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大武汉》出炉的时间应该是在1938年4月。1938年4月7日到13日,当时搞了一个抗战宣传周,“数万人大游行,9日那天搞的是‘歌咏日’,在汉口江汉关搞了一个万人大合唱,就演唱了《保卫大武汉》,是冼星海的指挥。”
黄中骏透露,从纯歌曲的角度来看,《保卫大武汉》是匆忙而作,没有通过细细推敲,“但是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环境下,有些词是可以说的。”
歌词一开始唱到“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
长江”——长江贯穿了
洞庭湖和鄱阳,湖北就在长江边上。当时很可能就是
日本侵略者从东往西打,
上海市、
南京市失陷之后,主要的抗日战场、最危险的战场就在
江西省那一带,就是说,鄱阳还在抵御,我们
武汉市还是相对的后方,于是接着又唱了“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
“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在那个环境下,这样说是可以的。当时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就是短暂的不到1年的时间。那是历史的一瞬间,武汉曾经被誉为那个时候的一个抵抗中心,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
黄中骏解读,《保卫大武汉》用的是当时群众歌曲非常流行的旋律,而且完全从音调上来进行,与《义勇军进行曲》有非常大的关联,“我可以说,《保卫大武汉》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前面四个音调,包括整个旋律的基本音调都完全一致,所以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带给大家异曲同工的感觉。”
他表示,《保卫大武汉》是当时那个时代下一首代表性歌曲,“在旋律上一字一音,铿锵的节奏,便于流传;在旋律当中有种逐步上扬的“模进”,这种“上扬”能让群众的情绪高昂起来,唤起热血沸腾的情感。而最终合唱响起时,就表现在燃起冲天豪情,激励民众的抗战激情。”
从专业音乐的角度来讲,
黄中骏也表示,《保卫大武汉》适合合唱,而且特别适合齐唱,就是“大家一起来唱”,也适合调动群众的激动和豪情,“这是当时那个时代那样一种音乐曲调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