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郑南峰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
学士,2005年于
加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美国
加州大学担任研究助理,2007年受聘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10年,郑南峰承担研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973”等多项科研项目。2023年10月30日,中国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郑南峰入选第二期资助名单。2023年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郑南峰入选。
2012年,郑南峰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杰出
青年教师奖,2011、2012年获日本化学会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2013年获
东京大学Zasshi-kai Lectureship,2014年获第四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郑南峰于1998年7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毕业后,前往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留学深造。2005年,他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2005-2007年,他在美国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Prof. Galen D. Stucky课题组担任研究助理,研究金
催化。2007年,郑南峰回到母校
厦门大学,成为当时化学化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主攻纳米材料的表界面化学。回国不到两年,郑南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32岁时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33岁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郑南峰承担研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973”等多项科研项目。
2015年,郑南峰课题组通过
氢化物辅助的方法在Pd超薄纳米片上沉积不同量的Cu制备了系列具不同Cu/Pd比例的Pd@Cu核壳纳米片,所合成的双金属纳米片对
苯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也发现有几个“反常”的现象。2016年10月21日下午,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之一、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郑南峰教授做客化学化工学院,为化工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纳米表界面化学”的讲座。
2023年8月31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郑南峰入选。2023年10月30日,中国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发布第二期获资助名单,郑南峰榜上有名。2023年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郑南峰入选。
主要从事表界面
配位化合物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金属纳米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针对金属表界面化学研究的长期挑战,在发展金属表界面
模型材料构筑新方法的基础上,破解典型金属-有机界面和金属-载体界面的分子层面结构,研究
无机化合物/有机
配位小分子修饰通过形成定向界面电子转移和特异界面空间效应实现对金属纳米材料
催化和防腐性能精准控制的规律,并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选择性催化和铜防腐新技术。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
配位化合物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化。部分催化剂已被工业应用于重要精细化工品的
绿色生产,源头上实现污染物大幅减排;发展的铜抗氧化防腐表面配位原创方法正在形成可替代银浆的铜浆技术。
郑南峰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90余篇,他引30000余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受邀在Chem. Rev.、Acc. Chem. Res.等期刊上撰写综述、展望文章以及在JACS论坛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2016年5月,郑南峰教授课题组与傅钢教授课题组在单原子分散
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DOI: 10.1126/science.aaf5251)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
乙二醇保护的超薄
二氧化钛纳米片作为载体,应用光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负载量高达1.5wt%的单原子分散
钯催化剂,并发现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前驱体氯钯酸上的氯离子是成功制备的关键。结合球差矫正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
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和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他们证实了紫外光照的作用在于将乙二醇激发生成乙二醇
自由基,后者不仅有助于氯离子的脱除,还可通过Pd-O键将钯原子锚定在载体上,形成了独特的“钯-乙二醇-二氧化钛”的界面。该
催化剂在碳碳双键的催化加氢反应中不仅展示出很高的稳定性,而且活性是钯纳米颗粒的9倍以上。该研究工作很好地展示了单原子分散催化剂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亚纳米尺度上研究复杂界面化学过程提供了理想模型,还架起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之间的桥梁。
郑南峰教授的系统原创工作为表界面
配位化合物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开发高选择性加氢催化技术和铜防腐新技术,打破了多家国外
跨国公司的长期技术垄断,为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近10亿元,从源头上实现了若干高污化工过程的大幅减排,相关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石化
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产品目录,形成重要经济和社会效应。(
厦门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