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学校(今北京清华大学)。民国13年赴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药科学习,并入该大学研究院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药厂工作。
民国23年回国后,任
南京市、
上海市等地药厂技师、厂长,民国25~29年在上海
中法大学药学院任教。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药检委员,在
广州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工作。解放后,历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教授、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编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及上海分会理事,《
药学学报》编委等职。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50年代,在国内率先提出药剂学向物理药学和生物药学开拓发展的建议,为药物剂型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据此编写全新的药剂学讲义,几经修订,于1963年出版国内第一部《药剂学选论》。嗣后,又主译出版
美国马丁编著《物理药学》。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将药剂学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对中国药剂学的发展起先导作用,受到药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