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英书院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55),由当时的知县谌廷诏创立。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时,知县周本荫将书院迁移至
孔子庙东部。到了光绪二十年(1904),书院被改建为师范传习所。
会英书院最初由明代知县谌廷诏于嘉靖二十四年(1555)建立,其名称寓意着汇聚英才。前身是浈江书院,正殿是“四贤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县
田从典改为“近圣书斋”。1960年原附城公社调换到此,将四贤祠加建了木板楼,但保持了原来的“四贤祠”厅堂,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英德学宫唯一剩下的古建筑。附城公社迁去帽子峰西边山脚后,这里成了附城渔业队。因为修建防洪堤,拆掉了这栋古建筑的大门部分,80年代以来,里面住户的不断改建,近圣书斋(
浈江书院)只剩下了中间两进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原来的“四贤祠”厅堂。百年老照片的义举祠,其建筑样式与建筑风格同“四贤祠”一模一样,两栋建筑的区别,只是廊柱的石墩有所不同,义举祠的是方形,四贤祠的是圆形。 义举祠在50年代中期后,左边廊坊改建为教室,右边改建为教师宿舍兼办公室,一直到1964年,义举祠正殿还在,只是没有了香火和“金身”。义举祠背后的天井处,还有一棵老龙眼树,树下一座古钟,树上吊一根钢轨作敲钟。义举祠及前后建筑,80年代初拆除,改建为教工宿舍楼,新一小重建时,清拆辟为广场。
会英书院在其历史上曾多次得到地方官吏和社会人士的支持,这使得书院得以持续运作并培养出众多人才。书院的教学活动包括聘请主讲人授课,招收学生,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在
同治三年(1864),知县冯宝封不仅亲自出资聘请讲师,还鼓励其他人捐款,以扩大书院的规模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