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七农场隶属于
黑龙江垦区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
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麓、
三江平原东南部,全场总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位居黑龙江垦区第七大场。
全场下辖6个农业分场、46个农业生产连,总人口30000人,职工14000名。全场林地12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8.7%;草原面积34万亩。五九七农场素有“一岗、三平、六洼”的地理特征,地貌复杂,资源丰富,其生产的纯天然的“长林岛”牌
山野菜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五九七农场,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四师的代号“0五九七”命名的。1956年,“0597”师全体转业官兵到
宝清县建立农场,归
八五二农场领导,编为第三分场。1957年,由八五二农场划出,成立
五农场,归
牡丹江市铁道兵农垦局领导。1959年,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同时改名为“国营五九七农场”。1968年6月,成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五九七农场编为第三师第十九团。1976年2月,撤销
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仍称五九七农场。全场下设4个分场,1992年末总人口2.95万人。五九七农场地处
三江平原南缘,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场区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4万亩,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1993年粮食总产量8.18万吨。同时兼营养鹿场、园林场等,生产名贵中药鹿茸、
鹿胎膏。场办工业有采石场、煤矿、制砖厂、制酒厂等。场部所在地“双柳河”,已建成农垦小城镇,有工厂、中小学校、医院等,总人口1.06万人,占全场总人口的36%。
五九七农场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大型
国营农场。全场实现总播面积58万亩,其中水稻13万亩,
经济作物10.1万亩,大田作物35万亩,粮豆平均亩产358.37公斤,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今加大了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经济作物15万亩,水稻20万亩,其余旱作25万亩。
五九七农场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有面粉厂、精制
米厂、粮油
加工厂、
水泥厂、砖瓦厂、机械厂、煤矿等工矿企业,现已全部转制为民有民营和民有私营。农场资源丰富,有白石灰、建筑砂石、铁矿石、煤炭资源等,现有一对年产9万吨、地质储量300万吨的
矿井在生产,境内又探明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
五九七农场拥有丰富的
水资源,共有河流6条(
内河、
界河各3条)。农场斥巨资兴修水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九七农场实施
改革开放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种田能手,实行两自理、四到户,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场共划分四个农业发展区域:即西南经济开发区、中部平原旱作种植区、东北部低湿灌溉水稻生产区、北部
沼泽生态
经济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思路,力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和
可持续发展。
在农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全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五九七农场万亩果树基地”已建成,现面积已达到1.2万亩,主要品种有金
红苹果、K9、龙垦杏、各种名优
葡萄等,品种优良,口感甚佳,远近闻名,市场前景广阔。农场拥有先进的果树栽培技术,著名
园艺专家白琳培育了农垦二号杏等多个适宜北方生长的果树品种,并培育了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技术骨干队伍。现在全场职工种植果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2001年全场果树利润达600万元,安置了1500名劳动力就业。
五九七农场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基础,畜牧业是其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现全场已走上了规范化饲养、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
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轨道,2001年实现畜牧业
总产值3500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12.5%。现有
肉牛存栏5000头,羊存栏20000只,鹿存栏280只,生猪存栏7000头,
鸟纲存栏12万只。目标是达成“万头肉牛生产基地”和“万头生猪生产基地”。
五九七境内有国家级的“
长林岛自然保护区”,位于
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内陆湿地,
沼泽系统完整,代表性强。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丹顶鹤的数量占全世界的10%,濒危鸟类达全世界的1%。长林岛自然保护区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1994年以来接待了来自国外、国内的专家代表团28个,日本海外协力基金会与
国际鹤类基金会无偿提供技术与资金援助,使其的保护与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得到
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长林岛自然保护区还与
俄罗斯穆拉维克自然保护区签订了“中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
夏令营)交流”项目,这在我国县处级企业还属首次,现已分别在两地成功地举行了“中俄中小学生联合夏令营”活动。
五九七农场交通便捷、声讯发达,福饶国道(二级路)从场部通过,友宝铁路途经农场与全国铁路接轨;
通信系统全部
光缆化与全国联网。文教、卫生、政法、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机构设施先进、服务周到,是各界有志之士投资开发、争取更大回报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