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久岳,男,毕业于湖南大学英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采编专业,法学硕士,新闻教育工作者、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其研究领域为新闻学、英语新闻采编和高级新闻采编。
1988年,司久岳开始担任新华社国际部欧美新闻编辑室编辑。1992年,司久岳担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1997年至2002年,其先后担任新华社国际部英语新闻编辑室和欧美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2年,司久岳开始担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自2005年起,他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教授。2007年,司久岳突发心肌梗塞,经手术康复后又恢复了教学工作。2011年,司久岳再次病倒,在短暂医疗康复后暂时离开清华讲台,与同为新闻工作者的妻子前往塞尔维亚从事一线报道。2015年春季学期,司久岳重新回到清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2024年8月10日,司久岳因病去世,享年70岁。
2013年,司久岳在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上获得新闻教育良师奖。2014年,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上获得“轮椅上的好记者、好教授”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75年,司久岳毕业于湖南大学英语系。1988年,司久岳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采编专业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司久岳开始担任新华社国际部欧美新闻编辑室编辑。1992年,司久岳担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并晋升为主任记者。1997年至2002年,司久岳先后担任新华社国际部英语新闻编辑室和欧美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之后担任新华社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兼网络新闻编辑室主任,并被授予高级记者职称。
2002年,司久岳开始担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自2005年起,司久岳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教授。2007年,司久岳在和学生讨论作业时突发心肌梗塞,但其手术康复后便恢复了教学工作。2011年,司久岳病倒后开始在轮椅上办公并暂时停止了教学工作,与同为新闻工作者的妻子前往塞尔维亚从事一线报道。
2015年春季学期,司久岳重新回到了清华大学进行教学。
人物逝世
2024年8月10日,司久岳因病去世,享年70岁。
研究方向
司久岳的研究方向为新闻学、英语新闻采编和高级新闻采编。
主要成就
记者生涯
司久岳拥有长达17年的新华社记者生涯,曾任新华社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和新华社洛杉矶分社社长等职务。他多次随同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并策划了一系列在中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2011年,病倒后的司久岳仍与同为新闻工作者的妻子前往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的塞尔维亚从事一线报道。
教学成果
司久岳长期供职于新华社,自2005年起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帮助清华大学开创了国际新闻硕士专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和
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其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向学生传授其业界经验。因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新闻业务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著作
社会活动
2014年9月27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司久岳在会上荣获“轮椅上的好记者、好教授”奖。
社会职务
人物生活
司久岳因长期的辛劳损害了身体,其在2007年的一天和学生讨论作业时,突发心肌梗塞,心脏里安装了两根支架后,他很快又回到了讲台。2011年10月11日午夜,正在批改作业的司久岳突然晕倒在桌前,醒来后其只能坐在轮椅上继续讲课和写作。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司久岳教授长期在新华社工作,自200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来坚守在课堂上,将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曾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硕士项目首任主任,曾获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新闻业务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评)
战火硝烟中,他用迅捷的文字,如划破长宵的利箭,向世界传递海湾之争、伊拉克角逐的惊心动魄;政治舞台前,他冷眼看风云,踏实勤勉的记录下中国崛起的每一个脚印;好莱坞片场众星璀璨、奥运会赛事高潮迭起,他以一名中国记者的视角见证了所有熠熠生辉的瞬间。行者无彊,言者无畏,新闻与传播学院司久岳教授,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以及永不言退的热情,诠释着一个高度浓缩的精彩人生。(清华大学 评)
司老师(司久岳)的经历可丰富了,人也特别温和谦逊,做事特别认真,对学生特别好。(时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王健华 评)
参考资料
司久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08-12
教师荣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