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县
依兰县(Yilan 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5°50′40″~46°39′20″,东经129°11′50″~130°11′4,西距哈尔滨市251千米,东距佳木斯市76千米。全县总面积4615.72平方千米。依兰县下辖6个镇、3个乡。截至2020年11月,依兰县常住人口为258345人,政府驻地位于依兰县依兰镇通河街418号。
依兰地质构造属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新中原地区系第二隆起带,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处于盆地式的半山区、半丘陵地带,具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貌特征,境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依兰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从先秦时开始,依兰始终处于肃慎、挹娄、勿吉、渤海国女真族的中心区域。自唐朝渤海国时建置,设铁利府。辽为生女真五国部越里吉国(五国头城),金设胡里改路。元设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明设忽儿海(今依兰旧古城)、斡朵里、呕汗河等卫。清设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广大区域。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设三姓城。清末设东北路道后改称依兰道,管辖松花江下游十二县。1905年在三姓城设依兰府,1912年改为依兰县。1945年抗战胜利后,初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依兰县隶属于黑龙江省。1991年4月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至今。
依兰县是中国产粮大县,农业以水果玉米、中药材、红松果等种植产业为主,培育有依兰白酒、木耳、大米等依兰“五宝”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600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856元和15463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4%和7.2%。
依兰县自古以来就成为东北边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境内的五国头城遗址内外出土过铜器、陶器、铜钱等大量文物,斡朵里古城则是满族的第一发祥地,依兰县拥有世界唯一的陨石坑冰川遗址,还拥有四块石抗联遗址、巴兰河漂流等旅游景点。此外,依兰县先后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名称
满语中,“依兰”是数字三,“喀喇”是姓。依兰县地名叫做三姓,是清代始祖最初居住的地方,历史上称为三姓争斗,这个地方被尊奉为主地。现在这个地方的名字取自它的前两个音节,所以叫三姓。这个地方也叫做茂山,因为那里树木很多。《元史》记载,海兰路设立了五个万户府,其中之一叫做屯,明朝时期依兰县被称为和屯卫,还有埋人的意思。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
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依兰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
周至唐
依兰县在周代秦朝时,地域上属于肃慎族部落。在汉朝和晋朝时期属于挹娄部,北魏时期成为勿吉国的中心。隋朝时期,勿吉改称为靺鞨。到了唐朝,靺鞨中的粟末部势力增强,于698年建立渤海国,后在713年被唐朝册封为大祚荣,国名改为渤海。
辽至清
依兰县在辽朝继承了渤海的领土主权并废除州县建制;金朝设立了胡里改路;元朝初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后划归合兰府水达达路;明朝属于三万卫辖区。清代时期,顺治三年(1645年)加强三姓地方驻防兵力,康熙三年(1664年)设立三姓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姓副都统改由吉林将军统辖,光绪八年(1882年)设立富克锦协领衙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立依兰府并撤销三姓副都统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设置依兰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依兰县隶属于吉林省宣统元年(1909年)在依兰府城设置东北路兵备道,管理相关边务及兵备事宜,并裁撤三姓副都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3月,依兰府改制为依兰县。民国三年(1914年)6月,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依兰县隶属于依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依兰道被撤销,依兰县成为吉林省的直辖县,当时人口为16.4万,是二等县。东北沦陷期间,依兰县最初隶属于吉林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改隶三江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依兰县隶属于合江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将土龙山、宏克力一带划出,于土龙山设置依东县;将双河一带划出,于双河区设置双河县;将刁翎、三道通一带划出,于刁翎区设置刁翎县。原依兰全境“一分为四”。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撤销依东县,将其北部宏克力一带划归依兰县,将其南部土龙山一带划归桦南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随着合江省的撤销,依兰县改隶松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8月,两省合并后,依兰县归黑龙江省合江专区管辖。1985年1月,合江地区撤销,依兰县转由佳木斯市领导。1991年4月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至今。同年,依兰县下辖7个镇(依兰镇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和德裕镇),11个乡(演武基乡团山子乡土城子乡涌泉乡护林乡长岗乡平原乡、红星乡、愚公乡珠山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364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设置在依兰镇。
2001年3月,按省政府部署依兰县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7镇11乡,调整为6镇3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依兰县位于哈尔滨万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5°50′40″~46°39′20″,东经129°11′50″~130°11′40″,西距哈尔滨市251千米,东距佳木斯市76千米,东南距七台河市91.2千米,全县总面积4615.72平方千米。 
气候
依兰县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天气变化显著、干渴悬殊、寒暑俱烈;春季低温干旱,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干燥。春、冬季节较长,夏、秋为时较短。依兰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536.2小时,其中适于作物生长的日照时数(5月—9月)1,190小时,占全年日照的47%。年平均气温3.1—3.6℃,松花江以北地区较江南地区低0.5℃。无霜期14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雪为13.0毫米,积雪深度为0.1米左右。年降水量平均为555.6毫米。松花江、牡丹江流域K值(蒸发量)在0.84~0.90之间,为半湿润地区。 
地质
依兰县地质地层为前寒武系中元古界黑龙江省群。集中分布于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牡丹江市东岸、倭肯河西北各地区。地质构造位置是属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即张广才岭隆起的北缘。本区地质地壳运动比较强烈、频繁、复杂,初步划分为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为华夏系或华夏式构造,以及新华夏系等构造体系。
下元古界地层
依兰县境内,最古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元古界晚期属震旦纪)之黑龙江群地层。集中分布于县境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牡丹江东岸,倭肯河西岸各地区。其出露岩性,以燕山运动华力西期花岗石与下元古界结晶质片岩为主。
依兰县在松花江北岸,虽亦零星出露华力西期花岗岩体,但其中主要为角岩、角岩化石岩及白色颗粒状大理石等,属于古生代之二迭纪地层。
中生代地层
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出露在四块石和牡丹江市两侧地带。岩石种类,大多为深灰色流纹岩和凝灰溶岩等。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分布在红星、土城子乡及牡丹江两岸和松花江北岸,岩石为具有各种颜色的粗、细砂岩及安山玢岩、气孔状安山、玄武岩等。
新生代地层
新生代第三纪地层,除以黑色岩石为主外,并有各种颜色的粗、细砂岩及砂砾岩等。其分布区域在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一带。达连河煤田即属于此种地层。新生代第四纪地层,是最晚形成的地层。其分布区域在全县境内各干、支河流两岸。其中主要岩石为角闪安山岩、气孔玄武岩、亚粘土矿,以及砂砾、黄土等。 
地形地貌
依兰县版图形似枫叶,状如蝴蝶,西南东三面有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围垅,北面有小兴安岭余脉与外县相隔,四面群山环绕(海拔均为在150米以上)。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4条主要江河纵横流经全县。地貌特征为远近高低起峰峦,泥泽漫岗绕平原;深沟洼浴江河网,五山一水四分田。总观全县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式半山区、半丘陵地带。
水文水利
依兰县水域面积19,81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9%。其中,河流面积8,811.28公顷,占水域面积的44%;水库面积1,169.91公顷,占6%;沟渠面积3,288.4公顷,占17%;水工建筑物面积1,655.55公顷,占8.4%;苇地面积72.96公顷,占3%;滩涂面积3,223.13公顷,占16.3%;坑塘面积1,592.06公顷,占水域面积的8%。这一地类多分布在东、西部和中部,其中沟渠多分布于平原区。依兰县河流较多,河网密布,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勃利河等大小河流18条,山涧小河112条。有大小河沼、坑塘83个。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9.44亿立方米。客水多年平均迳流量323.1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埋深在5—20米,总储量为72亿立方米。其中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亿立方米。 
土壤
依兰县土壤有8个土类,23个亚类,26个土属,48个土种;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现有耕地中黑土、草甸土占70%。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4年7月,依兰县土地利用现状是4、4、1、1,即耕地和森林各占四份,半利用土地和其他用地各占一份。各类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利用地。土地利用率93.5%,土地垦殖率42.8%。
园地面积313.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其中果园288.02公顷,主要栽植苹果、犁、李子、花红、大秋等果树,占园地总面积的91.8%。其它园地25.74公顷,占8.2%,主要栽植人参、黄芪、平贝、细辛、党参等中药材。园地多分布在地处山区、丘陵区的乡镇。
牧草地面积1573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1%。牧草地包括天然割草地、疏林划场和天然放牧场。多分布在靠近村屯的山河、谷地及少量的沼泽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3,43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1%。其中,城镇用地1,812.77公顷,占该地类面积的13.49%;农村居民点用地9,981.66公顷,占该地类的74.3%;工矿用地1,607.54公顷,占该地类的12%;特殊用地32.35公顷,占该地类的0.21%。
交通用地面积653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农村道路用地5,557.79公顷,占交通用地的85%;公路用地952.53公顷,占交通用地的14.5%;米轨铁路用地5.59公顷,占交通用地的0.08%;民用机场占地18.74公顷,占交通用地的0.29%;江运码头(包括依兰码头和龙兰港码头)占地5.28公顷,占交通用地的0.08%。
林业资源
截至2024年7月,林地面积178426.3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8.66%。其中有林地164079.3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2%;灌木林地9,008.6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疏林地92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6%;未成林造林地和迹地4,273.8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苗圃用地141.1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8%。林地主要分布在南、西、北的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占林地的82.1%,人工林占林地面积的17.9%。在有林地中用材林占90.6%,防护林占8.9%,特殊用林、经济林占0.5%。
生物资源
依兰县有珍贵山产品猴头、木耳、蘑菇、蜂蜜、野生灵芝等。药材有人参、鹿茸、虎骨、熊胆、麝香、獾油、鹿胎、鹿鞭、珍珠等。山果有红松果榛子、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桑葚、欧梨儿、山梨、红姑娘水果、红菇娘、山杏车厘子、山梨红、山葡萄、草莓(高丽果)、核桃、橡果等。山野菜有蕨薇(如意菜)、灰菜、管仲菜、刺儿菜(刺树春芽)、山芹、明叶菜、枪头菜、黄花菜等。中草药材分人工与野生两大部分,共120余种。有茵陈蒿、扇蒲、环毛蚓、葶苈、地衣、黄芪、兰母草、公藤(钩藤)、贯众、鹤虱、桔梗苍术、石苇、蒲公英、黄檗、山龙、北柴胡苍耳地榆、苣荬、车前虻虫卷柏、桑、椹、茨菇、百合、蓖麻木贼、大活、防风、莲子、黄芩寄生、赤勺、松子、野艾蒿苦香树莴苣芸薹狼毒、韭籽、龙胆草、细辛、五味子牛蒡宽叶香蒲芦根大白茅、山药等。
矿产资源
依兰县境内已发现矿产31种,产地104处。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61处,其余为矿点。矿产种类有褐煤矿、油母叶岩、铁、沙金石英石棉大理石蛇纹岩等7种。黑色金属,有变质沉积岩形成的铁矿,岩浆岩构成的铬铁矿有色金属型有铜矿、砂金、镁矿。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蛇纹岩矿、热液型石英矿、石棉矿,结晶岩体之水晶石、沉积型磷灰石、热液型滑石,沉积变质之大理石和白云岩金云母。截至2024年7月,依兰县县境内埋藏着大量沉积型褐煤和油母页岩,煤炭为23,106.83万吨,油、炭页岩为7,805.58万吨,合计为30,912.41万吨。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依兰县属于半山区、半丘陵地带,为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依兰县植被面积大,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林木类有松、杨、榆、桦、桑、柞、椴、棠槭、黄檗、核桃楸、水曲柳等。花类有秋菊、丁香、月季、海棠花芍药、灯笼、乡球、对红、兰草、吊兰玻理翠、山玫瑰、桃柳、凤仙花牵牛、荷包、牡丹、荷莲、鸡冠花夜香木、细粉莲、步步高、虞美人、榆树梅、花叶马兰、水梅等。草类有靰鞡草、大叶樟、小叶樟、卷毛红、芦苇、草木樨、油包草、马兰草、野苜、香薄、锉草等。
动物
依兰县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梅花鹿紫貂水獭亚科猞猁黄鼬、灰鼠、狐属麝鼠、貉、獾、狼、野猪、山兔、山羊、东方狍、熊、蝙蝠、刺猬亚科、晰蜴等。鸟类有燕(紫燕、麻燕)、麻雀、小雀(瞎柳叶、驴粪球)、鸿雁白腹鹞、乌鸦、杜鹃科、雉(环颈雉)、黑长尾雉野鸭)、喜鹊、鹳(信天翁)、裂(啄木鸟科)、鸥(猫头鹰)、鸽、雕(猛禽、尾翎14根者为东青)、翠雀(鹬)、白腰朱顶雀(冬鸟)、鸬鹚(水老瓜)、鹧鸪(臭鸪鸪)等。  虫类有蛇、晰蜴、蜜蜂属蜘蛛、蚁、萤、麦奴、粘斯虫、螟虫大壁虎、蛙、蚋、蚯蚓、鳖、直翅亚目、蚤、蚰、蝼蛄科、水蛭、螳螂白蜡虫、蚜虫、蝇、瞎虻、蜻蜓、蚊、米象凤蝶总科、蛾、螺、蛴螬尺蠖蟋蟀科等。  鱼类有鲤鱼、鲇形目、狗鱼、翘嘴红鲌草鱼三文鱼、牛尾巴鱼、鲫鱼、银鲴鱼、鳖科、哲罗鱼、细鳞鲑、雅博氏𩷶、虫虫鱼、川丁子鱼、青根鱼、鳊花鱼、细鳞鲴葫芦子鱼、花鲢鱼、白莲鱼、黄颡鱼鱼、黑鱼、鳌花鱼等。
自然灾害
依兰县主要自然灾害主要为洪涝、旱灾等。‌2020年8月27日以来,依兰县连续遭受3次台风强降雨天气影响,加之上游水域持续加大下泄流量,导致依兰县境内牡丹江水位持续上涨。9月10日,牡丹江堤防依兰县苏格段发生溃堤。江水冲垮堤坝淹没附近的庄稼地以及两个村屯,有房舍在洪水的冲击下发生垮塌,墙体彻底损毁。
依兰县还面临地质灾害的风险,‌以泥石流、崩塌为主,地裂缝、水土侵蚀、塌岸、水库淤积、冻土冻融等次之。截至2016年,依兰县有9个乡镇,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30处。其中:愚公乡7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23%,灾种均为泥石流;迎兰5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16%,其中泥石流1处、崩塌3处、冻土冻融1处;宏克力镇江湾镇道台桥镇团山子乡均为3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10%,其中宏克力镇泥石流2处,塌岸1处,江湾镇泥石流1处、崩塌1处、水土侵蚀1处,道台桥镇3处水库淤积;团山子乡泥石流1处、水土侵蚀2处。三道岗镇依兰镇达连河镇均为2处,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7%,其中三道岗镇泥石流l处、水土侵蚀1处,依兰镇2处崩塌,达连河镇泥石流1处、地裂缝1处。2024年6月,‌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哈尔滨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预警,‌预测通河、‌依兰、‌方正、‌延寿、‌尚志、‌五常等地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5月,依兰县下辖6个镇、3个乡,共132个行政村。6个镇分别为依兰镇达连河镇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3个乡分别为团山子乡愚公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政府驻地位于依兰县依兰镇通河街41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依兰县常住人口为258345人。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5.28万户,总人口37.45万人,城镇人口9.63万人,乡村人口27.82万人。男性人口19.18万人,女性人口18.33万人,全县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64:100.00。
民族
截至2010年,依兰县有满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赫哲族锡伯族、鄂温克族、壮族土族、俄罗斯族,除赫哲族、满族外,余者均来自其它各省。 
语言
依兰县少数民族居多,都有自己的语言。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早年赫哲人以削木、插草等方式记事,在清代时,也曾使用过满文,后来也仅剩极少数的老人还会背诵满文“十二字头”的一部分。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但是在与邻族的长期相处中,赫哲族的语言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了以赫哲语为主干,又加入满洲语、蒙古语、古亚洲语及小部分汉语的一种混合语。其同民族之间也因为居住地不同而存在方言的差异,分为奇勒恩和赫哲族两个方言,由于历史的原因,赫真方言基本上仅在苏联境内流传。由于赫哲人长期与华人杂居,逐渐也都发展为以汉语文作为口头和书面交际工具,除特殊情况,极少使用本民族语言。
满族的民族语言为满语,属于阿尔泰共和国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黑水靺鞨)到女真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融合进新的成分,其语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女真语,后改称满语。清中期以后,满族基本上开始使用汉语北方方言,不再使用满语,只有旗人内部和旗籍官员,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必须使用满语。20世纪80年代,除了东北地区个别边远地区和新疆的锡伯族少数老人尚能使用满语外,满语已经消失。但许多地方的汉语方言中存在满语的印记,如东北各地和北京市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宗教信仰
依兰县宗教活动历史悠久,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俱全,还有道教传播。其中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几百年前就已传入依兰县,宗教活动场所完备。城北的慈云寺是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女庙之一,为全县佛教活动场所,寺内常驻僧尼20余人,最多时达70多人。
佛教
依兰县的佛教活动始于1703年。解放前县内佛教庙宇众多,有位于城西北水利仓库处的地藏寺和城东南的喇嘛哞庙等;解放后庙宇逐渐拆毁,仅保留慈云寺一座。1966年,慈云寺遭到破坏。80年代初,慈云寺开始修复,1988年恢复佛事活动。
伊斯兰教
1655年(顺治十二年)伊斯兰教传入依兰县,县内建有清真寺。依兰地区居住的伊斯兰均属回族,自清朝后满汉杂居,回族多居住于三江平原。依兰县穆斯林回族群众多聚居于依兰镇和团山子乡前程、青春、东安等村屯。
基督教
基督教于民国初年传入依兰县。1929年,李东生从沈阳市到依兰县开办西医诊所,并和父亲李心斋(教会专职传道人)为民众治病,期间在自家向人传讲基督教福音。
道教
道教于1723年(康熙四十二年)传入依兰县。1723年,山西省、陕西同乡会为使经商顺利、财源广进、求得关羽保佑而筹款建造关帝庙(即南老爷庙),按照道教并混合神仙道、天师道规定入驻道士。此后,陆续有各种供奉道教的庙宇兴建。为消灾弭祸,依兰县早期建有道观。
经济
综述
2020年,依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幅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3.8:11.2:65.0调整为26:10.6:63.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完成2.9亿元,比上年下降18.6%,财政总支出完成34.8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619元,同比增幅-0.9%;农民人均纯收入19569元,同比增幅7.6%。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4亿元。2017-2022年,GDP年均增长13.2%,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出4.6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600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856元和15463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4%和7.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9.1亿元,2016-2021年年均增长30.4%,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出15.6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亿元,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亿元,年均增长16.84%。
2023年,依兰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进出口总额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142.9%。
第一产业
依兰县是中国产粮大县,农业以鲜食玉米、中药材、红松果、大榛子、蔬菜等产业为主,202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大垄双行、大豆大垄密植技术应用提高至35万亩,建设预制菜原料供应基地17个,新建菜园开发利用建设村10个;培育一批大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依兰特色品牌,有依兰白酒、木耳、大米等依兰“五宝”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完成“依兰大米”地理标志认证。
2020年,依兰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1.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实现42.08亿元,同比增长6.4%;牧业产值实现4.93亿元,下降1.1%;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实现1.54亿元、0.79亿元和2.47亿元,增长-3.9%、21%、4.7%。粮食播种面积21.65万公顷,产量141.15万吨,稻谷31.25万吨,玉米101.85万吨,大豆4.9万吨。黄牛及肉牛出栏2.6万头,存栏3.49万头,分别比2019年增长91%、9.8%;生猪出栏7.8万头,存栏9.3万头,分别增长8.3%、9.4%;羊出栏6.8万头,存栏6.3万头,分别增长19.3%、5.9%;家禽出栏43万只,存栏45万只,分别增长19.4%、18.4%。
第二产业
依兰县工业以新型化工、食品医药为主导产业。2023年,依兰县全力推动中煤能源240万吨竖井项目达产增效,成功创建了化工产业园区,加速转型发展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新型化工产业,建成了德润生物质发电、智绘脱硝催化剂等化工项目,引进中奥年产3500吨特种电工绝缘材料等项目落地。
新能源也是依兰县的一大重点发展产业,截至2024年6月,依兰县深度开发风能资源,先后引入华电、国能龙源、大唐、中煤、协合等五大中国国内知名优秀的风电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80.5亿元,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5万千瓦,位居黑龙江省县级首位,被誉为“风电之都”,年可发电30亿度、产值10亿元、税金1亿元。先后建成志能祥赢30兆瓦热电联产和德润4兆瓦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等项目,形成了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多元开发格局,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2020年,依兰县工业发展。工业生产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5亿元,比2019年增长10.2%;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6.5%。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个。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8亿元。
第三产业
2020年,依兰县批零贸易市场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增幅1.3%。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71亿元,比上年下降25.26%。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9年,依兰县共有中学22所,其中高中2所,在校生4415人,教师849名,毕业生1477人。小学16所,在校生13363人,专任教师968名。幼儿园49所,班级239个,在园幼儿5180人,幼师305名。
截至2023年,依兰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1所,在编教师2454人、在校生23500人。2024年,依兰县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第三幼儿园。
卫生健康
截至2020年底,依兰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5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1.1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1.01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85个。包括医院10个,其中二级医院3个;农场医院2个;民营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13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总数1835人,其中,医院工作人员879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840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116人。卫生技术人员1215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680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2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3人。截止2020年底,在岗村医达到307名,平均每千农业人口配备村医1.46名。妇女儿童保健状况不断改善,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4.2‰,分别比“十二五”期末下降0%、7.08%,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人均增至74元,持续推动落实12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管理率分别为:55%、60%、60%、61%。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依兰县图书馆有职工9人,馆藏图书9.1万册,书刊外借5.16万次。2019年依兰电视台播出时间6470分钟。
依兰县图书馆新馆于2023年4月4日揭牌,开始向读者免费开放。新馆占地面积4419.2平方米,建筑面积898.7平方米,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源8万册件。馆内设外借室、成人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全部开架借阅。
科技
2019年,依兰县全年专利申请80个,其中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22个,外观设计49个;职务专利申请7个。
环保
2021年,依兰县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24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3天以上。落实“河湖长制”,编制完成河道水域岸线规划,清理“四乱”520处。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排污口下移工程,污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农业“三减”面积增加到3.67万公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整改森林督查问题图斑459块,还林318公顷。拆除违法建设609处,完成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治理。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依兰镇达连河镇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依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100%,慢性病病种增加至25种。发放就业社保补贴1994.5万元,失业保险金领取平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1143元。完成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区干部薪酬待遇上调,职工取暖费提至每人每年1200元。
交通
依兰县地处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水汇合处,是哈同、哈肇、依勃三条主要公路干线交通枢纽。依兰县属于“远轨县”,主要交通运输靠公路,依兰县过境的国道有同三哈佳线和原哈同线。省道有鹤大依勃线和过境哈肇线。县境内通乡公路有依愚、依丹等公路线14条,其余皆为乡道和村道。公路交通以依兰县城为中心可通至县内所有乡(镇)村(屯)。此外,依兰港为国家二级口岸,在松花江明水期开通客货航线,与哈尔滨、佳木斯通航。
公路
截至2010年,依兰县境内公路有205条,其中国道1条“哈同”公路82.755千米。省道2条,“依饶”公路35.35千米,哈肇公路36.102千米。县道1条,渡口支线1.426千米。乡道69条687047千米,专用公路2条7.536千米。村道130条621915千米,实现了全县境内县与市相通,县与乡相通,乡与村相通的网络化道路。县城内有通江路、中央大街、东顺城路等硬化路664条165.8千米,面积100.9万平方米,覆盖面积达97%。此外,依兰县境内还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依七高速(依兰-七台河市)、哈同公路(221国道)。
铁路
2018年9月30日,哈佳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依兰县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哈佳铁路依兰段全长72.62千米,途径5个乡镇、18个村屯,设有达连河站依兰站宏克力站3处火车站。
航运
宣统元年(1909年)到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依兰码头过港船只累计为,俄罗斯帝国机船2601只,中原地区机船214只,帆船2911只,客运量累计为:发乘346579人;到港234356人。其中民国4年的统计是:俄国汽船834只,载重297325吨,中国汽船134只,载重18945吨;帆船762只,载重12146吨,发乘108698人,到港76913人。 
松花江南岸依兰港解放后称依兰码头,后设依兰营业站。1986年,省航运管理局改为船运集团公司,将依兰航运站并入沙河子航运站,依兰仅有2人留守,负责码头货物集散,县交通局接管码头部分业务。时有北京号、上海市客船往返于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均在依兰港停靠。截至2009年末,运营船只28艘,运营航线1条,运营航线长度1.5千米,客运总量60万人次。
公共交通
2009年末,公共交通运营车64辆,运营线路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43千米,客运总量520万人次。出租车运营423辆,客运总量1800万人次。
人文
综述
依兰县自古以来就成为东北地区边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从先秦时开始,依兰始终处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的中心区域。境内的五国头城遗址内外出土过铜器、陶器、铜钱等大量文物,斡朵里古城则是满族的第一发祥地。 此外,依兰县地方特产有“依兰五宝”“依兰大米”“依兰红菇娘”“依兰冰糕”等“依字号”产品。
当地特产
红菇娘饮品
依兰红菇娘于2017年12月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认证,有“水果抗生素的美誉”。红菇娘中钙含量是西红柿的73.1倍、胡萝卜的13.8倍,维生素c含量是西红柿的6.4倍、胡萝卜的5.4倍,用红菇娘制成的饮料、果酒,已成为依兰特有的招牌饮品。
寒地冷水大米
依兰三山对峙、四水交汇,依兰大米采用巴兰河水灌溉而生,吸收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习俗
依兰漂流节
依兰是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大县,哈尔滨市旅游发展强县。2000年6月下旬,依兰县举办首届“漂流节”,成功推出巴兰河漂流项目。此后将每年的6月28日定为“依兰漂流节”。依兰漂流节以名胜景点为依托,以特色旅游专线为重点,以节造势,以节兴商,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依兰民俗庙会
旧时依兰县庙宇较多,如关帝庙,会期为农历五月十三;地藏寺,会期为七月十五;娘娘庙,会期为四月十八。财神庙,会期农历七月二十二。娘娘庙供奉的称“百子娘娘”,年轻夫妇因生子不如意,须求百子娘娘保佑,生一可心之子。一般庙宇到四月十八也需立娘娘牌位,供人朝拜。现今庙会,除信仰佛教的人去慈云寺礼拜佛像外,也有一部分人是到寺内观光。20世纪80年代中期,庙会之日多成为依兰县的商业大集,每逢四月十八,附近市县大商户与小商贩都要到依兰出摊卖货,通往慈云寺的路上,人流如潮,现今会期已升为三至五日。2005年,依兰县财神庙复建竣工,县政府将每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定为依兰县“财神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兰民间故事
《依兰民间故事》历史悠久,从清代至今,已近四百年历史。相传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的母亲三仙女,在长白山天池沐浴,吞下了仙果生下了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生下就长大了,他自己扎木排顺江而下,到达了一个叫“三姓”的地方,他以谋略和武艺统一了当地混乱的部落纠纷,当上了头人,从此使这里成为金都圣地。2013年被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艺术
开江乐
赫哲族舞蹈“开江乐”通过一对年轻的赫哲夫妇开江捕鱼前和下江捕鱼后的一段生活场景,反映了有着丰富鱼文化的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特点,表现了赫哲族渔民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也用艺术的手法说明了纯朴的赫哲人,对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东方萨满神
赫哲族民间舞蹈“东方萨满神”,于1994年8月,由“中国黑龙江民族民间艺术团”在日本福井举办的“94福井国际艺术节”上演出。其北方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获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广泛关注。
红色文化
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指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以“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为主要内涵的精神。‌
文物古迹
依兰县的文物资源丰富,全县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金代土城子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五国头城遗址、“三、六”军抗联基地、清真寺、慈云寺等。
慈云寺
慈云寺是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东北抗日名将、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妹清莲法师(第一主持)所建。占地面积1564平方米。整体建筑层次分明,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龙王殿三座大殿,自南向北整齐的排列在中轴线上,前一殿为南向,龙王殿为北向。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房,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山门上“慈云寺”三个大字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
清真寺
依兰县清真寺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655年,初为三间草房。1737年改为砖瓦结构。以后几经修缮形成宫殿式建筑。清真寺正殿为礼拜大殿,坐西朝东,为寺院的主体建筑。殿门上方悬挂“开天古教”匾额,为清代名将左宝贵所赠。
倭肯哈达
倭肯哈达是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3月,依兰采石工人在县城东面倭肯哈达山发现了倭肯哈达洞穴遗址。遗存包括居住址和安放尸骨的墓葬两部分内容,经考证这是距今五六千年前肃慎先民生活的遗址。洞穴宽1.5米,高约2米,洞深12米,洞穴中发现有四具人骨架及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这是一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的居住洞穴,后来改为墓穴,尸骨葬姿均为蹲坐屈肢葬。截至2016年,黑龙江省仅在倭肯哈达洞穴遗址中发现1例居室葬。这说明了早在新石器时期,依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五国头城遗址
历史上的五国头城,位于松花江右岸,依兰县城北门外。西濒牡丹江、东临倭肯河,以倭肯哈达(俗称依兰东山)和拉哈阜山(俗称依兰西山)为东西屏障,地势险要。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古代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如今是黑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其轮廓看,该城呈长方形,长850米,宽450米,周长2600米;现存城垣较完整的段落高4米,底宽8米,顶宽1.5米。五国头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明、清各代都有沿用。多年来五国头城遗址内外出土过铜器、陶器、铜钱、铁器、官印等大量文物。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位于依兰县东北部约15千米处。该遗址包括靖边营和炮台两部分,靖边营是1880年5月(光绪六年)督办吉林市边务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吉林将军,在此“安设绥字一军,建营五座”;炮台式样仿天津大沽炮台,呈正方形,边长66米,台基高6.6米。巴彦通抗俄要塞既是十九世纪末期,清政府抗击俄罗斯帝国入侵的军事设施,也是黑龙江省军民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见证,还是研究黑龙江近代边防建设的重要遗址。1981年,它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依兰县曾享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和“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的美誉,境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遗址。境内有6000年历史的倭肯哈达古人洞穴,是“靖康之变北宋王朝谢幕之地,是清朝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诞生之地,是黑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唯一的陨石坑冰川遗址,五国头城、四块石抗联遗址、巴兰河漂流等。
重要景点
防洪纪念塔
三面环水的依兰县历史上曾多次受洪水侵袭,为了纪念抗洪的勇士们,依兰县人民政府在江边建起了一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
环城公园
环城公园位于依兰县城四周。1985年在依兰原有旧城堤的基础上加宽加高,建成砂石结构的环城堤公园,全长10公里,防护林30万平方公里。环城堤路边筑有凉亭18座,牌楼2座。2001~2005年,环城堤改修成白色路面,并在路边安装了单臂型路灯125基杆,在牡丹江大桥一带安装新式景观灯36组。环城公园具有两方面功能,洪水围城时为防洪大堤,平时供游人观赏。2020年对环城公园堤面牡丹江、松花江段堤面又进行投资,铺装了彩色沥青堤面。同时在三江口又建标志石,使环城堤又增加了一处景观。在牡丹江岸牡丹亭南临江面设体育健身器,供游人锻炼身体,每天早晚活动者较多。
东山怪坡
东山怪坡位于依兰县城东3公里处,原哈同公路上的倭肯河边缘。怪坡全长120米,呈5度斜坡,西高东低走势。汽车在坡下熄火后自动上行,且越跑越快;而骑自行车的人下坡蹬起来,却比平时费劲,不用力蹬车,自行车就要倒行,上坡时却不用蹬就自动滑行。
吕厚民摄影馆
吕厚民摄影艺术馆建于2012年,为现代风格三层楼建筑,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展出的作品是著名红墙摄影师吕厚民先生无偿捐献给家乡的照片,记录了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瞬间,其中的很多照片是首次展出。 
陨石坑冰川遗址
依兰陨石坑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一个新的星球撞击遗迹陨石坑,直径为1850米,平均深度为150米。这是中原地区科学家在黑龙江省中部依兰县发现的第二个陨石坑,也是继辽宁省岫岩陨石坑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二个陨石坑。
“四块石”抗联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是小兴安岭南麓在依兰境内的最高峰,海拔974米,是东北三省以抗联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是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斗争的最好见证。
依兰博物馆
依兰博物馆是依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共上下两层,外型为古堡式建筑,内有殿厅4个。现有各类文物4263件,其中珍贵文物1216件。2009年博物馆重新装修和布展,设有《古城文明——依兰历史文物陈列》《百年沧桑——依兰近现代反封建、反侵略及革命斗争陈列》,主要介绍了依兰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展现了一个“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的古城。
财神庙
原财神庙是依兰县八大古庙之一。1796年由山陕会馆和直东会馆集资而建,居三江汇聚之要冲,龙龟玉背之上,纳三江之财源,采天地之灵气,是一座雄伟轩昂、古朴俊逸的百年古刹;是中国北方最大、最古老、最具建筑风格的古庙;是东北地区朝拜祭祀和祈求财神护佑的主要场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年久失修,殿宇、神像被严重损毁。为挖掘民俗文化,保护文物古迹,于2005年10月重新修复了依兰财神庙。财神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山门、财神殿和民俗馆三部分组成,总体格局为门殿三楹,中间为大戏楼,两侧为钟鼓楼;正殿五楹,供奉比干武财神关羽赵公明,两侧分别为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两座殿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二十八个精铜风铃迎风摇动。民俗馆收藏了大量民俗资料和展品,记载了依兰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的时代变迁。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最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松花江北岸45千米处,丹清河实验林场辖区内。公园原生植被是以冷杉属果子松云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以柞树黑桦为主的次生林及胡枝子以及榛子植物群落
巴兰河
巴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08千米,依兰境内36千米。巴兰河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横贯迎兰朝鲜族乡全境,在依兰县迎兰东2千米处汇入松花江。截至2018年11月,漂流区内已经开通10.8千米的巴兰河漂流和10千米的巴兰河源头漂流。漂流区段内共有9处激流、18道水湾,18道险滩,在漂流的同时,可以欣赏到布达拉宫、烽火岩、神蟾进谏、铁岭劲松、九女神峰、九女浴湾、情侣滩、星石听涛等景观。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19年4月26日,深圳龙岗的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哈尔滨市的依兰县政府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大鹏新区和依兰县正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签订后,双方将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深化合作交流、推进产业合作、共促成果转化、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对接。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Yilan County - China - Chinadaily.com.cn.中国日报网.2024-07-26
自然地理.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查询.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2024-08-01
行政区划.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区县(市)概况.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7
经济发展.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丹清河林场旅游.新浪旅游.2024-08-01
依兰慈云寺 .大公网佛教.2024-08-01
依兰县统计局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动车带依兰古城走进新世界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4-08-05
历史沿革.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依兰县概况.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6
..2024-07-26
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县情介绍.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领导之窗.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县委领导.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县人大领导.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县政协领导.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6
概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2-17
概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10-26
第二十一编 宗教 民俗 民风.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7
哈尔滨统计年鉴2020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24-08-01
依兰县“十四五”县域卫生规划.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7
城乡建设.哈尔滨市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7-27
第四编 交通 邮政 通信.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7
依兰概况.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7
赫哲族民间习俗 .民族网.2024-08-01
赫哲族民俗简述.民族网.2024-08-01
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内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5卷第1期.2024-08-01
保护利用并重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黑龙江新闻网.2024-07-27
慈云寺 .东北网.2024-08-01
哈尔滨发布.新浪微博.2024-08-05
北宋二帝“坐井观天”故地 .依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4-08-05
财神庙.东北网.2024-08-01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 .2024-08-01
巴兰河风景区.依兰县人民政府.2024-08-01
第二十二编 人 物.哈尔滨史志网.2024-07-27
黑龙江省依兰县 .中国网.2024-08-01
目录
概述
名称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
周至唐
辽至清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林业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信仰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道教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
卫生健康
文化事业
科技
环保
社会保障
交通
公路
铁路
航运
公共交通
人文
综述
当地特产
红菇娘饮品
寒地冷水大米
习俗
依兰漂流节
依兰民俗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兰民间故事
艺术
开江乐
东方萨满神
红色文化
抗联精神
文物古迹
慈云寺
清真寺
倭肯哈达
五国头城遗址
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防洪纪念塔
环城公园
东山怪坡
吕厚民摄影馆
陨石坑冰川遗址
“四块石”抗联遗址
依兰博物馆
财神庙
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
巴兰河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