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昌
原武汉大学校长
侯杰昌(1937年11月—2020年8月7日),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空间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在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关系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20年8月7日凌晨,侯杰昌去世,享年83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侯杰昌1937年11月出生于广东梅县。
1956年9月至1964年12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完成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业。
1956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64年在武汉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并留校任教。
工作经历
1980年从讲师破格提升为教授,先后担任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和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主任,校长。
1996年10月-2003年7月任武汉大学校长。
侯杰昌在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关系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委进步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人物逝世
武汉大学获悉,原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于2020年8月7日凌晨去世,享年83岁。
人物语录
创新
侯杰昌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据我的经历,高等学校从来都是搞创新的。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对人类的知识宝库有所贡献,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不断地前进。如果都是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对人类的知识宝库一块砖、一片瓦都不加的话,那么你这个大学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1998年4月以来,一场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在武汉大学展开。这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大大促进了全校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传统高等教育
侯杰昌校长说,传统高等教育,以灌输和传授知识为主,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比如我们的中学生,在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都可以拿冠军,但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呢?因为奥林匹克竞赛所使用的知识都是现成的,加上中国的学生非常勤奋和刻苦,他们可以将这部分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并且灵活运用,但诺贝尔奖强调的是别人没有搞过的东西,是有所发明和创造的东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呢?侯杰昌校长认为,它的基本要求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是指具有专业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和就业机会多的特点;厚基础是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高素质是指高境界、高智能、高稳定能力结构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创新与教育
侯杰昌校长说:“华族要在21世纪实现全面复兴,靠的就是现在的这些大学生。今后各行各业的骨干都应该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担任。这些人的能力和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创新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太重要了。”
侯杰昌校长告诉记者,武汉大学在实行学分制、双学士制、主辅修制和本科—硕士—博士连读的基础上,新近又推出了研究生与导师互选制、教学工作校长负责制、教学顾问督导制、任课教师聘任制等配套改革,设立了旨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学术创新基金和近百项各类学科奖学金。
“现在我们有些学生,之所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不敢怀疑权威,不敢怀疑书本。”侯杰昌说,“其实,书本上的东西和权威们的说法,都是在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当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按照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
人物评价
侯杰昌同志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2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曾担任中国空间物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波传播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委员、《空间科学学报》编委、《电波科学学报》编委。出版专著《电磁波传播原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了国防重点工程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项。
侯杰昌同志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参加了我国核效应试验;参与撰写出版了我国核试验技术十年资料分析、总结;主持研制成功了FXZ实时选频系统,为探测核爆炸电离层效应获得了珍贵的数据资料,为我国核弹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部高频海洋雷达,开创了我国无线电海洋遥感新事业。“海态监测分析雷达”于199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于1997年被列为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领域重大课题。
侯杰昌同志学术功底深厚,长期承担电波传播、电磁场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他授课深入浅出,始终以当“教书匠”为乐,深受学生欢迎。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空间物理与无线电物理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侯杰昌同志对我校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担任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主任期间,组织申报并获批了空间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组建成立了电离层国家专业实验室并任主任。组织力量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侯杰昌同志担任学校领导之后,仍然关心和支持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学科发展,这两个学科先后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侯杰昌同志作为一位具有前瞻意识和超群胆识的教育家,为谋求武汉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担任原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在全校发动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开办各种学科交叉、专业复合试验班,推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名师上讲台、双语教学、创新学分、严格淘汰制等教改计划,并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构建了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他积极参与国家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抓住发展机遇,为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部四校合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新武汉大学于2000年8月成功组建,学校学科门类更加齐全,特色更加明显,通过合并使武汉大学又一次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行列,奠定了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基础。在担任新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始终坚持把握好学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校党委领导下,集中全校师生员工智慧,提出了2010年使武汉大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21世纪中叶把武汉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并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办学、依法治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使新组建的武汉大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以跨越发展的态势,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侯杰昌同志一生对党忠诚、立场坚定,讲规矩、守纪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他对武汉大学的发展呕心沥血、辛苦操劳,锐意改革、追求卓越,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潜心研究,科研成果卓著。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努力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并化悲痛为力量,为把武汉大学早日建成中原地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华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侯杰昌同志安息吧!
武汉大学侯杰昌同志治丧委员会 2020年8月7日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人物语录
创新
传统高等教育
创新与教育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