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主要是指支持平等原则和平等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
“左派”这一名词源自
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制宪会议中第三等级的代表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1848年的六月革命,第一国际的组织者视自己为法国大革命左派的后继者,左派的概念逐渐形成。“左派”在欧洲适用于一些革命运动的推动者,特别是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可用来称呼社会民主主义者。在当代政治话语中,“左派”通常是指社会自由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
定义
传统意义上的左派被认为是主张革命、进步或激进的,但在当代社会政治思潮谱系中,左与右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政治倾向会随着时代状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动,但总体上是支持平等原则和
平等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
历史沿革
起源
政治话语中左派的概念起源于
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89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第三阶层的代表恰好坐在会议主持人的左边,而第一、二阶层的代表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
右派。
历史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将右派引申为
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为
无产阶级革命派。到了现代,左派的含义已更加宽泛,在不同国家存在区别划分,不能简单把左派划成“激进”,把右派认为“保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分析。
思想主张
西方左派
自近代以来,西欧的主要政治思想是
自由主义,在现代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谱系中,自由派的基本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衡量其他思想的一个立足点。自由派的主要理论设定,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三者密不可分,而保护个人财产是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而自由主义中的左派则把平等放在首位,认为公民
政治权利和某些经济结果上的平等是规范性
政治哲学的根本诉求,当然他们从不否认自由的重要性,只是认为自由不是绝对优先的,在平等与自由的关系中,平等优先于自由,在
程序正义之外还要兼顾部分实质正义。
法国的
让-雅克·卢梭、
美国的杰弗逊、
约翰·杜威可归入这一派,社群主义者可以算作这一派中的特例。
以
自由主义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为衡量标准,在
社会政策导向上,西方的左派与
右派的侧重点有较大差别。右派通常强调依靠自由
市场经济,强调限制政府权力,尽可能让社会来办事业、搞经济、从事管理。而左派则较多强调平等,主张较为平均的分配经济,因而强调较高的
社会福利。
左与右的政治分歧经常涉及平等与发展效率的关系问题。左派比较强调平等,包括经济分配上的平均,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往往带来社会发展效率的低下,生产者的积极性下降,出现所谓养懒人的问题。右派比较强调自由经济,在促进投资和生产积极性上表现出相当的优势,但在实际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往往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关系紧张。
中国左派
中国左派,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跟中国共产党同行的民主爱国进步人士,如最为著名的是以
鲁迅为代表的“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即受中共中宣部文委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年就对“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的
资产阶级观点,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左派的外延,则是广大的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他们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共产党发展壮大、最后赢得人民政权的最强大的社会基础。
在改革问题上,左右两派都赞同,但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存在极大分歧——
右派认为改革仍不到位、主要是政治体制改革很不到位,必须实行西方式的议会制度。右派的观点与富人阶层一致或者接近,均有悖于现实社会的根本制度,很容易批驳。左派认为应在“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范围内进行改革,对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的改革,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使之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左派的观点,不容易批驳。
相关研究及影响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批判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错误思潮和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著作。20世纪20年代初期,欧美很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由于一些新成立的共产党缺乏理论素养和实际斗争经验,因而主张拒绝
议会斗争形式、退出工会、反对任何妥协,这部著作就是列宁为批判这股
小布尔乔亚幼稚病的“左派”思潮而写的。它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剖析了“左派”
共产主义的根源,总结了
俄罗斯三次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德、英等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战略策略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中国新左派思潮
新左派思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公众视野以来, 就表现出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批判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双重面目。一方面, 新左派思潮总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来审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借助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话语
表达方式来寻求解决之道, 因而能够得到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百姓的同情甚至认可。另一方面, 新左派思潮固有的理论偏差表明, 其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社会问题时背离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 终归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派别。
从理论根源上追溯, 中西新左派的理论观点都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的变种。但与西方新左派不同, 由于独特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文化积淀, 中国新左派思潮除借鉴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外, 更多是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寻找学理支撑。这表明中国新左派思潮既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一定相关性, 也同马克思主义存在内在张力。就前者而言, 当代中国新左派思潮十分关注中国
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呼吁中国共产党党和政府既要切实维护底层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权益, 又要努力根除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出现的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倾向, 体现并表达了一种对人民群众利益、国家改革命运、社会发展前途的担忧和焦虑。就后者而言, 新左派思潮不满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推行的市场化、
私有化改革策略, 也对上层社会权力精英与知识精英合谋攫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深感厌恶。
拉美左派崛起
新时代的拉美左派与传统意义上的左派有不同之处。传统意义上的拉美左翼
政党在思想上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其目标是反对资本主义和
美国的
霸权主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政权来实现
社会主义,从而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其主要代表是拉丁美洲国家中唯一的
科学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而此次崛起的拉美左派,即“新左派”则在指导思想上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其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并通过选举的方式取得政权。根据此次崛起的
拉丁美洲左派在国内政策、外交政策和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上的不同,又可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其中“激进派”以
委内瑞拉的领导人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最为典型,而“温和派”则以巴西的
劳工党领袖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为代表。
拉美左派的崛起首先使拉美左派
政党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推动了拉美政治格局的调整,同时促进了左派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它使拉美国家的民主体制合法化进一步深化,使普选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拉美左派的崛起为拉美地区反对
美国霸权主义和新
自由主义政策增添了力量。
概念辨析
右派
右派指思想上落后于实际, 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 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消极或是反动的政治
意识形态。
左翼和右翼
左翼与右翼表示政党、阶级和集团中在政治上倾向革命与倾向保守的部分。
左倾和右倾
左倾和右倾表示政治斗争中急躁盲动和保守妥协两种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