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采尔(全名:阿道夫·冯·门采尔,英文名:Adolph Von Menzel,1815~1905),德国
现实主义画家。
门采尔曾在柏林艺术学院短暂学习过,早期以
石版画、
木刻版画等创作为主,后来他自学了油画技法,并很快地创作出大量的作品,主要以
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历史场景画为主;此外,他也偶尔绘制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1898年,阿道夫·冯·门采尔获得当时
普鲁士王国最高荣誉
黑鹰勋章,并被封为爵士,成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画家。
阿道夫·冯·门采尔热衷旅行,每次都会带回大量的
速写和素描作品,去世后,留下了80本素描集和近7000张单张素描作品。
埃德加·德加曾复制他的创作,认为他是“最伟大的在世艺术家”。
人物生平
门采尔生于
德国东部小城市布莱斯老的一个印刷作坊家庭,幼年时便显露出了绘画的天分。门采尔继承了石版印刷作坊,开始独立为一些画册,请柬,菜单等绘制和印刷插图。
这样的工作显然不能满足门采尔对艺术的追求,为了深造,18岁考入柏林美术学院,然而仅仅学习了六个月就被学校以“缺乏天资不可造就”为理由劝退。这样的挫折并没有打消门采尔对绘画的热情,他不管走到哪里,绘画工具总是随身带着,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挥笔作画的身影。有人称他得了“绘画狂热症”,他听了很高兴地说:“希望此病是绝症”。
精于素描,作有为数众多的
速写及素描。门采尔力求从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画了很多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形象,这在当时
欧洲同时代的画家中是罕见的。然而我们今天也不能用机械的观点去印证门采尔的政治意识。如在我国的某些
出版物中,似乎给门采尔作了主观的缺乏时代感的政治加冕。正如他画皇帝及
统治阶级上层,并经常出入于宫廷参加
宴会和各种典礼,而自身并非反动派;他画了大量劳动者,但也不宜说他是为了表现
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如同他对色彩和光颇感兴趣,但绝非属于
印象派一类。他经常在纸版上作小幅油画,描绘 日常生活景。
在他70岁时被聘为
柏林洪堡大学名誉校长,71岁时被俄国彼得堡美术学院聘为荣誉院士,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了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个人履历
门采尔早年受过短期石膏和人体写生训练。
1839~1842年受雇为《腓特烈大帝史》创作600幅插图后成名。后成为
普鲁士王国宫廷画家,创作了一系列以皇帝生平中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的油画。
从40年代起,门采尔的艺术成就达到最高。他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大量风俗画、
风景画和肖像画,代表作有《阿尔布雷希特亲王的花园》、《波恩·波斯坦铁路》、《操场剧院》等。
1875年创作的大幅油画《轧铁工厂》是最杰出的,这幅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讴歌产业工人的作品,标志着
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新纪元的开始。
晚年,政府授予门采尔荣誉公民称号,并担任
柏林洪堡大学名誉校长。他一生创作大量油画、版画、
水彩画和素描、
速写,但大多毁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之中,留下来一部分藏于德国各大博物馆。
个人作品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轧铁工厂》,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画有
历史画、风俗画及
风景画等。作品有历史画《无忧宫的宴会》、《威廉一世加冕礼》,风俗画有《轧铁工厂》、《舞会晚餐》、《柏林波茨坦铁路》、《阵亡烈士葬仪图》等,他凭记忆作画画了5000余幅素描和速写,造型严谨、解剖明确、笔法刚劲、生动自如,被誉为“素描大师”。
人物故事
一天和一年
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碰到了
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他当即向门采尔请教说:“尊敬的先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你能给我解决的方案吗?”
门采尔说:“什么问题?”
青年人说:“我常常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总要一年的时间。”
门采尔微微一笑说:“年轻人,你可以换着试一下。你把一天画出的画用一年时间去画,看能不能把一年的卖画时间缩短为一天。”说完,门采尔就走了。
年轻人回去之后,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总是不能把画画的速度慢下来。后来,他迫使自己耐心构思、揣摩,而且闲暇之余苦练基本功,力求每一笔下去都能传神,如果有一笔是败笔,就毁掉重画。
之后,他发现他的画风和画技有了明显提高。他试着把几年以来画出的几幅满意的作品拿出去卖,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人们纷纷称赞他的画,并且有人愿意花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下来。
这之后不久,这个青年人成了当地很有名的画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火候不到的夹生饭。
实际上,我们全无必要非得花一年的时间去干一天的事情,只是我们要在内心深处,能有用一年的工夫去做一天的事情的踏实和耐心,那一定是一个离成功最近的人。
图书信息
书名: 门采尔
作 者:张晓叶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定价: 25.00元
内容简介
《巨匠素描大系:门采尔(1400-2000)》内容简介:门采尔出生于
德国东部小城布莱斯劳的一个印刷作坊家庭,幼年时便已显露出了绘画的天分。父亲为了培养他,将印刷作坊搬到了当时普鲁士的首都柏林。
17岁时父亲去世,门采尔继承了石版印刷作坊,开始独立为一些画册、请柬、菜单等绘制和印刷插图。这样的工作显然不能满足门采尔对艺术的追求,为了深造,他18岁考入柏林美术学院,然而仅仅学习了6个月就被学校以“缺乏天资、不可造就”为理由劝退。
这样的挫折并没有打消门采尔对绘画的热情,他坚持自学,勤奋不辍,不管走到哪里,绘画工具总是随身携带,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他挥笔作画的身影。他画一群群聚集在广场上的、奔走在街道上的闲人,画坐在饭桌旁的弟弟,画织着毛衣的妹妹,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事物。当时有人讥讽他是得了“绘画狂热症”,门采尔听了很高兴地说:“希望此病是绝症。”
门采尔的许多素描作品,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手画出来的,在晚会上、宫廷舞会中、议会桌旁、火车车厢里,旅馆中……只要有所感,就一定要把对象刹那间的形象画下来。例如门采尔在宫廷舞会上画的3位先生和3位夫人的速写,就是用一张印有字的破纸画的(《舞会上的速写》,118页),由此可见门采尔时常处在画速写的下意识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