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链霉菌
链霉菌科链霉菌属原核生物界
红霉素链霉菌是具有菌丝及孢子分化的革兰氏阳性菌 G(+),会产生由表面多刺的孢子组成的短孢子链。产生孢子的方式是由营养气生菌丝末端开始卷曲,然后菌丝会产生隔膜,将菌丝分为几段,接着逐渐加厚隔膜成壁,最后形成圆圆的孢子释放。
基本信息
分  类: Bacteria; 放线菌; Actinobacteria (class); Actinobacteridae; Actinomycetales; Pseudonocardineae; Pseudonocardiaceae; 糖多孢菌属
拉丁学名: 链霉菌属 erythraeus
中文菌名:红霉素链霉菌
拉丁别名: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actinomyces erythreus "Streptomyces erythreus" (碳化硅) (Waksman 1923), Waksman and Henrici 1948 "Actinomyces erythreus" (sic) Waksman 1923 Streptomyces erythraeus (Waksman 1923) Waksman and Henrici 1948 (Approved Lists 1980) 糖多孢菌属 erythraea (Waksman 1923) Labeda 1987
命名沿革: 链霉菌属 erythraeus最早在1923年被发现,命名为Actinomyces erythreus;1948年被改名为Streptomyces erythreus。1975年,Lacey和Goodfellow把一种从甘蔗渣中取得的放线菌科土壤丝菌属的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菌属Saccharopolyspora,而后来Labeda就在1987年,将原来属于链霉菌属的Streptomycrs erythraeus移到这个新的菌属,并重新命名为糖多孢菌属 erythraea,Pseudonocardiaceae科
菌株来源: ATCC 11635, DSM 40517, NRRL 2338
采 集 地:土壤
形态特征
孢子丝松敞和紧密螺旋形(ISP孢子丝短、钩状、圈环至初旋)。孢子球形、卵圆形,表面光滑(ISP带刺)。
性状特征
蔗糖硝酸盐琼脂:气丝厚,白色至淡粉色。基丝微黄色,后变红色。无可溶色素。葡糖天冬素琼脂:基丝好,乳脂色,表面转褐色。淀粉琼脂:基丝乳脂色,略带微绿色彩。丙三醇天门冬素琼脂(ISP)、无机盐淀粉琼脂(ISP)、酵母精麦芽精琼脂(ISP)、燕麦粉琼脂(ISP):气丝灰黄粉色、淡橙黄色。基丝反面在第一种培养基上黄褐色至强褐色,在第三种培养基上褐色至灰红褐色,在其余两种培养基上橙黄色至浅黄褐色或灰黄色。反面色素一般对pH不敏感,但如有粉色素,加0.05N HCl,可能变为淡黄色。可能有粉色或黄色可溶色素,如有粉色素,加0.05NHCl或氢氧化钠变为无色。营养琼脂:基丝乳脂色。无可溶色素。马铃薯块:基丝乳脂色,变为微黄色至红色至微红色。\u003cBR\u003e明胶缓慢液化。牛奶凝固有限并化。淀粉水解纤维素上生长砖红色。硝酸盐在以淀粉为碳源时还原。不产生类黑色素、酪氨酸酶硫化氢。生长适温25℃。利用D-葡萄糖、D-果糖、蔗糖、棉子精、D-甘露醇;对L-阿拉伯糖、D-木糖鼠李糖肌醇的利用报道分歧。在无碳源基础培养
形态描述
孢子丝松敞和紧密螺旋形(ISP孢子丝短、钩状、圈环至初旋)。孢子球形、卵圆形,表面光滑(ISP带刺)。
讨  论
代表菌株:M5-12559(ATCC11635-ISP5517:ISP认为瓦氏的代表株IMRU3737号与原始描述区别较多。
用  途
生产红霉素(erythromycin)。产生巨环素(erythronolide B)、N-cetylmuramidase、类胰蛋白、丝氨酸蛋白(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和类似凝乳(rennin)的酶。
特  性
在营养良好的普通培养基就能长的很好,例如营养琼脂或胰胨酶水解大豆琼脂。生长特色为菌丝会扩张并深入培养基。
培  养
GYM 放线菌培养基葡萄糖 4.0克酵母浸出粉 4.0克麦芽浸出粉 10.0克 CaCO3 2.0克琼脂 12.0克蒸馏水 1000.0毫升在添加琼脂前用氢氧化钾调pH至7.2。液体培养基中不加CaCO3
保藏温度: -70 摄氏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性状特征
形态描述
讨  论
用  途
特  性
培  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