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瓜根
药物
王瓜根,属于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的根部,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其具有泻热通结,散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形态特征
王瓜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块根呈纺锤形,通常成簇生长,直径约为3厘米。茎细弱,多发枝,具纵棱和槽,被短柔毛覆盖。卷须2歧,同样被短柔毛覆盖。叶互生,叶柄长3-10厘米,密被短茸毛和疏短刚毛状软毛。叶片纸质,阔卵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细齿或波状齿,长5-13(-19)厘米,宽5-12(-18)厘米,常3-5浅裂至深裂,或有时不分离,裂片卵形或倒卵形,上面深绿色,被短绒毛和疏散短刚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短茸毛,基出掌状脉5-7条,细脉网状。花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或1单花与其并生,总花梗长5-10厘米,具纵条纹,被短茸毛;花梗短,约5毫米,被短茸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全缘,被短茸毛,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长6-7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全缘,被短茸毛,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长6-7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先端径约7毫米,被短茸毛,裂片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约1.5毫米;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卵形,长14-15(-20)毫米,宽约6-7毫米,具极长的丝状平邑雪萝树雄蕊3,花丝短,分离;退化雌蕊刚毛状;雌花单生,花梗短,长0.5-1厘米,子房长圆形,均密被短柔毛,花萼花冠与雄花同。果实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球形,长6-7厘米,径4-5.5厘米,成熟时橙红色,平滑,两端钝圆,具喙;果柄长约5-20毫米,被短柔毛。种子横长圆形,长7-12毫米,宽7-14毫米,被短柔毛。种子横长圆形,长7-12毫米,宽7-14毫米,深褐色,两侧室大,近圆形,径约4.5毫米,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1月。
栖息环境
王瓜根生长于海拔(250-)600-1700米的山谷森林中或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王瓜根在我国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和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
功效与主治
王瓜根具有泻热通结,散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黄疸,热结便秘,小便不利,经闭,乳汁不下,症瘕,痈肿等症状。
用法用量
王瓜根的使用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时,一般建议煎汤服用,剂量为5-15克,新鲜的王瓜根则可以增加至60-90克;或者将王瓜根捣碎后直接饮用。外用时,则需要将其捣烂后涂抹于患处,或者将其研磨成汁液后再涂抹。
药理作用
王瓜根含有一定的抗癌成分,并且具有抗着床、抗早孕的作用。
注意事项
对于中焦虚寒以及怀孕期间的女性来说,应谨慎使用王瓜根。此外,由于王瓜根具有催吐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炮制方法
王瓜根的采集时间一般在夏季和秋季,采集后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切成薄片晾干备用。在炮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去除杂质,然后用水清洗干净,接着进行闷润处理,随后切成薄片,最后放在阳光下晾干即可。
中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王瓜根的块根形状为纺锤形,常常多个聚集在一起,直径大约为3厘米。断面呈现白色或黄白色,质地粉性;味道稍微带有苦涩感。优质的王瓜根应该肥壮,颜色白皙,肉质饱满,没有须根,保持清洁状态。
饮片性状
王瓜根制成饮片后,呈现出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正面颜色为白色或黄白色,质地富含粉末,味道苦涩。
相关配伍
1. 治疗黑疸,可用生土瓜根一斤,捣碎后取出汁液六百毫升,一次性饮用,如果出现黄色液体随着尿液排出的情况,就不必再次服用。(《太平圣惠方》)
2. 治疗反胃呕吐食物,可使用王瓜根6克,苍术6克,川朴6克,陈皮9克,甘草3克。加水煮沸后饮用。(《青岛中草药手册》)
3. 治疗伤寒引起的持续烦渴,可使用土瓜根一两,麦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以上药物捣碎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四钱,加入水中煎煮至六分,不限定时间,去掉渣滓后温服。(《圣惠方》土瓜根散)
4. 治疗带下病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可使用土瓜根芍药肉桂、䗪虫各三分。将这些药物捣碎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一小勺,每天三次。(《金匮玉函要略方》土瓜根散)
5. 治疗产后乳汁不足,可使用土瓜根、漏芦各三两,甘草二两,通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浓缩至两升,分成三次温服。(《经效产宝》)
古籍记载
1.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
2. 《别录》记载:“疗诸邪气热结,鼠痿,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病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
3. 《新修本草》记载:“疗黄疸,破血。”
参考资料
王瓜根.中医资源网.2024-10-27
王瓜根.中医中药网.2024-10-27
王瓜根.中医世家.2024-10-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功效与主治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注意事项
炮制方法
中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饮片性状
相关配伍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