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慧眼
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上海慧眼,位于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上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具有减少大楼晃动,提升安全性及舒适度的功能。
上海慧眼总重1000吨,约占大厦的0.118%,是世界上最重的阻尼器,整体结构由吊索、质量块、阻尼系统和主体结构保护系统四部分构成,被12根长达25米的钢索吊在大厦内部,单边摆幅极限2米。“上海慧眼”被安装在大厦的倒数第三和第四层,距离地面583米。2019年,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上海慧眼”阻尼器单边摆幅超过50厘米。2021年7月,台风“烟花”来袭,“上海慧眼”阻尼器有节奏地摆动,以削减台风造成的楼体晃动。2024年9月16日,“热带风暴贝碧嘉”来袭,“上海慧眼”阻尼器开始摆动,摆动幅度大约为1米。
上海慧眼是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系统应用于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提升了阻尼器的灵敏度、可调节性、耐久性等性能,有效降低了主体结构风荷载下的加速度,提升了建筑品质。
简史
上海慧眼依托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同济大学、上海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用户,在上海市政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的协调下,实现了产、学、研、用的多方位合作。上海材料研究所作为创新的主体,首先提出电涡流阻尼的想法,并通过小模型试验、中试试验,得到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数值分析,确定了阻尼系统的本构力学关系。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将其反馈给同济大学,为同济大学上海中心大厦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上海材料研究所在试验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最终应用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阻尼器在上海中心大厦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之后,各方再根据同济大学反馈的最终阻尼器参数,综合考虑现场安装条件和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施工能力、施工方案后,通过各部件的拆分和组合,合理进行了产品设计。在安装完成后,参与的各方合力进行了现场的调试,确保阻尼器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并通过实时监测,随时掌握阻尼器的工作状态。
2019年,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上海慧眼”阻尼器单边摆幅超过50厘米,瞬时峰值一度达到70厘米,摆幅创下上海中心大厦启用以来的最大纪录。2021年7月,台风“烟花”来袭,“上海慧眼”阻尼器有节奏地摆动,以削减台风造成的楼体晃动,保持上海市第一高楼的安全。此次影响,该阻尼器的摆幅未超过“利奇马”的影响摆幅。
工作原理
“上海慧眼”阻尼器由中国自主研发,在超高层建筑的高层区域,前时风速可能比地面大2倍左右。在大风情况下,建筑物会产生晃动,使人有眩晕感。为此,许多超高层建筑装有减震耗能阻尼器,以控制风致振动。阻尼器的作用,在于质量块的惯性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促使阻尼器在建筑榴晃时反向摆动,技术上设定其振型与大楼的主要振型相位相反,振幅相近,因而可形成反相位共振,降低大楼摇摆的幅度和加速度,提高大楼特别是高区人员的舒适度,改善高速电梯运行的外部条件,从而握升建筑品质。
基本构造
上海中心大厦的阻尼器位于大厦125层,又被称为“上海慧眼”,整体结构由吊索、质量块、阻尼系统和主体结构保护系统四部分构成,类似巨型复摆。这是一个重达1000吨的风阻尼器,是世界上最重的阻尼器,重量约占大厦的0.118%。这个巨大的阻尼器由12根钢索吊在大厦内部,每根钢索都长达25米。“上海慧眼”被安装在大厦的倒数第三和第四层,距离地面583米。位于阻尼器上方的,是重达7吨的艺术雕塑,设计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
应用领域
上海中心大厦首次采用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这也是中国一项创新技术,能将大风作用在楼宇上的机械能,通过阻尼系统,最终转化为热能消散,提升大楼内的舒适度。
相关事件
2024年9月16日,第13号台风“热带风暴贝碧嘉”(强台风级)的中心已于7点30分前后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登陆。安装在上海中心大厦125层的千吨“慧眼”阻尼器又开始晃动,继续守护大楼抵抗强风。阻尼器摆幅可见,运作平稳。
目录
概述
简史
工作原理
基本构造
应用领域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