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始于1931年,学院大楼坐落在校本部东门,集实验教学、科研和办公为一体,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7000万元,是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设有生物科学系、
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药学系、
生物信息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和《
蛛形学报》编辑部。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药学系、生物信息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和《蛛形学报》编辑部。同时,建有蛋白质组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和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含
湖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
生物技术【含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班】、生物工程、
药学专业【含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班】和
生物信息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
化学与生物学工程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
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院教师近年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研课题约20项。获湖北省高等教学成果
一等奖、
二等奖等多项成果。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年均超过45%,其中考取(含免试推荐)重点院校学生超过80%。学生参与各类科研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达50余项,其中国家级近20项;学生在校期间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多名毕业生获得全额奖学金直博留学通知书。
生物学为
湖北省省属高校唯一的理科优势学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微生物与生化
药学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作物)及学科教育(生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工业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药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生物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医药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药物高通量筛选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武汉市抗
乙型肝炎病毒与抗
骨质疏松症药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多倍体植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蔬菜质量安全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86人,院士1人(双聘),校外兼职教授1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3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导师56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5人、“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首批培养人选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人选1人,多名教师担任各类学会理事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或被聘为国际、国内
学术期刊的主编或编委。
拥有仪器设备总值1600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20多台(套),大型仪器设备11台(套),图书资料1.85万册(中文书刊12050本,外文书刊6359册),教学、科研用房面积6921m2。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130多项,在研项目经费1300多万元,专任教师年均科研经费7万余元,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举办和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60余人次。多项科研成果已经或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已建立合资公司一个。经过多年的建设,有校级优质课程4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质课程3门,精品课程1门。有校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在校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及省市奖励23项;2000-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在20%以上,其中2002届考研率达32.8,并涌现出考取研究生的“六朵金花”、“七朵金花”。“八五”以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八五”期间生态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九五”期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十五”期间遗传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药生物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此外,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形成了工业
生物技术、中药生物技术、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生化与细胞工程、动物学研究5个科研团队。近3年,学院教师每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攻关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发表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期刊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20余项。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著作11部,鉴定成果14项,获授权专利30余项,获国家卫生部批文2个,获临床批件1个,获
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6个。科技成果转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基于生物转化的
魔芋甘露寡糖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水稻育种方面成果突出,其中早杂组合“两优287”是我省第一个超级稻品种,是国内第一个达国标一级的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湖北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该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3项,获湖北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原创性多倍体水稻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先后获批10余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获
湖北省科技成果奖,目前已成立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典范。有关
果蝇、蜘蛛、中药生物技术、油菜、活性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等研究在国内外也有较大影响。