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流星
太原民间社火
火流星是一种源于太原市的传统民间社火形式,又称“耍火炭”或“火蛋舞”。这种表演艺术最初是由原始狩猎工具“流星索”演变而来,表演者手持绳索,两端系有燃烧的小碗状铁丝笼头,形成两个火球在夜空中旋转飞舞的景象。
历史沿革
火流星,即晋阳风火流星,是一门融合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其创始人为山西省形意拳名家韩荣华,他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结合民间杂技元素,创造了独特的火流星表演技巧。1928年,韩荣华返回太原,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众人,使其成为当地社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火流星不仅能在夜间表演,也能在白天以彩球代替火炭,展现多彩的视觉效果。
表演特点
火流星的表演包括头顶、脖子缠绕、身前、身后等多种花样,如“金丝缠葫芦”、“老妈子拐线”、“仙女散花”、“黑狗钻裆”、“朝天一炉香”等。在白天的表演中,碗内盛水,双碗在空中飞旋而不漏水,被称为“水流星”。
传承与发展
莱芜北街村的火流星源自山西省,该村的传承人魏训业及其师傅韩户书,继续发扬和发展了这门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火流星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的表演环境。尽管魏训业因年纪渐长而较少参与演出,但新一代的年轻人已逐渐接过接力棒,确保了火流星的持续传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表演特点
传承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