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原计划从19世纪70年代写到
十月革命前夜,但最终只写到1917年
二月革命。尽管如此,作家的基本构思已经实现。小说共4 卷,展现了近半个世纪来
俄罗斯社会变迁的全景图,描写了
民粹派的瓦解、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05年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尖锐冲突,并在着重考察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小说的中心主人公克里姆·萨姆金出身民粹派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经历并不复杂。萨姆金外省中学毕业后来到京城深造,先在
圣彼得堡,后又上
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1905年革命时,他“迫不得已地”参加过起义者的行列,但很快又转向与当局合作,成了告密者。当
二月革命风暴来临时,作为旁观者的他在一次群众集会中被踩死。他的人生道路是那些灵魂空虚的知识分子走向精神毁灭的历史。萨姆金的性格存在深刻矛盾:强烈的“领袖欲望”与实际上的平庸可笑,所谓的“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与实际上的随波逐流和
投机心态。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一部分
俄罗斯知识分子市侩化和政客化的特征,集中抨击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的生活观。
马克西姆·高尔基曾经这样谈到塑造这一类典型的意义:“关于市侩习气,我们过去和现在都写了很多,但是还没有把市侩习气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一个形象身上,必须通过一个人物把它描绘出来,而且要描绘得像浮士德、哈姆雷特等世界典型那样巨大。”高尔基正力图在萨姆金形象的塑造上做到这一点。
在小说中,作者还突出了主人公性格中“观察”这一重要特点。萨姆金的职业是律师,并且经常往来于城乡,这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各阶层的生活和观察各种社会风潮。作者正是借主人公的这一特点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以及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动而出现的人们精神生活的复杂变化。萨姆金的个人生活史在小说中并不占据主要位置。沿着主人公生活轨迹,历史依次展开,各种社会思潮和它们的代表人物相继出场,那是一场由许许多多的人们参与期间的永无终结的关于
俄罗斯前途和命运的论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俄国社会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而得到深刻而又清晰的揭示。与萨姆金对革命运动从旁观、被裹挟、乃至反对的过程相对照,作品也塑造了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式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了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作者在这方面着墨不多,但因与全书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相呼应,也值得重视。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人物众多,时代气息浓郁,社会场景广阔,被称为革命前俄国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同时,小说艺术构思大气,表现手法多样,
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手法交替使用,体现了
马克西姆·高尔基晚年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