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线虫
存在于土壤中的小型线虫
根腐线虫又称短体线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土壤传播性病害,对世界各地的农业作物造成严重危害。近20年中,我国陆续报道有20多个种,并证实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大豆、油菜、花生、棉花、苎麻、马铃薯、番茄、草莓、桃等。
形态特征
根腐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约为1.0~1.5×0.03~0.04毫米。雌成虫梨形,多埋藏在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0.26~0.81毫米。雌虫会阴区图纹近似圆形,弓部低而圆,背扇近中央和两侧的环纹略呈锯齿状,肛门附近的角质层向内折迭形成一条明显的折纹,肛门上方有许多短的线纹等特征。
生活习性
根腐线虫主要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壤内,尤其是3~9厘米土层中线虫数量最多。它们通常以卵或2龄幼虫的形式随植株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2龄幼虫从嫩根侵入,繁殖为害。在日光温室中可终年为害,通过带虫土壤、苗木及灌溉水传播。土温在25~30℃,土壤湿度为40%~70%时,线虫繁殖迅速,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当温度低于10℃时,线虫停止活动,而在55℃时10分钟内死亡。在无寄主条件下,根腐线虫可存活一年。一年内可发生多代,雌成虫在根组织内部产卵,孵化的幼虫在根部造成损伤和腐烂。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30-40天即可完成一代生命周期。繁殖适温,温暖种为25-30℃,寒冷种为25℃左右,每雌虫产卵约20粒。主要危害萝卜、胡萝卜等直根蔬菜的生长点,形成畸形根,在肉质根表皮产生水泡状小白斑,后期龟裂、变黑。马铃薯块茎受害后,表面产生黑褐色小斑点,贮藏后引起腐烂。线虫还能加重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线虫造成的伤口为病菌侵染创造了条件。
种群分布
根腐线虫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它们能够在多种栽培和野生的寄主植物上生存,与马铃薯、玉米、黑麦、花生、红车轴草、蒲公英、果树和蔬菜等作物的发病有关。
发病规律
根腐线虫在土壤中越冬,当土温升至10℃以上时,线虫开始活动。它们多从根冠上部延长部位侵染,造成伤口,这些伤口容易引起真菌感染,从而导致烂根现象。
药剂防治
对于根腐线虫的防治,可选用10%克线磷,每亩用量为3~5公斤,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以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施用上述药剂,每亩用量为2~4公斤,或者随定植穴施入,亩用药量为1~2公斤。施药后应混合土壤,以防止根系直接与药剂接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种群分布
发病规律
药剂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