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龙
吴式太极拳传人
马海龙,男,是一名太极拳大师。在武林中,许多人也许还不知道马海龙这个名字。但是,凡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没有不知道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没有不知道当代太极拳大师吴英华马岳梁的。马海龙就是吴鉴泉的外孙子,吴英华、马岳梁之子。
出身武林入学府
马海龙今年70岁,“7岁那年,我就开始跟我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外祖父过世后,我又跟母亲吴英华学拳。那时学拳,不完全是因为自己爱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是太极拳世家,我们必须把太极拳继承下来。”马海龙说。正像许多中国的武术世家一样,他们把祖传的武艺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小就严格要求,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千古。
按理说,子承父业,作为太极拳大师吴英华马岳梁之子,又从小得到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真传,马海龙顺理成章应该成为武林中人,早早地就在武术界打出一片天地。可是,马海龙从少年时代起就从未涉足武林,而是活跃在医疗科学领域。
马海龙练习太极拳
20世纪50年代,马海龙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他长期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的临床实验室从事技术工作,曾经任中心实验室主任,职称是副主任技师。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知识分子,马海龙感慨颇深:“我们这一代人是共产党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对国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虽然没有进入武术界,可是我一直没有间断太极拳的练习和研究。受过高等教育对我现在研究太极拳理论有很大好处。因为古典太极拳理论的文字古雅难懂,没有好的古文基础是不行的。”他一再声称,研究太极拳理论是他的业余爱好。
现在的马海龙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出身于武术世家的他终于又重返武术界--担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之职。
子承父业传太极
“说心里话,我一直不愿意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安静,不愿抛头露面,爱好研究问题,写一些理论方面的文章。又加上我长期在武术界之外,对武术界内部的事不了解,所以当这个社长真有点勉为其难。”谈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上海鉴泉太极拳社,马海龙感慨地说。
1985年,当时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的吴英华老人准备让儿子马海龙将来接替自己的社长一职。可是,马海龙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一直没有答应。随着父母年事越来越高,看着他们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奔波劳碌,马海龙深受感动。在母亲和父亲相继过世后,马海龙承担起了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之职。
在上海,鉴泉太极拳社是除了精武体育会外历史最悠久的武术社团组织,是1932年吴鉴泉先生亲手创办的,已经成立有六十多年。鉴泉太极拳社一直致力于传播吴式太极拳,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担此重任,马海龙深感责任重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举行的太极拳活动
在鉴泉太极拳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两年社里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拳社有会员400多人,每个月都组织活动,或举行观摩表演,或举行学术讲座。2000年我们参加上海市第五届国际武术博览会,在会上,鉴泉太极拳社做了专场表演。我们还编辑出版了《鉴泉太极拳社纪念册》,为武术界留下了珍贵的资料。2001年,我们多次参加国内举行的太极拳活动。”马海龙介绍道。
马海龙太极拳功夫
马海龙虽然自谦是“武术界的一名新兵”,可是,由于自幼秉承家学,又勤学苦练,太极拳功夫和理论造诣很深,所以他一出山就成了备受太极拳爱好者欢迎的太极拳名家。这几年,他曾经三次出访德国传授太极拳,受到外国友人的欢迎。在国内,他参加各种太极拳大会,进行表演,举办讲座,手把手地辅导,深受太极拳迷们的好评。对此,马海龙先生认为,“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具有献身精神,要把太极拳当作一项毕生的事业来传播。大师不是自封的,而是群众给的。”他讲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已是老人,还为了太极拳事业殚精竭虑,“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后代子孙,不把太极拳很好地传播下去,我们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马海龙说。在珠海市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马海龙作为吴式太极拳的传人,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也认真细致地向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拳授艺。
穷究拳理抓基础
谈到太极拳发展的现状,马海龙在欣喜之余总感到几分忧虑。要发展我们国家的国粹武术,必须抓基础。现在我忧虑的是我们的武术基础不太牢固。马海龙说。他进一步解释说,这基础包括武术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武术的技术基础就是基本功的训练,“研究太极拳理论首先要研究古典的太极拳理论,这就需要具有很好的古文基础。经过研究古典太极理论,我写了一篇《太极本义》,全面解释了什么是太极。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映在武术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极拳。有人把太极搞得很玄妙,其实它是一个很朴素的东西。世界上的万物就是一个太极,太极就是阴阳转化。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中间的意义是很深的。老子在这里不仅仅是在讲祸福关系,他是在讲世界万物的变化道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中国古典的太极理论之上的。”
“还有,什么是太极图?太极图为什么在宋朝出现?这就要研究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朝,就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当时,理学大师周敦颐等人经常在一起研讨,这就导致了太极图的出现。”
“学好太极拳,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明白原理,也就是我前面讲的要明白什么是太极。任何事物,没有理论基础是不成的,包括武术在内,任何事物都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升华提高。第二是研究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练拳也是这样,我们也可以从我们过去的学拳历史中得到借鉴,还可以向前辈们学习借鉴。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做得好不好,都要反复比较,自己去研究。第三是研究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道家的行功,被称做哲学拳、文化拳,不提高文化素质怎么行。”
马海龙深入浅出地讲着深奥的太极拳理论,他认为天下太极是一家,就说吴式太极拳吧,人们都说杨式太极拳分大架和小架,吴式太极拳继承的是小架。其实,吴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出现后来的差别,是杨露禅祖师因材施教的结果。这种分化不是人为的分化,是继承革新的问题。”
最后,马海龙说:“现代社会很浮躁,人们学太极拳也没有耐心。有的人重视推手,不重视拳架,这是急功近利的行为。推手很重要,但是拳架更重要,不练习拳架是练不出柔化的劲力来的。小时候,外祖父教我们拳时,开始是不教推手的,要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才学推手。”
“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础打好。”马海龙反复强调这一点。
党员马海龙
“如果三千元连我自己都养不活,那我愧为一个人;如果三千元能让我带领三千人走向富裕,那我不愧为一名当党员”
一个大学生放出的豪言,誓言要用自己的力量带领自己的乡亲们走向富裕!
他来自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04级学生!他的道路不是很平坦,但是就是这不平坦之路让他明白了,命运并非上天注定,有梦天翼就能飞翔“。
他很崇拜力帆集团老总,他说“异想天开,才会茅塞顿开;胆大妄为,才能大有作为”。相信马海龙会用他的信念创造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人物评价
马海龙面容平静,举止从容,言语平和,颇有大家风范。他演练的吴式太极拳,动作中规中矩,平静安舒,如一江春水奔流不息,滔滔不绝,于平缓柔和中显现出绵绵不断的劲力。
与马海龙先生长谈,在他那平凡的话语中时常闪现出睿智的光芒。这时的马海龙给人的感觉,已经不仅仅是个太极拳名家了,而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中国太极拳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出身武林入学府
马海龙练习太极拳
子承父业传太极
举行的太极拳活动
马海龙太极拳功夫
穷究拳理抓基础
党员马海龙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