。
汴水咽喉展厅
汴水咽喉展厅讲述宿州名称的由来、宿州在大运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宿州在隋唐宋时期的繁华、以及曾经响彻宿州天空的鼓角争鸣。展柜中展示了宿州两次大运河考古发掘的丰富成果,宋代码头的重要发现,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
明清遗韵展厅
明清遗韵展厅主要展示了宿州市地区的文物遗存,以瓷器为主,除了精美的瓷器遗存,林探花府,也是窥探该时期宿州社会风貌的一扇窗口。展柜中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瓷器、玉器、铜造像等文物及典型清代建筑群落——省保单位林探花府缩微模型。
人杰地灵展厅
人杰地灵展厅介绍了生于宿州或曾经寓居宿州的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展示了宿州是一座钟灵秀、人才辈出的文化古城。集中介绍了远至闵子近至赛珍珠刘开渠等历史名人典故。
现代风云展厅
现代风云展厅讲述发生在宿州的现代事件。宿州市,作为南北要冲的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历经了两场血与火的洗礼:抗日战争和淮海战役。珍贵历史照片介绍了抗日战争中的彭雪枫、江上青等共产党员,驰骋于宿州的实况以及淮海战役的三大阶段。
民间艺术馆
民间艺术馆主要展示宿州民间艺术馆是以展示宿州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展馆。以宿州民间艺术中的精粹品种划分展览版块,各版块内容以历史发展、艺术成就、艺术特色构成,以宿州民间艺术中的特点和亮点为重点,突出展示宿州民间艺术的地域个性,民间文艺活动、当代经济社会成就等。整座艺术馆由戏曲艺术、马戏艺术、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奇石艺术、临时展厅6个单元组成。
专题陈列
《翰墨齐辉—宿州名人书画展》是“宿州名人书画系列展览”之一,以个人专题展的形式陆续推出“百岁画仙--萧龙士书画艺术特展”“尹沧海书画艺术展”“闵祥德书法作品展”,展示宿州书画名家的个人艺术风采和创作成就。
临时展览
李百忍书法艺术展,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2—2024年2月25日。
重要馆藏
明后土娘娘像
明后土娘娘像长21.8厘米、宽13厘米、高36厘米, 陈列于明清遗韵展厅。后土娘娘像面颊丰腴,面目慈祥平和,身着凤冠霞岐,手握笏板,足蹬朝靴,膝间垂饰莲花坠,端坐于六龙头靠椅上。
宋白釉黑彩侍女鸳鸯坐像
高7厘米,长14.7厘米,宽10.2厘米。通体施透明釉,范模挤压成型,身体中空,胎质灰白,施釉均匀,局部有细小开片,釉色温润亮泽,塑一侍女,面部丰满,端庄秀丽,发髻中分,左右各扎一束置于耳后,双手怀抱鸳鸯,对襟敞胸,双腿盘坐,体态丰盈,侍女的发髻、眼、眉、唇、足部及鸳鸯的头顶、眼、嘴、翅膀用“点彩”装饰。点彩是瓷器的一种装饰手法,始于晋朝,宋代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都普遍使用。侍女的发型受女真族的发式影响形成“丫鬟髻”,是尚未出嫁的少女所梳的发式,在宋代非常流行。此件瓷塑作品有着浓厚的民间工艺气息,更加贴近生活。
宋吉州窑黑釉鸟形埙
高4.2厘米,长4.2,厘米,埙为鸟形,长颈、鼓腹、剪刀尾、胎体灰白,胎质坚密,敲击有声,身体施半釉,身体一侧有一音孔,另一侧有两个音孔,鸟身姿态自然沉稳,似小憩之姿,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早期的埙多用石头和兽骨制作而成,后发展为陶制,一般呈椭圆形,表面有音孔,吹奏时,气息经过小孔,音色古朴,醇厚低沉。古书《而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木”八种称为“八音”。此件作品虽为三孔,亦可赏,亦可吹,但已经不作实用,多为儿童娱乐之用。
宋白釉褐彩羊形摆件
高6.5厘米,长7.8厘米,羊呈蜷卧状,通体施清白釉,底部露胎。尖嘴魟、圆眼、长角、短尾、四肢蜷卧,颈部用褐彩饰一周圈于背上打花形结,四肢为泥条贴塑而成。足部刻划几条阴线,线条简朴,神态可掬,卧羊的眼、角、耳、尾、及花结用褐彩,褐彩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这种点彩技法在南方瓷窑中非常流行。羊在古代象征着吉祥、美善。《诗经》中有一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吉羊”二字。据说羔羊性情温顺,任劳任怨,被用来象征“孝”。这种用某种动物的自然属性作某种象征的手法,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天人感应”思想的反应映。
学术研究
2023年10月27日,宿州市博物馆陈列部发表论文《因运河而生的古城 | 隋唐大运河宿州段考古——灵璧境内》,论述了大运河遗址灵璧段自埇桥区大店镇灵璧县,经娄庄镇灵城镇,从虞姬镇入泗县界,全程47公里相关的考古活动 ,涉及小田庄运河遗址、二墩子运河遗址和灵璧凤山大道运河遗址。
2020年12月16日,宿州市博物馆发表论文《掌上乾坤”——宿州市博物馆藏宋代瓷塑赏析》,探究了隋唐大运河遗址宿州段河道里出土的碗,盘、茶船、水注、执壶、枕、等瓷器。
文化活动
暑期“奇妙夜”
2023年7月5日,宿州市博物馆正式开启暑期“博物馆奇妙夜(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示)”活动,邀请文艺工作者在一楼大厅表演大鼓、琴书等节目。 宿州市博物馆开放《宿州民间艺术展》《云都清风——宿州市博物馆廉洁文化展》和《大运河宿州段考古成果展》等临时展览。在馆外的南、北广场还有《藏在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和《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联展》等展示。
所获荣誉
宿州市博物馆自2010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五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十一五”十大地标性建筑。2021年1月4日,宿州市博物馆成功定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参考资料
宿州市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馆.宿州广播电视台.2024-01-08
本馆简介.宿州市博物馆.2024-01-08
宿州市博物馆.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24-01-08
基本陈列.宿州市博物馆.2024-01-08
专题陈列.宿州市博物馆.2024-01-08
临时展览.宿州市博物馆.2024-01-08
学术论文.宿州市博物馆.2024-01-08
市博物馆开启暑期“奇妙夜”.宿州市人民政府.2024-01-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馆内布局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人文溯源展厅
秦汉雄风展厅
汴水咽喉展厅
明清遗韵展厅
人杰地灵展厅
现代风云展厅
民间艺术馆
专题陈列
临时展览
重要馆藏
明后土娘娘像
宋白釉黑彩侍女鸳鸯坐像
宋吉州窑黑釉鸟形埙
宋白釉褐彩羊形摆件
学术研究
文化活动
暑期“奇妙夜”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