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是指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大数据产业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
信息技术服务,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典型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即提供
大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利用大数据赋能的传统企业。
2021年11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
中原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
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74万亿元。
产生背景
大数据被认为是“未来的新石油”,也被比喻为21世纪的“钻石矿”,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大数据政策,覆盖生态环境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水利大数据、城市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等多层次下游应用市场,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发展历程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
2016年,工信部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建设速度加快,已形成八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成100多个
大数据产业园。
2018年10月,《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发布实施,规范了各组织、机构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提升国内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
2019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央首次公开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021年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2022年11月9日,《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在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报告对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其中
广东省、北京、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山东省、
天津市、
四川省、
福建省、湖北等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在2023年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发布,在202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广东位列全国第一。
产业内容
大数据产业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
信息技术服务,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典型的企业主要包括两类,即提供
大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利用大数据赋能的传统企业。
建设成果
总体成果
2021年7月13日,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在大数据领域,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了718.7亿元,增幅领跑全球数据市场。中国大数据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
广东省、
上海市、
浙江省等经济发达省份,受政策环境、人才创新、资金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大数据产业实力雄厚,大数据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35%。
2022年,
中原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底,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光纤总里程近6000万公里,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数据中心总机架近600万标准机架,全国5G基站超过230万个,均位居世界前列。
2024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5%。
地区成果
河北省
河北张家口市加速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着力构建“一廊四区多园”的大数据产业空间布局和“1+3+9+N”大数据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京津冀算力枢纽核心区、京津冀数产协作示范区、全国数字服务产业集聚区、全国绿色低碳创新样板区。到2027年,全市
大数据产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
湖北省
2022年,湖北省在用数据中心144个,在建数据中心23个,边缘数据中心19个,在用标准机架数14.7万架。未来3年,湖北省算力与大数据产业除了产业规模要跃升外,还会全面提升算力、存力、运力;聚焦核心算法、计算器件、计算系统、机器学习、
海量数据处理、数据真伪识别等关键环节,建设布局一批高水平链创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湖北省打造3至5家
上市企业,培育20家规模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打造3至5家规模过100亿元的领军企业,孵化100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2023年,
湖北省印发《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七大专项行动,包括基础设施升级行动、要素市场建设行动、产业强链延链行动、应用场景推广行动、未来产业引育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数字安全筑基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三链”工作机制。建立算力与
大数据产业省级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03个,总投资超过1680亿元。设立财政奖补资金,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算力与大数据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保障。
2023年9月,武汉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三期扩容200P,累计算力规模达400P,是国内首家面向产业且具备公共服务属性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已联合长江计算、武汉楚精灵等企业孵化出200+项人工智能场景化解决方案。同年10月25日,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湖北算力与
大数据产业链相关情况,瞄准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核心区。数据显示,湖北大数据产业规模达862亿元,全国排名第九、中部第一。
湖南省
2023年,湖南省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24%,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同比增长13%。
四川省
成都市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6,产业增速全国第一。2023年上半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73.02亿元,同比增速为32.16%;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24亿元,同比增速为36.9%。截至2023年11月,成都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35家,产业规模690亿元,同比增速超20%。
此外,工业互联网已向成都先进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延伸扩展,具体来看,成都陆续出台《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等顶层规划。同时,
成都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要突破1500亿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打造产业能级处在全国第一梯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开启人工智能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在全国首创算力券,仍在推动算力向公众开放。
长三角地区
截至2024年10月,根据《数据产业全景——关键指标分析与趋势洞察》报告,长三角已成为中国数据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拥有数据企业48596家。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